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2020-12-14王伟福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材课文语文

推荐语

作为语文教师,课文读不好,何以教学生?读课文是钻研教材的基本内容,是语文备课的重要环节,课文读明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王伟福老师回忆过去又书写现在,写下了他读课文的经历、体验、想法,从中看到了他真实的阅读故事和阅读体验。他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通过一丝不苟读课文,就能走进文本,把握课文脉络,掌握课文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做到如朱熹所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读课文还要“读不厌精”“读不厌细”,读清楚教材编写意图、理清教材知识体系,这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读好课文,深钻教材,伴随每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涯,也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甘肃省小语会理事长   石英

个人小传

王伟福,小学语文教师,现为语文教研员。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20多年,植根三尺讲台,成人立己,启迪智慧。最喜欢琢磨教学,推敲文本,每有意会,欣然不已。上公开课无数,成功者不多,磨课也磨人,痛苦并快乐着。曾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多次获得甘肃省语文教学竞赛一等奖,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教师、金城语文名师、兰州市首届青年专家等。

20多年前,我在一所乡村学校读初中,我的语文老师是头发花白长得又黑又瘦的老杨。老杨上课很无趣,一般情况下,老杨上课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文,学语文最主要就是把课文念好,下面我们开始念。”老杨所谓的“念”就是轮流读课文,读完一遍重复再读,一节课的时间十有八九都是在读,你方读罢他接着,读到高兴处,老杨还会带大家一起放声齐读,声音震得窗户纸都呼呼作响。一学期下来,不记得老杨上课给我们讲了什么,但薄薄的一本语文书却被大家熟读成诵,每逢期末复习时,老杨总要求同学们把教科书合起来,从第一课开始一篇一篇往后背。说来也奇怪,就老杨这么个简单粗暴的“念课文”的教学方法,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却还一直不错,用老杨的话说,“课文念好了,考試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

数年后,我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也许是受老杨的影响,我依然保持着“念课文”的习惯,上课前自言自语地读,上课时不由自主地读,尤其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常会捧起教科书读一读,无论诗词、散文,还是说明文、说理文,或大声朗读,或低声轻吟,长此以往,乐此不疲。

课文读熟了,上起课来就轻松。我不用再在课堂上高擎着教科书、两眼死盯不放了,手和眼被解放了,和学生交流起来就多了一份自如,听学生发言、观察学生活动就会更加投入。有时候学生读课文读得磕磕巴巴,我会不动声色地不看教科书张口背上一小段,看学生一双双小眼睛里充满对我的钦佩,我好不得意,这是读课文给我教学带来的意外收获。有时候学生在朗读时会出现卡壳现象,怎么读都不能进入文本情境,更谈不上什么“以读促悟”了,任凭怎么讲解,他们都无动于衷,实在没辙的时候,我会拼尽老力示范朗读。虽然我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声音也不够美,但我会很用心地朗读,哪里音调要高、语速要快,哪里音调要低、语速要慢,哪里高昂,哪里低沉,这些在备课时读课文的过程中都用心仔细琢磨过了,所以,只要我张嘴读起来,学生都愿意听。为了吸引学生,我读得很卖力,甚至会将语气、语调夸张起来读,并极力鼓动学生像我一样地读,就这么读着读着,原来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好像渐渐理解了,我也不用再费力讲解了。

后来,在观摩语文名师课堂教学时,我发现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语文名师,几乎个个都是读课文的高手,不管什么样的课文,经他们一读,就会格外吸引人。名师的课堂上,老师读得动听,学生读得投入,课堂上书声琅琅,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读课文的过程,朗读、思考、感悟,再朗读、再思考、再感悟,学习过程轻松、惬意,却又很高效。

有一次,偶遇一位语文名师,我向他请教读课文的问题。他告诉我,他每天早上都会抽时间朗读课文,长时间的坚持,小学十二册教科书中的经典课文几乎全被他读进了心里,而且他还有一边读一边录音,录完后听一听、想一想,然后再读一读的习惯。反复地读、反复地听、反复地练,才成就了他今天课堂上张口就能读的精彩。真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啊,我听了不禁肃然起敬。听说过戏曲演员、歌唱家们每日有吊嗓子的功课,看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得需要勤“吊嗓子”、读好课文啊。

