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20-12-14倪梅芳

教育观察 2020年32期
关键词:生命疫情学校

倪梅芳

(镇江市实验小学, 江苏镇江,212000)

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动人的发展,回归人类生命的本性,使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显现的过程。突发的疫情让人们再次体会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进而重新思考生命教育的走向。生命教育如何贯穿于学校的整体课程结构之中?又如何融入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及发展目标中?开学第一周,能否让生命教育课程重新起航?

在学校教育中,每一名学生、教师都是生命教育的积极践行者,只有每一个体都充分认识并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方能自觉地将生命教育作为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一、 加强学科课程建设,关注生命发展

在当前的形势下,除教育学生科学防控、安全自护之外,开发宅家课程、开展线上教学已成为教师全新的工作领域与发展方向。

以小学科学学科为例,纵览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知识内容主要囊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其中,生命教育在小学课程中的首要地位一直是难以撼动的。故当疫情来临时,作为一名科学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宅家课程的设计如何将生命教育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

镇江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科学组2月9日第一次召开视频会议。2月9日也是江苏省所有中小学生原定开学报到的日子。因为受疫情影响,科学组教师采取召开视频会议的方式讨论如何为学生推出宅家学习课程。在讨论中教师提出应将生命教育、疫情防控等内容纳入学科课程之中,作为宅家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观科学的本质即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生命科学作为科学课程的三大领域之一,理应引导学生在疫情中做好自我防护,其课程意义与社会价值愈发深远。讨论后即达成共识,决定首推生命课程主题为“科学老师带你走近口罩”。

在这一期的课程设计中,主要围绕疫情防控关键的三个话题展开。第一,为什么要戴口罩。第二,怎样选择合适而有效的口罩。第三,怎样科学佩戴口罩。教师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与想法,即牢固树立特异性思维,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差异性,在课程的安排上做出结构性调整。三至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课程编排上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更为直观地让学生感受人在讲话、打喷嚏、咳嗽时飞沫传播的距离,认识戴口罩的重要性。同时,重点介绍了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选择和佩戴方法,不建议在校园内佩戴N95和有空气阀的口罩。一、二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较少,在编写课程时科学组教师及时录制音频文件,以音频加图文的形式,带领低年级学生走进口罩世界。

图1 图文结合讲解口罩知识

课程推出后,点击量急剧攀升,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之后,科学组又推出了《消毒知识问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答题竞猜形式普及消毒防疫知识,收效甚好。这样的生命教育课程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关注学生健康和生命的发展,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不仅是科学学科,其他学科也积极将生命教育纳入课程实施目标中。体育学科教师亲自录制视频,示范如何开展体能训练,让学生通过素质练习提升运动技能和身体的协调性,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疫情。语文学科、综合实践学科教师鼓励学生收集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通过制作小报传递正能量,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在特殊的宅家课程学习中,学生体会到了生命的重要性,不乱跑、不乱串门,出门自觉戴口罩,这就是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生命教育理念的落地生根,不可仅局限于国家课程,教师需根据需要开发出符合本校、本班实际的校本课程,如“德育小故事、晨会课教育案例”等。这些课程均源于学生实际生活,反映了学生的思想面貌,具有典型性。每年的逃生演练、急救技能培训、成长礼仪、感恩分享会等这些课程的开展与实施,关系到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生活即教育,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命中细小的浪花,切实满足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唯有将生命教育与学科课程的目标融会贯通,让生命教育实施课程化,方能充分彰显生命教育的价值,让生命教育理念落地生根。

二、加大环境课程建设,满足生命需要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内每一处环境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和谐为目标,营造更为健康的生命成长校园文化环境,要求学校在设计环境课程文化时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也能融合学校特色发展、前景目标等因素。最为关键的是要展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满足师生生命发展的需要,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因此,帮助学生追求并建立这种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具有积极意义。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儿童的需求,以儿童发展的视角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美丽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反之,必然使人厌恶、焦虑、紧张不安,甚至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加强环境课程建设,需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去引导学生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学生喜欢的学习环境应该是触手可及、举目可视的,对学生而言,环境中应该有自己的参与,有自己的影子,这样的氛围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学校精心设计绿化景观和多样化的墙体文化,每一处都渗透着生命的内涵。校园的每一面墙、操场、树林、花园、教室、功能室等,最好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建设,体现学生的视野,充满童趣,满足学生的生命需要。校园内书法墙上的作品能激发学生的书写热情,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好书推荐橱窗内展示的学生读书笔记,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让更多的学生分享读书的乐趣。生物角的植物也许学生不能全部叫出它们的名字,但因为是亲手栽种,所以每一株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都让他们惊喜不已,他们会用儿童的视角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镇江市实验小学集团内的江滨实验小学,将风雨操场布置成“七彩童梦园”,以儿童喜爱的图片为主,呈现各种心理小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并转化为积极行为。学校建成了生命教育体验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护自救的本领,提升学生面对灾难的抗灾心理,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提高防御力。

