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健康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0-12-14仲亚琴高月霞赵苗苗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全科学时教学效果

仲亚琴,高月霞,赵苗苗,曹 欣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社会互动理论是包含了人本主义观点和建构主义观点的认知体系,该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过程中。教育者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尊重学生需求和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案例教学是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情景或者事件进行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交互式教学法,师生就某一问题讨论,进行多层次和多角度的互动[1-2]。

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科学,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后形成的边缘学科[3]。健康教育学有其特殊的教学规律,传统教学模式多为讲授式,学生对课程内容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近年来,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我们在健康教育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和案例分析、Seminar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取得更好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健康教育学课程开设对象为预防医学、全科医学以及卫生检验专业的本科生,共161人。

1.2 研究过程

健康教育学开课时间为2019年9—12月,预防医学专业和卫生检验专业为36学时,全科医学专业为28学时。课程内容包括绪论,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健康传播方法与技巧,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以及重大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控烟、艾滋病健康教育等)。由于总课时有限以及教学安排的限制(预防医学专业2个班集中上课,全科医学专业3个班集中上课),在课程设计上,我们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与案例分析、Seminar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如绪论部分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和重大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部分采用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法。课前,将学生分组,每组8~10人,选一人作为小组长。具体安排如下:(1)准备阶段。任课教师基于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提前两周布置Seminar教学任务,简要介绍讨论主题和Seminar教学进程。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制作汇报材料。(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一名组员进行展示汇报,其他组员随时补充。(3)提问与讨论。其他组学生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提问,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引导,控制讨论节奏,突出重点难点。(4)总结归纳。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强调重点,释疑难点,布置下一次Seminar教学任务。各组根据讨论结果和教师点评,撰写总结报告。

1.3 评价方法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态度。问卷内容包括对教学效果、授课方式、学时安排的评价,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法对能力提升的作用,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等9个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61份。其中,男生45人(28.0%),女生116人(72.0%);预防医学专业83人(51.6%),卫生检验专业19人(11.8%),全科医学专业59人(36.6%)。54.7%的学生认为学习健康教育学对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41.6%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帮助,3.1%的学生认为没有太大帮助,0.6%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

2.1 学生对教学效果、授课方式及学时安排的评价

学生对教学效果总体满意,其中满意占89.8%,一般占8.5%,不满意占1.7%。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专业学生(P=0.048)。不同专业学生对授课方式、学时安排的评价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授课方式、学时安排的评价(%)

2.2 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法对能力提升有明显作用

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各方面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该教学法对学生提升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文献检索,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均有帮助,见表2。

2.3 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5.3%的学生认为是课外资料查阅不顺利,50.9%的学生认为团队成员合作度不高,33.5%的学生认为课外花费时间太多,28.6%的学生认为教师指导时间太少,18.0%的学生认为用于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短,18.0%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原因。

表2 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法对医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

3 讨论

3.1 学生普遍认可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法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难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间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可该教学法,教学满意度较高。今后,还应在总结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该教学模式,为其他课程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3.2 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Seminar主题分工合作查找文献和资料,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汇报资料,培养了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Meta研究显示,接受Seminar教学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团队协作能力[4]。此外,在查阅资料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文献检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3.3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开展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时,需要合理设置传统教学和Seminar教学的学时比例,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位学生参与讨论,保证足够的发言和讨论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Seminar教学的优势,取得预期效果。本次教学实践中,由于每个专业的课时数有限,同时班级人数较多,故无法保证每名学生都参与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学生反映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外查阅资料不顺利,二是团队合作度不高。资料查阅不顺利的可能原因是,开展教学实践的3个专业中,除了预防医学专业,其他专业均未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导致55.3%的学生在准备过程中资料查阅不顺利,尤其是查阅外文文献。提示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应针对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学生,先介绍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检索文献。教学过程中,由于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部分学生之前并不熟悉,还存有“搭便车”的心理,因此,导致团队合作度不高。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组长轮换、随机抽取组员汇报、以小组为单位评分等措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3.4 将主观和客观评价相结合

本次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由于3个专业的考核方式有差异(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为考试课程,全科医学专业为考查课程),因此未采用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但学生的评价较主观,若将考试成绩和学生自评相结合,能更加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此外,本次教学实践未设干预组和对照组,主要是考虑到3个专业学生知识基础有差异(预防医学专业为一本专业,卫生检验和全科医学专业为二本专业),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预防医学专业为2个班合班上课,全科医学专业为3个班合班上课,而在一个教学班设置干预组和对照组难以操作。今后,可尝试小班授课,将知识基础接近的学生设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案例分析结合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对两者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使结果更具说服力。

猜你喜欢

全科学时教学效果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