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助产实习生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调查研究

2020-12-14丁彩华钱丽冰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锐器助产实习生

丁彩华,钱丽冰

(1.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护理实训中心,江苏 南京 211800;2.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高职助产专业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后均需进入临床实习,由于理论知识薄弱,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缺乏职业防护常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职业暴露。职业暴露不仅对助产实习生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影响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因此提高助产实习生职业防护能力不能忽视。为显著降低助产实习生职业暴露发生率,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1],为学院及实习医院开展职业防护培训提供参考依据,笔者以2016级118名助产专业实习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其职业暴露情况及自我防护现状,从而提出相应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笔者从2019年6月开始对2016级助产专业118名实习生进行调查研究,均为女生,已完成大专3年的学习,并在临床与社区实习11个月。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助产专业实习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问卷。参考相关书籍和资料形成初步问卷,由3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对问卷进行检验,对问卷条目进行删除或修改,形成最终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职业暴露损伤发生情况和自我防护意识及行为,共35个条目。调查人员当场发放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对象独立完成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18份,回收11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性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职助产实习生职业防护情况

职业防护调查显示,会正确进行七步洗手的学生占94.92%,会正确使用口罩的学生占92.37%,说明大部分实习生掌握了基础防护知识。另外,更换引流袋能戴手套的学生占48.31%,戴手套进行静脉穿刺的占61.02%,遇到锐器伤会及时上报的占67.80%,实习期间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占51.69%,脱手套后会及时洗手的占73.73%。说明实习生面对职业暴露风险采取的职业防护措施不足,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见表1)。

表1 高职助产实习生职业防护情况(n=118)

2.2 高职助产实习生职业暴露现状

常见的职业暴露以物理性损伤为主,而物理性损伤中最多的就是锐器伤。调查显示助产实习生中遭遇锐器伤的占70.34%,最严重的是临床加药过程中的安剖伤(89.83%),其次是操作过程中的针刺伤(51.59%),刀片伤相对较少(29.66%)。实习过程中遭受患者语言暴力和歧视的占61.86%,皮肤会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占48.31%,在隔离消毒时受辐射伤的占34.75%,对高风险操作不熟悉心里紧张的占84.75%。由此可见助产实习生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形势严峻(见表2)。

2.3 高职助产实习生接受职业防护教育情况

表2 高职助产实习生职业暴露情况(n=118)

调查结果显示,55.08%的实习生在实习前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与未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的实习生职业暴露情况分析显示,除临床加药过程中安剖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职业暴露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 3)。

表3 接受过与未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实习生职业暴露情况(n)

3 讨论

3.1 高职助产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有待增强

由表1可知,在本次调查中,助产实习生大部分能做到正确七步洗手和戴口罩,但是脱手套后及时洗手的只有73.73%,没有洗手的学生认为戴手套进行操作当手套脱了手是不会污染的,这与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没有很好地掌握专业防护知识有关。在参与的一般护理操作过程中,戴手套更换引流袋的学生只占48.31%,戴手套进行静脉穿刺的占61.02%,更换床单物品戴口罩的占77.97%。大部分助产实习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戴手套或口罩,认为戴手套、口罩进行操作很麻烦,只图省事而未做好保护自己的措施,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今后需加强重视。

调查显示,在会阴消毒备皮操作中有98.31%的学生会戴手套,在接触患者体液血液会及时洗手、会处理医疗废物的学生占100.00%,说明助产实习生对这些操作防护意识很强。发生锐器伤会及时上报的学生占67.80%,发生针刺伤会处理流程的占65.25%,说明助产实习生对针刺伤、锐器伤处理流程认知程度较低,也可能与带教教师对助产实习生的关注度不够,受伤后没有及时采取正确应对措施有关。另外调查发现,在实习期间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助产实习生只占51.69%,原因是部分学生抱有侥幸心理而没有接种,说明助产实习生对接种乙肝疫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相关文献报道乙肝疫苗接种后人群保护率为87.8%[2],所以助产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一定要先接种乙肝疫苗,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乙肝。

3.2 高职助产实习生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缺乏

高职助产实习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为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应加强操作技能训练,保证职业安全[3]。本调查中助产实习生发生锐器伤的比例是70.34%,安剖伤是89.83%,针刺伤是51.69%,这与助产实习生参与临床配药、静脉穿刺及拔针等操作有关。常见的是助产实习生在配药过程中掰安剖,没有用纱布包裹,而是直接用手掰或用砂轮敲,这样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手受伤。在使用注射器、输液器时,如果没有做到自我防护,容易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注射器使用过程中要做到单手复针帽或针头直接进锐器盒,这样确保不被刺伤。在进行输液器拔针时,要采取非接触性分离针头方式把针头丢进锐器盒,尽量做到不要用手去分离针头。职业暴露行为大多是不规范操作所致,这就要求实习生在学校学习时严格按照操作标准练习,操作规范化,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养成正确的职业习惯,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遵守。

在护理工作中皮肤会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学生占48.31%,这与助产实习生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缺失有关;隔离消毒时受到辐射伤的占34.75%,助产实习生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操作,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调查显示遭受患者语言暴力和歧视的学生占61.86%,对高风险操作不熟悉心里紧张的占84.75%。助产实习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入临床,缺少护理操作经验及职业保护意识,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方面缺乏经验,对护理操作不熟练,这容易使患者对实习生产生质疑或歧视,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医院应该及时关注助产实习生的心理,缓解其压力,多开导、多鼓励、多指导,协助助产实习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适应临床环境,减少职业心理伤害的发生。

3.3 加强高职助产实习生职业防护教育

有研究表明,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培训能有效减少护生职业暴露的发生[4]。由表1可知,助产实习生在实习前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的只占55.08%,100.00%的助产实习生认为接受职业防护教育很有必要。由表3可知,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的实习生比未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的实习生职业暴露发生率低,除临床加药过程中的安剖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职业暴露行为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因此,学校要完善相关助产职业防护教育,开设助产职业防护必修课,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加强助产实习生职业防护培训,使职业防护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使助产实习生树立护理安全理念和意识,强化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并与规范化操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助产实习生在校期间就掌握必要的自我防护知识,树立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依从性和适应性[5]。

实习医院更应开展不同形式的职业防护宣教活动,做好岗前职业防护教育,定期培训,将职业损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作为实习前的必教内容,针对实习生容易发生的职业暴露行为进行模拟考核,合格者才可上岗实习。同时要加强带教教师管理,要求带教教师责任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操作严谨规范,给实习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向实习生介绍本科室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并通过反复强调,不断提醒,加强对实习生的保护,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6]。

猜你喜欢

锐器助产实习生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2020年广西某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监测结果分析▲
一种可视限高安全锐器盒的设计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