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三首》(六上)教学设计

2020-12-14金玉李伟平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10期

金玉 李伟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

古诗,读出《浪淘沙》的激昂雄壮,《江南春》的明朗飘渺,《书湖阴先生壁》的清幽闲适,会写“涯、莺”2个生字,会默写《浪淘沙》(其一)。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大意;通过想象画面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感受江南春色和山水田园的风光美;能结合背景资料了解诗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能发现古诗中诗句对仗的

表达特点,并积累类似的诗句。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   欣赏插图,比诗题,读诗文

1.欣赏插图,吟诵诗句。

交流:由黄河奔腾图、江南春色图和山水田园图分别联想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诗句。

2.比较诗题,理解题意。

要点:“浪淘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来演变成词牌名,刘禹锡的《浪淘沙》组诗(九首)是仿民歌体写成的七言绝句,其内容都与“浪淘沙”有关。“江南春”三字用地点与时间巧妙地组合成诗歌描绘的内容。《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诗兴即发时写于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一首题壁诗。湖阴先生是王安石二度罢相后退居江宁时的邻居,是一位很有学识的隐士。

3.正确朗读,读出节奏。

读准多音字“曲、簸”和易错字“畦、闼”的字音,读出七言诗的停顿。

学习活动二   借助注释,想画境,说画面

1.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自读古诗,借助旁边的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字词圈出来。

2.想象画面,感受画境之美。

(1)刘禹锡善用语言作画,请你用一个词概括《浪淘沙》这幅画的特点。

交流: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气壮山河……

(2)读着这首诗,你从哪里能体会到黄河的磅礴气势?

交流关键词:九曲、万里、浪淘风簸、自天涯、直上银河等。

(3)扣住诗中的关键词发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怎样的声音?用一段话来具体描绘,可以选择下面的词语。

万马奔腾   浩浩荡荡   浊浪排空

大浪滔天   咆哮如雷   震耳欲聋

山崩地裂   响彻云霄

(4)带着想象朗读古诗,读出黄河的雄壮气势。

小结:发挥丰富的想象,用语言再现《浪淘沙》这幅壮阔的动态山水画,就能感受到诗中画境的雄浑之美。

学习活动三   利用资料,品意境,悟情境

1.联系神话传说,感受意境

之美。

(1)牛郎織女是天上星宿的名称,你了解他们的美丽传说吗?学生交流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2)师补充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

《荆楚岁时记》云: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机石与骞而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客星犯牛女。”

(3)一个传说,一段资料,你对诗的后两句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要点:感受到黄河与天上的银河汇为一体的雄伟气势。诗人用浪漫而夸张的想象,增添了诗歌的传奇色彩。

小结:读着读着,眼前的“实景”幻化成了“仙境”,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奇异的神话世界,这就是诗中典故构成的美妙意境。

2.了解创作背景,感受情境

之美。

(1)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交

流诗歌的创作背景。相机补充资料:

富有政治家胆略的刘禹锡,曾是永贞革新的中坚力量,改革失败后跌为逐臣,当初的一腔宏愿化为乌有,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为江山风物之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辞”,《浪淘沙》九首应运而生。

《浪淘沙》(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注释:谗言,诽谤的话;迁客,被贬职调往偏远地方的官。)

(2)生自读资料,借助注释理解《浪淘沙》(其八)的大意。

(3)利用资料,把《浪淘沙》其一与其八放在一起读,你读出诗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张骞得到朝廷重用到达了“牵牛织女家”,“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泥沙历经“千淘万漉”终成“真金”,这展露了诗人被放逐后渴望施展抱负、有所建树的迁客情怀和积极向上、不屈服的精神。

小结:透过诗句,我们读到了诗人寄寓在景物描写和神话传说中的情思与志向,这就是刘禹锡的借物抒情言志。

学习活动四   迁移学法,用“结构”,学“三境”

1.回忆过程,梳理学法。

读一读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说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浪淘沙》的。

师生交流,形成学习古诗的方法结构:借助注释理解大意,扣关键词想象画面,结合资料品意悟情。

2.运用学法,合作学诗。

要求:首先小组四位成员运用学法自学古诗,然后组内分享自学收获,最后两人一组汇总小组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分享成果。

(1)《江南春》分享要点:

①理解诗意。先汇报“千里、山郭、酒旗、南朝”等关键词的意思(相机补充明代杨慎误读“千里”的故事),再说诗句的意思。

②想象画面。先交流诗中写到的景物,再扣关键词并依据景物的特点展开想象。莺啼:声音美。绿映红:色彩美。水村山郭:风貌美。酒旗风:动态美……前两句描绘的画面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后两句画风突变,南朝佛寺点缀在春日烟雨迷蒙的景象中,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和迷离的朦胧美。

③了解文化知识。结合南朝帝王崇信佛教、广建佛寺的史料(梁武帝佞佛误国的故事)和后人对诗歌主旨的不同解读,体会诗人赏景时生发的绵绵无尽的历史遐想。

④诵读古诗,读出晴景的明朗与雨景的飘渺。

(2)《书湖阴先生壁》分享要点:

①理解诗意。先汇报“苔、畦、排闼”的意思,再说诗句的意思。

②想象画面。前两句紧扣“无苔”“成畦”想象茅檐的洁净和花木的整齐,紧扣“长扫”“自栽”想象主人打扫庭院的细心和栽种花草的用心,在感受庭院花木静态美的同时体会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紧扣“护”“绕”“排”“送”想象水张开双臂搂抱农田,山主动推门赠送绿意的姿态与神情,在感受初夏山景动态美和情谊美的同时体会拟人修辞的生动传神。

③了解文化知识。“护田”与“排闼”都使用了《史记》中的典故,“护田”出自《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因置使者护田积粟”,“排闼”出自《史记·樊哙传》的“(樊)哙乃排闼直入”。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讲述典故中的故事,感受典故中人物的情操品质及诗人借此抒发的对湖阴先生的赞赏之情。

④诵读古诗,发现表达特点。三、四两行运用了严格的对仗修辞,特别是“护田”与“排闼”两词典故对典故,拟人对拟人,诗人将用典与写景巧妙地融合,让山水有了情谊,有了历史文化的韵味。拓展积累类似诗句。

学习活动五   拓展阅读,比异同,类积累

1.比较阅读,发现异同。

(1)默读三首古诗,思考三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交流:

相同点:都是写景抒情詩,诗

中有画面,诗中藏文化,诗中寓情思,因此三首诗的学习方法大致相同。三首诗都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关系,彰显了本单元“人类和大地密切相关”的人文主题。

不同点:诗中画境的风格不

同,抒发的情感不同。

(2)带着对三首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诵读古诗。

2.课外拓展,积累古诗。

(1)推荐阅读同一诗人的不同古诗。从杜牧的《山行》《泊秦淮》或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其二)中选择一首运用本课的方法自主学习。

(2)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浪淘沙》(其一)。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