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微课堂在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14营,刘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协作学科

苏 营,刘 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逐渐受到患者重视,如何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是目前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1-2]。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养成良好习惯至关重要。与单纯的中医护理或西医护理专业学生相比,临床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掌握中医相关知识,还要掌握西医相关知识,故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成绩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3-4]。我院将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微课堂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外科实习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实习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66人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人。对照组,男4人,女29人;年龄 18~23岁,平均年龄(21.5±3.2)岁;文化程度:专科 9人,本科20人,研究生4人。观察组,男5人,女28人;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2.1±3.7)岁;文化程度:专科8人,本科19人,研究生6人。两组在性别比、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择两名临床经验及资历相似的主管护师作为指导教师,随机选择一组进行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即指导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讲授理论知识,在课间实习时对学生基本操作进行指导,如皮肤消毒、静脉穿刺、外科护理常规、药物配制等;同时对其护理文书书写能力进行训练,要求其对所学内容和学习心得进行总结后交指导教师批阅。学生通过基础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测评后对外科护理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学习,最后接受综合能力测评。观察组采取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微课堂教学法[5-6],即先由指导教师对本组学生进行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微课堂教学法相关内容宣教,使学生明白该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实施过程。将学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人,选出一名组长。由3名组长和指导教师组成微课堂教学指导小组,任务是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微课堂教学。开通外科临床护理网络教学平台,借助该平台和相关学习软件进行教学,内容包括外科相关中西医护理基本知识、操作方法、患者心理评估与干预方法、沟通技巧等。如对于围手术期疾病的护理,往往需要医疗、护理、营养、心理、疼痛管理等多学科协作指导。通过随堂测试与教学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每次视频播放结束后均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之后统一进行基础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能力测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基础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试卷由非带教教师设计,满分为100分;临床实践能力测评采用护理操作的形式,学生从30个临床护理项目中随机抽取两个进行操作,由3名教师进行评定,取平均分作为成绩,满分为100分;综合能力测评包括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每项10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采用院内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教学满意度,<60分为不满意,≥60~85分为一般,>85~90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及临床实践能力测评结果比较

观察组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及临床实践能力测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及临床实践能力测评结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及临床实践能力测评结果比较(±s,分)

组别 基础理论80.31±2.89 94.63±5.27 6.167 0.002 n对照组观察组33 33 t值 P值临床实践能力76.37±4.64 89.51±5.34 5.965 0.002

2.2 两组综合能力测评结果比较

观察组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综合能力测评结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综合能力测评结果比较(±s,分)

组别n对照组观察组33 33 t值 P值认知能力4.17±2.21 8.93±2.61 6.091 0.003自学能力4.27±1.52 8.47±2.56 5.769 0.003创新能力4.71±1.18 8.67±2.14 5.628 0.003发现问题能力6.03±2.31 8.91±2.41 5.317 0.040综合分析能力5.91±2.43 8.59±2.37 5.517 0.030

2.3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87.9%,高于对照组的6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教学满意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 护理专业学生各方面能力亟待提升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机构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7-8]。但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各方面表现并不理想,故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成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实习对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在实习期培养和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各方面能力十分必要[9]。

3.2 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微课堂可显著提高学生成绩

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微课堂至少包括两个相关学科,专家定期对教学方法进行讨论,针对临床外科护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综合的诊疗护理建议。目前,多学科协作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广泛,且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0-11]。微课堂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记录从而达到反复播放、复习的教学方法。将以上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可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多学科知识反复学习[12],进而发现问题、夯实基础,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能显著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及临床实践能力测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微课堂可显著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社会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对个人综合能力也越来越重视[13]。护理专业学生反复观看指导教师指定的外科疾病护理视频,可发现自身不足,加深印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验证视频中的护理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微课堂可显著提升教学满意度

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对于易懂的知识点,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很快掌握;对于重点、难点,学生往往只能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15]。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微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与填鸭式教学相比,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微课堂更易被学生接受,故教学满意度更高。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87.9%,高于对照组的6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协作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一定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专访CIT培训学院与清华建筑声学讲师燕翔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论探索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