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020-12-13王义娜

关键词:跨文化传统初中英语

王义娜

摘 要: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成为各个国家沟通交流的重要语言,许多国家都把英语的教学当作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英语教学方面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以对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提升为核心,加强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沟通交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英语教学 文化渗透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8.021

语言与文化是分不开的统一体,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拓展教学内容,在其中潜移默化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1.缺乏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在听、说、读、写、译方面都进行了综合性的教学。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在逐渐加大,所以教师会更加倾向于应试教育,注重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比如词汇、语法、阅读、听力等,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学生即使有非常扎实的英语基础,但是却不会用英语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这导致学生在交际中处于尴尬状态,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以讲解英语文化为主,没有将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落到实处。学生虽然可以了解西方文化,但是却缺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也难以通过英语流利表达传统文化内容,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会造成阻碍,导致学生崇尚西方文化,不能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根基所在,如果只是单一的学习语法、单词、句式等知识,那么,学生会逐渐遗忘祖国文化的魅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将更加缺乏根基。

2.传统文化渗透缺乏相应的资源

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和沟通技巧,而且要熟悉祖国的文化背景,了解怎样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却缺乏相应的资源,现有资源特别稀少和分散,导致传统文化教学趋于形式化,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文化营养,也无法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求知需求。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有了解传统文化的意识,并能够消除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沟通障碍。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高度。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外语教学如果脱离了传统文化,那么对知识的学习就毫无意义,缺乏相应的底蕴来充实。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积极的了解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归属感,不断探索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涵。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1.运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比较好动,他们的身体还在成长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对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深入进行挖掘和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有趣的传统文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心,设计具有活动性、创设性、教学性的实践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加,主动操作。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语言交往技能,而且还可以得到核心素养的提升。文化来源于传承,而且传统文化会渗透在每一个语境中,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会应用到的英语语境引入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来了解传统文化。比如《I'd like some noodles》这节课,本课的语法项目是正确使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功能意念项目是社会交往里的就餐礼仪,话题项目是食物与订餐,学习的功能句主要是围绕点菜展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中外文化的异同,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风俗,以及各个国家在过生日时的饮食特点。教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为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美食文化,引导学生认识到饮食安全事故的造成原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安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英语知识点,而且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的打电话点餐情景,让学生点一份富含中国传统韵味的食物,引导学生熟悉更多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表达,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入内容,通过真实语言交际让学生感悟本单元的功能项目,增强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在教授课本内容时,教师要针对一些存在差异的知识点进行中西方差异文化的介绍,加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不同之处的认识,并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意识。如在中国许多人谈话时会询问女士的年龄,但是在西方国家询问别人的年龄是不礼貌的,因为他们认为年龄是一个人的隐私。因此要让学生多了解西方的文化并尊重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加强对中西文化的结合理念的理解。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我国许多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英语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沟通的主要语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拥有出色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在今后的竞争中才会处于有利地位。同时要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传统文化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让学生看一些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料。教师可以设置电影赏析、演讲活动、戏剧表演等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传统文化的英语情境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仅仅凭借课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不断拓展文化渗透的渠道。目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比较少,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纪录片、影视剧片段,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英语阅读刊物和书籍,让学生通过课外读物来了解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传统文化渗透的真实性,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拥有更加形象直观的认识。比如在学习《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时,教师可以播放各类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片段,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观念。让学生聊一聊自己喜爱的传统文化动画片或影视剧,叙述自己的观后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4.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恰到好处的神色表情、漂亮规范的板书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文中的象形文字与相关的历史知识,在课上让学生讲解自己所准备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阅读课文后,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课文会体现不同人物的价值观,以及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丰富的课内外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涵,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认知回归生活,推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语言生动质朴、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读物,内容要引人入胜,让学生读起来手不释卷。同时也要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动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品味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逐渐引导学生把传统文化学习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之中。教师要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将来可以在职场中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云惠《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渗透》,《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年第36期。

[2] 杨秋亚《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之文化渗透策略》,《中学生英语》2014年第32期。

[3] 陈惠敏《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渗透》,《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第7期。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统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少年力斗传统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