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思辨力的培养

2020-12-14蔡必达

考试周刊 2020年93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多元复杂,学生思辨力的培养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梳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思辨力培养的现状,并追根溯源,从教师、学生、课堂三个方面来探索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思辨力;路径探析

一、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思辨力培养的现状

(一)教师方面

1. 重知识传授,轻思辨力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秉承“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提升学生的能力。但却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纯粹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学生能力的提升,特别是缺乏对学生思辨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填鸭式”灌输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点、考点,以便应付各类考试。在现实教学上,部分教师只是将学生当成容纳知识的“器皿”,只注重将教材的知识往里面装。此外,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一堂言”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上绝大部分的时间由教师来主讲,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愿意主动参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大大多于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进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由此可见,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片面重视知识的传授,缺乏学生思辨力的培养已成为制约学生思辨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2. 教学方法创新不够

即使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也出现了多种教学新手段、新方法。但是,因受到应试教育、“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课堂上教师主讲的“一堂言”“填鸭式”灌输却普遍存在。毋庸置疑,课堂上教师主讲的授课方式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便于系统教授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但是也导致学生被动接受,不愿意思考和探索问题,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思想懒惰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堂言”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力。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不懂得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创新性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即使懂得也不愿意尝试,因担心这些创新型教学方法难以把控课堂,甚至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受主客观多因素影响,中学思想政治课仍旧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辨力的培养。

(二)学生方面

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被动接受学习,缺乏学习动力,激发不起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恰当,缺乏主动思考问题、辨析问题的学习习惯。第一是受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被动地接受知识,思辨力就难以提高;第二是有些学生在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老师,缺乏主动思考、探索问题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缺乏规划,缺乏思辨意识;第三是很多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只会死记硬背课本的知识点,成了名副其实的“读书机器”,学习方法也不佳。由此可见,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不佳等也成为影响学生思辨力培养的一大问题。

(三)课堂方面

长期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对思想政治教师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部分教师主观上不愿改变“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长期保持教师“一言堂”,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上师生应是平等、民主的个体。然后,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堂言”,学生没有充分表达自身意见的机会,没有互动交流的机会。由于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缺乏民主、平等的氛围,课堂缺乏互动与交流,进而导致学生不去思考问题,思辨力的培养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思辨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思辨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共同参与。为此,笔者从教师、学生、课堂三个方面来探索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力的有效路径。

(一)教师方面

1. 重视学生思辨力培养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上,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力的主导作用。第一是教师应改变过去傳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思辨力。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齐头并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克拉夫基的范畴教育理念强调要把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既注重知识的质量又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转变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既要将基本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又要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在教学上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并重,鼓励学生多思考,好提问,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辨力。第二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重视学生思辨力的培养。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外,还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熟悉国家的一些重要法律法规、时政热点等多方面知识。只有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提升了,才能很大程度影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外,还应具备高尚的品德素养。总之,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作为教师自身必须从教学观念的改变,综合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有所提升,才能为学生思辨力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2. 深入挖掘思辨因素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蕴含丰富思辨因素,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并加以运用。课堂上可运用比较、分析、归纳、辩证等方法,将思辨因素有机融入教学中,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比如,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与哲学》“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联系的客观性这一哲理,引导学生利用辩证思维来分析,掌握事物的联系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恰当运用有利于学生思辨的教学方法,便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力。第一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两难境遇中体验思辨。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直观手段、图片、现场模拟等方式展现与实际生活相矛盾的现象来创设情境,创设两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四个《探究与分享》的讲授上,我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四个场景——公交车等待老人、南瓜大王、扶自行车以及献爱心,引导学生通过两难境遇,学会面对复杂的生活进行多方面分析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力。第二是注重课堂互动环节,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论辩中感受思辨。课堂上,教师应有专门时间用于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探寻答案,养成勤思考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学生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第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表扬为主,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当出现师生的想法不同时,教师不能因此批评学生,而一味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教师应更多以鼓励、表扬为主,并引导追根溯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肯思考、勤思考给予充分认可。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归因。引导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努力,而不是归因于运气等偶然因素,激发良好的学生动力,进而学生愿意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思辨习惯。第二是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从内因方面激发学生自身的进取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分析和思考,增强学习进取心。第三是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培养思辨能力。思想政治课上学生应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思辨能力。

(三)课堂方面

第一是营造平等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思辨。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宽松、活跃课堂氛围的形成,便于学生大胆自我表达,畅所欲言,积极思考,增强自身的思辨力。一方面教师应改变过去传统权威观念,倡导师生主体平等,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宽容的良好品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会换位思维,真正将自己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第二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善于思辨。强化“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的“学贵多疑”是指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并善于质疑,以促进学生的思辨力的发展。第三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乐于思辨。思想政治课上要使学生乐于思辨,就需要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给学生足够的课堂安全感。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幽默的语言,在幽默中展现教学魅力,当学生在课堂上奇思妙想犯“错误”时,教师应适时给予鼓励和赞扬,进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乐于思辨。

三、 结语

学校是培养学生思辨力的重要场所,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肩负起培养学生思辨力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增强教师的重视度、挖掘蕴含思辨的教材、运用思辨的教学方法、激发思辨的学习兴趣以及营造思辨课堂,才能真正将学生的思辨能力有效提升,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幼明.道德与法治课思辨力培养三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8):25.

[2]赵小荣.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9-11.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47.

作者简介:

蔡必达,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达志中学。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
浅析当前我国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究
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国库人才队伍建设探析
地方本科高校助教制的意义和路径探析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路径探析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
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路径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