APP下载

中国类型电影在文化自信建构中的影响研究

2020-12-14乔小桐

艺术评鉴 2020年20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文化自信

乔小桐

摘要:电影类型化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八大以来,中国类型电影在全球化时代背景的影响下需要肯定和践行自身的文化价值,彰显中华民族特色,从而树立文化自信。这是中国类型电影在本土化认同中的探索,也是将电影作为工具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必由之路。树立文化自信是时代所需,不同种类的类型片在承担不同责任的同时都应该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使中国类型电影在工业化进程中独树一帜,积极融入到全球化时代文化背景中去。

关键词:类型电影  民族文化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0-0170-03

电影类型化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是资本全球化带来的全球电影市场的融合。如今中國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视,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作为打开世界窗口途径之一的中国电影,在类型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体现出对文化自信的坚持,肯定文化价值,践行文化价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电影语言符号和民族信仰,建立本土化的意识形态和情感认同。电影与文化一直息息相关,相互促进,在文化自信建立的过程中电影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类型电影应立足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发展,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实现全球文化的交流互鉴。

一、中国类型电影在文化自信构建影响下的美学特征

类型电影这一现象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和工业,是艺术创作和工业发展的结合体。在好莱坞成熟期,西部片、动作片、喜剧片、音乐片、强盗片、警匪片等几大具有鲜明特征的类型电影形成,并在20世纪40-50年代发展到了高峰。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始终与不同时期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体现了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问题。而新时代的中国电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体现文化自信。电影作为舶来物,从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语言符号,建立本土意识形态,是中国电影长久以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电影在类型化发展道路上的必然走向。中国电影自改革开放以后逐渐进入到世界电影节的舞台,逐渐成为构建世界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融入到了全球文化网络中,开始思考中国甚至是世界性的现实问题,中国类型电影的意识形态也变得越来越宽泛。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并且我国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在主流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类型电影应该紧紧围绕文化自信的构建这一趋势发展。

(一)美学手段

类型电影这一艺术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始终与工业息息相关,作为一种具有商业属性的艺术产物,电影既是艺术产品,也是艺术商品。电影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主流审美的代表,其发展趋势也基本由观众的口味决定。就以文化自信构建下电影艺术的美学手段而言,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造型上的构图模式、人物形象以及叙事形态。

首先在造型构图方面,《战狼2》中导演多次使用国旗和军旗的元素,例如在我国同胞去往军舰的途中突然遇到外国两方势力交战,这时由吴京饰演的男主人公起身高举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带着广大同胞安全通过交火区。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电影语言符号的国旗在灰蒙蒙的战场中显得格外刺目,这一对比刺激了观众的内心深处,更使观众感受到了祖国这一强大后盾的力量,激发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影片最后吴京在飘扬的军旗下敬礼的镜头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强大了,军队才会强大,人民就会有安全感,这是发自内心的。人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军队的威严,不论身处何地都会充满自信。这种信心是需要自我建设的,而类型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可以通过意象的运用,暗示、引导甚至决定个人意志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大众传媒的责任,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有效捷径。此外,我国拥有灿烂深厚的传统文化,例如《妖猫传》中,使用电脑特效制作大全景,还原了繁华似锦的大唐盛景,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种古典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中是独一无二的,无形中可以引起观众的文化自豪感,在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成长的人,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应该拥有底气,这是五千年中华文明赋予我们的力量,即使在近代有所丢失,但如今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应该重拾这种信心,这是类型电影运用工业技术制作电影造型在给观众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带来的影响。

其次是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塑造,通过处理(或者肯定,或者触及、挑战)这些现实社会的基本情节,类型电影确立并尊崇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大众心理愿望,通过非写实、梦幻、强化的手法,创造了许多当代英雄。在电影《红海行动》中,“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并且获得成功,这是与个人英雄主义有所不同的集体英雄主义塑造。集体英雄这一理想形象,在当代社会相比较于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更具有感染力和信服力,更能激起观众心中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这是集体创造的神话,是东方一直以来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具有浓厚的现实意义和东方色彩。英雄的个人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在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下,英雄的集体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参与,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最后是叙事形态的程式化,这是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程式化主要是指两个方面:创作者在创作中遵循某种套路和观赏者对套路熟悉所带来的欲望的满足;一些古典文集和传说改变的电影屡次掀起浪潮。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文化自信”提出之后,翻拍了一系列《西游记》类型电影,不仅有文化意义,还具有时代意义。《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经久不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借助这一深厚文化背景翻拍的相关电影的票房也始终居高不下。这类魔幻动作电影是中国独有的电影题材,有深刻的内涵和文化价值。即使观众十分熟悉它的叙事走向、人物形象、环境塑造、人物风格等仍然乐意买账,这是观众发自内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肯定和喜爱。当拥有了文化的认同感,必然会实现文化自信。