有一次,我要参加教师素养大赛,范读课文是其中一项比赛内容,我的指导老师多次听我范读课文后,这样评价:语感较好,读得很用心,但读得不够专业。为了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我向一位专业播音员请教朗读方法。开始学习后,我发现自己的确是个“读”的门外汉,语流、发声、音变,呼吸、口腔、共鸣控制,语音表达、声音塑形等专业术语,我一概不知。我这才发现,关于朗读有太多需要我学习的内容,每个学习内容都带给我新鲜感,让我对声音与感情、声音与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更加勤奋地练习读课文,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认认真真地读一读。一段时间后,我能感觉到我读课文正在一点点发生变化,学生说我读课文越来越像播音员了。那次教师素养大赛范读课文环节,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那以后,我花在读课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了。

不光我自己读,我还带着学生读,课前读、课上读,课后布置的作业也多和读有关。读,成为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语文、享受语文的好办法。

有时候,我也会默读课文。眼睛盯着一篇寥寥数百字的课文,满眼的“语文”如雨后春笋:生字、词语、关键词句、重点语段,人物、情节、思想感情,表达、修辞、篇章结构……随着读的深入,这样的发现越来越多:这个词语用得真准,那个句子写得太妙,人物刻画多么细致,环境描写实在生动……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管读出来多少味道,我最终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么多内容,课堂上教什么好呢?

经过多年的历练,我深知“教什么”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语文课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学生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汲取适合的养料,才能最终形成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按照语文学习规律、教材编写特点、学生学习实际等,在教学中将教材最有营养的部分呈现出来。这个发现、准备“语文营养”的过程,听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分寸拿捏全靠教师特有的专业的眼光。

每逢此时,我依然喜欢通过读课文来解决心中的疑惑。此时读课文,时而自言自语,时而低吟轻读,时而静默不语,时而反复念诵,表面风平浪静,脑海中却波涛汹涌:哪些内容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哪些内容是教材强调的;哪些是学生已经学会的,哪些是教了学生也学不会的;哪些是这节课必须要教的,哪些是以后还会反复出现的……凡此种种,必须要读得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白,方能作罷。这种读法有一个专业的术语——文本解读,这是一个充满了“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感觉像传说中的“戴着镣铐跳舞”,有时酣畅,有时艰涩,但读着读着,心中总会豁然开朗起来。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以读为手段,不断和课文、学生频频对话,对教材的反复阅读与思考,让我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等时不再犹豫。凡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教学时不再重复;凡是学生目前还不能接受和消化的,教学时一概不考虑;凡是学生容易忽略或出错的,教学时一定要细心加耐心;凡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教学时一定要搭好学习的支架和梯子……“教什么”这个让我头疼多年的问题,因“读你千遍”而得以解决。

为了方便阅读,我找来一整套小学语文教科书置于案头,闲暇时间随便翻翻,随手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偶尔做点简单批注成了我的一种习惯。这种统览教材的习惯,让我得以窥见教材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对于教材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文体特点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统编本教材使用后,我在读教材的过程中细细梳理了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并按照语文本体知识、语文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技能等对教材中出现的语文要素进行了归纳,对于同一语文要素在教材中的梯度呈现等做了仔细研判。熟悉教材成就了我的语文教学,目标、任务想清楚了再进课堂,教学过程就变得简单了,我可以腾出大量的精力专心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了,也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更多的学生了。同伴们评价我的语文课“活而实”,我知道这一切都源于我对教材“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执着。

语文教学中,我研读教材经历了毫无目的地读、有声有色地读、像播音员一样地读、教学专业化解读等阶段,这个过程持续了20多年,中间从未中断。在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也在试着去读懂学生、读懂我自己,虽未取得什么值得书写的成就,但我却乐在其中。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成了我语文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教材课文语文
教材精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