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尝试

2020-12-13方志英

关键词:传统内容文化

方志英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近些年来,地理考试中出现了较多的谚语或者古诗词等体现地理知识的传统文化内容,考查了学生对于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让学生善于分析和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地理知识,教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渗透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 传统文化 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8.022

地理教材中包含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资源。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和地理教学是分离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削弱了地理教学的实践性。通过融合高中地理教学和传统文化知识,能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方面的关键能力和品格,让学生用世界眼光和家国情怀来看世界,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地理知识。

一、筛选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材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素材进行教学,这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和发掘地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对此,教师应具备筛选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的能力,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方向,遵循以下筛选原则:

第一,地理性原则。教师选择的传统文化资源需要具备地理味。比如,地理课程教学中包括区域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知识,而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记录自然地理现象的古代文集,这些都是有效的教学资源。比如,在《徐霞客游记》中可以看到对于我国喀斯特地貌的描绘,《汉书》中记载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资料,古诗词中也有大量描写我国自然地理现象的诗句。在选择传统文化素材的过程中,关注传统节日、生活习惯、民族服装和古代建筑物等内容。在区域地理方面,也可以选择丰富的内容,比如我国古代交通有着“南船北马”的特点,各地习俗和建筑风格都有差异,此外还可以加入陕西秦腔、巴蜀川剧等传统文化内容,这些都是有地理味的教学素材。

第二,探究性原则。《新课标》对于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究性提出了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创设真实的传统文化情境,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学生经过思维磨炼,能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加深对于我国传统地理文化的认识。

二、探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理知识

许多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某个传统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以文化为载体探寻原理。在探寻过程中,学生能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地理知识是无所不在的,不仅可以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可以巩固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在课堂中加入“安徽宣城造纸业”的相关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地理教学活动,学生以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为落脚点,构建网络化的地理知识体系。宣纸有着经久不脆、容易保存的特点,使用了特殊的材料。围绕这个传统文化内容,引出我国农业区位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分析安徽宣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学生通过分析能发现,安徽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林业比较发达。同时,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水源充足,这样的地理环境条件适合青檀树生长。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理知识信息,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宣纸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水质、气候、原料等方面的因素。在观看宣纸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我国传统造纸业的繁荣,从材料选择、漂白到验纸、剪纸,一共需要经过108道工序,天时、地利、人和一个条件都不能缺少。但是,在工业化背景下,传统手工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此时,教师为学生呈现文本材料,同时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区域产业发展问题的解决策略:

材料一:制作宣纸需要经过108道工序,制作过程成本高。

材料二:在互联网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异地文化和企业涌入,出现了本地宣纸人才流失问题和劣质产品充斥市场的问题,低质量的宣纸严重影响了传统的宣纸业发展。

材料三:近些年来主要的宣纸材料产量逐渐减少,种植和采集的经济效益降低。

材料四:安徽本地的宣纸制造企业严重污染本地环境。针对以上的材料,要求学生思考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宣纸业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这种基于主题情境的地理探究教学活动中,学生了解了丰富的区域地理知识,借助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解决了新问题。同时,在探寻原理的过程中发展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在复习中融入传统文化素材

目前,在高考中出现了较多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题目。比如,根据传统民居主题,设置自然地理环境的题目,让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在哪些方面影响人类活动。还有的题目以山水画为材料,考查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还有的题目以茶文化为主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阐释和描述地理现象的能力。在地理复习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素材,能让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让学生善于分析传统文化中体现的地理现象和知识。例如,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观察太阳周年活动总结的规律,其中体现了物候、气候和时令方面的地理知识,能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实践。都江堰则是我国的著名水利工程,古代成都平原有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每到雨季,洪水都会引发严重灾害,在干旱季节,老百姓的种植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李冰父子建设了知名的都江堰,它有着航运、灌溉、防洪功能。借助这样的素材,能让学生巩固相关的地理知识。

四、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地理教材是主要传统文化教学载体,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人文内容较多,有着综合性和复杂性特点。教师需要深度发掘其中的文化内容,为学生呈现其中的地理思想和地理知识,在恰当的时机引入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对于“地表形态”的内容,教师需要发掘教材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利用互联网或者图书馆等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补充课堂教学的内容。如对于“地壳运动带来的变化”,许多教师常常使用珠穆朗玛峰上的海洋化石案例来说明知识。这样的案例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可引入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关于太行山海洋化石的描述和记录,利用这种新鲜的案例来佐证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再比如,在教“居住文化的地域性”的知识时,为学生展示内蒙古毡包、岭南地区吊脚楼、华北地区四合院、河南地区的窑院等等。学生在了解传统民居建筑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各族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五、用传统文化进行情感教育

第一,借助传统文化能开展爱国情感教育。比如,对于地球运动的知识,为学生介绍日晷等天文仪器,让学生了解古人如何借助阴影来确定节气和方向。引入谚语和古诗,能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除了钦佩古人,还会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借助傳统文化培养爱乡之情。通过发掘地理乡土文化,学生能提升对于家乡的认可。比如,为学生呈现农业耕作资料、名胜古迹景点等,让学生了解本地旅游热点、风俗和地方历史文化,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以此加深学生对家乡认识。此外,还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辉煌悠久的历史文化,鼓励学生自主了解本地特色景观和农业种植文化。

高中地理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元素,一方面能让学生掌握地理常识,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生活态度。我国的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的耕作文化等,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有效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东升《人文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高考》2020年第14期。

[2] 周健《高中地理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吉林教育》2020年第4期。

[3] 杨振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地理教学中养成性探索分析》,《文化产业》2020年第3期。

[4] 喻玲玲《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赜》,《成才之路》2018年第4期。

[5] 侯福海《中国传统地理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传统内容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