(二)美学精神

类型电影是一个笼统的、集合的概念,在这个大概念之下,可以分为许多个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的电影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电影的造型语言、人物形象以及叙事形态也都是为内部情感服务的。在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中,不论什么种类的类型片,不论影片最终要表达什么样的主旨,都可以在所有或者其中某一条情感支线上产生对文化自信树立的积极影响。有些影片传达的文化和价值本身就是在促进文化自信的建立,例如电影《湄公河行动》中以真实案例为基础,不仅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也极大地增强了国人的凝聚力。只有人人都有尊严了,集体才会有尊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上,每一位中国人都有中国政府这个强大的靠山,这是一种骄傲,也是中国的力量,可以体现出对中国现实发展之路的自信。有些类型电影在表达其他文化冲突或者价值冲突的同时也有关于促进文化自信构建的体现,例如一些武侠电影,根据某一段历史或者古典文集改编的电影以及所有包含中国古典造型元素和中国哲学的电影。电影《卧虎藏龙》中,用中国功夫将儒家和道家的精神具象化呈献给观众,李慕白所代表的武当剑法潇洒飘逸,是道教的代表;而俞秀莲的剑法克制中庸,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这些电影都在无意识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学特征,在观众的潜意识中植入了民族意识,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中国类型电影的民族价值

在中国类型电影的工业化进程中,如何运用电影这一西方的艺术讲好中国故事,运用中华民族特有的电影语言符号,传承民族信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因此,类型电影中的民族价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

武打片是中国独有的类型片题材,武打片包含了武侠片、功夫片和武术篇。武打片一直深受中外观众的喜爱,一系列武打明星也由此诞生,例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不同年代武打片的主题,都折射了不同时代背景下觀众的心理需求。郑君里说:“武侠片之繁盛,曾经受过美国电影的影响,亦为不容否认的事。当时美国的武侠神怪片应以范朋克为代表,而范氏做过中国‘影迷心目中的英雄,亦是事实”。民族主义与惩恶扬善的主题成为了此类影片恒久不变的观念。比如在电影《叶问3》中,导演通过惊险的动作场面、壮丽夺目的影响和非比寻常的类型化人物将东方的侠义精神与民族主义相结合,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武打场面的设计也是中式暴力美学的体现,传达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武侠精神来自于中国民间,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种特殊情感,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武打片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是中国人民梦想的提炼和象征。电影中叶问将外国拳师击败,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也是近代千千万万受压迫的中国人的梦想,这无疑是一种情感宣泄,是为了建立起民族自尊心。民族自尊心一旦建起,必然会实现文化自信。

民族信心的建立不仅仅来自于表面上的骄傲,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当代中国类型电影的使命。电影《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与欧美科幻电影不同,本片结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在迎合市场的同时,还提升了电影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实现了市场与艺术的携手共进,这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

三、中国类型电影题材的独特性

中国类型电影的美学发展一直以来深受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影响。香港电影的商业气息相对浓厚,武打片、警匪片、喜剧片和恐怖片是香港电影市场的主流。香港地区相对发达,经济条件优越,电影制作水准较高,内容题材也很有创新意识。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香港电影很好地将商业性与民族性相结合。香港电影是中国最早涉及恐怖题材的影片,例如《僵尸》《十大奇案之人肉叉烧包》等。香港恐怖电影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恐怖电影有很大区别,这些影片中的恐怖元素往往很有中国特色。主角僵尸大多穿着清朝的官服,故事背景也大多取材于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在恐怖元素之下,也使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前因后果和历史背景。这无疑展现了中国民族的独特美学,是中国电影的独特优势,即使在恐怖电影这一小众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也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全方位促进了文化自信的建设。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国类型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发展与中国语境中的形态发展和文化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文化自信。中国电影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特别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理念、价值系统,包括中华美学精神和规范,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电影化呈现。随着全球文化不断交流融合,我国人民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文化价值进行肯定和践行,文化自信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和魅力,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无疑会对文化自信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在类型电影的创作中构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这是中国历史的延续,不仅可以推进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发展,也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2.

[2]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1412.

[3]饶曙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强国建设[N].中国艺术报,2017-12-17.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