正因为学校时刻关注学生,学生方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无须赘言便能意会,在思想与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正是生命教育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更多学生的生命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学校环境课程的建设中来,愿意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的童趣化、生命化的本质自然会更加明显,学校也就成了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三、 加快活动课程建设,体会生命快乐

生命教育主要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发展与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树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曾经的一项针对生存能力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生存能力较强的人不到20%,17%的人认为自己的生存能力较弱,50%的人认为自己的生存能力一般。而在对全民的生命教育内容需求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生存技能、挫折教育和生命意义。这给学校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指出,需要重视课堂、课程中的生命教育。纵观学校的教育行为,生命教育不仅浸润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中,还渗透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如语文的美文赏析、数学的实际应用、音乐的课堂鉴赏、体育的游戏运动、科学的探究体验,每一门学科的课堂都充满着生命教育的旋律。因此,加快活动课程的建设势在必行。

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以外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领域,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表现自我的最佳平台。例如,镇江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社团超市”中开展的生命教育系列活动:珍爱生命系列“小小消防解说员”“小交警宣传队”“红十字急救员”,舒展生命系列“小足球队”“趣味田径队”“胖墩训练营”“小小乒乓队”,润泽生命系列“小记者团”“红领巾广播员”“校报编辑社”“海陆空三模竞赛队”“智力加油站”,悦纳生命系列“看星座”“小气象站”“环保小卫士”“校园小农夫”等社团。这些活动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来,都有进行选择的权利,都有均等的展示机会。社团活动课程成为一道“多选题”,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京口区桃花坞小学的十岁成长礼仪活动中,教师布置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在活动现场,学生读着自己亲笔写给父母的信,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希望父母健康快乐,没有一个学生埋怨父母。很多家长都流下了眼泪,为孩子的成长、懂事感到欣慰。父母给孩子的信中更多的是鼓励和期望,有的学生看了一遍又一遍,满含眼泪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其中,有一个叫小金的男孩,在活动现场没有拆开家长给他的信,教师问其原因,他说要带回家自己一个人静静地看。当天活动结束后,小金同学一回到家就进了自己的房间,整整看了半个小时的信。从未有过的安静给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岁的孩童对生命价值的渴望、对人性的尊重与认同绝不比成年人少。在课程和活动中渗透生命的价值意义,让每一个人都体会生命的快乐,这样的生命教育设计才有意义。

疫情之下,今年镇江的开学时间比计划整整推迟了两个月。开学前,有家长担心疫情防控的风险,仍有不少学生不愿意到校上学。怎样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打消家长的顾虑,成了摆在每一所学校面前的问题。

疫情背景下的复课之初,生命教育是重中之重。开学前,镇江市实验小学给每一个学生及家长发放告家长书,让他们充分了解学校的悉心安排与部署。开学后的第一周为生命教育体验周,每天都有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疫情中的一幕” “我身边的逆行者”等话题,每日一期为学生发送防疫知识小问答,邀请疾控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天使唱给天使听”云歌唱比赛活动和制作“为中国加油”抗击疫情的知识小报,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达成疫情可防可控的共识。学校特地邀请了援鄂的陈医生走进学校,为学生上了一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这堂课从敬畏生命学会担当——讲述防护服背后的故事开始。小树林里,陈医生和学生席地而坐,畅谈之余赠给学生两件礼物:江苏驰援湖北医疗队的标志和一块黄石港饼。虽然学生已经从各大媒体中了解到驰援湖北医疗队的光辉事迹,但当现场聆听陈医生叙述这两件礼物背后的故事时,学生既兴奋又感动。出征时飞机离地时的心情,齐腰长发变成假小子般的短发,闷热的防护服里坚持10多个小时,重症病房里全力抢救生命,等等,学生听得格外入神。他们为医者的信仰震撼,为生命的可贵震撼,为责任担当震撼。英雄就在身边,用巨大的影响力给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

生命体验周活动让生命教育课程更接地气,让生命教育的速度快于疫情传播的速度,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达到了生命教育的目的。生命教育丰富了活动课程的内涵,而活动课程的开展也拓宽了生命教育的渠道。当学生出现害怕、恐惧的情绪时,学校的心理驿站、心理热线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就是生命教育所努力达成的目标: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路上的挫折。只有经历挫折,感受人生不一样的风景的人,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从容,更加自信。

在今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一位教师因为突发疾病不得已去医院做手术,当时的风险可想而知。事后他给所有关心他的朋友回复:感谢大家关心,我还活着。虽是调侃,但也真的说明人在特别体验后对生命的尊重、对健康的渴望。

今年开学后不久,先后听闻两个少年轻生,这是所有教育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痛惋之余不禁反思,为何在美好的年纪选择了如此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缺失?是心理教育的忽略?或是家庭教育的不当?这些都不得而知了。但鲜活生命的陨落,足以让所有人警醒:教育课程中,生命教育不可或缺。

猜你喜欢

生命疫情学校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