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痘的诊断与防控

2020-12-13苏胜杰戴伶俐张月梅赵世华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羊痘痘病毒丘疹

王 娜 ,苏胜杰 ,戴伶俐 ,宋 越 ,张 帆 ,张月梅 ,赵世华 ,刘 威 *

(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1 发病机理

羊痘病毒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侵入羊的血液中,随后扩散至全身,导致出现高热症状。部分羊会出现丘疹和脓疱,丘疹和脓疱破溃后立刻结痂。以上过程易引发感染,致使羊的肺部和呼吸道阻塞,死亡率明显上升[3]。

2 病因分析

2.1 管理不当

养殖过程中羊舍密度大、通风差,造成有害气体聚集。饲料营养不均衡,致使羊只体弱、抵抗力下降。对粪便、垃圾未定期清理,导致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造成羊痘的传播和蔓延[4]。

2.2 季节因素

通常不同季节羊痘的发病率各有不同,冬末春初天气寒冷干燥,羊群抵抗力下降,适宜病毒生存,是该病的高发期。夏季和秋季光照充足,可以杀灭病毒,使发病率显著降低[4]。

2.3 免疫操作不当

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但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直接影响免疫效果,不适宜的温度将会导致疫苗的效力下降甚至失效。养殖人员在免疫期间未按说明严格操作,也会降低疫苗免疫效果[4]。

2.4 生物安全性不良

寄生虫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如果养殖人员未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使羊体内寄生虫清理不彻底,在外因与内因的作用下,病毒便可在羊群中大范围传播。养殖人员未经培训,缺乏科学的养殖方法,能够造成病毒大量繁殖,导致该病的传播[4]。

3 病原学

3.1 病毒分类

病原主要包括绵羊痘病毒(SPPV)和山羊痘病毒(GTPV),二者均属于痘病毒科、脊索动物痘病毒亚科、羊痘病毒属[5]。

3.2 病毒特性

羊痘病毒核酸为线性双股DNA,基因组全长约为150 kb,有147个开放阅读框,病毒颗粒形态一般为卵圆形或砖形,大小为167×92 nm。使用Paschen氏等特殊染色法着染病料或切片,易看到原生小体,其表面有短管状覆盖物,核心凹陷成盘状,具有囊膜,可以在细胞的胞浆内复制病毒,并形成包涵体[5-6]。

1.1一般资料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对106例子宫内病变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患者最小22岁,最大56岁,平均39岁,有12例病程1年以上,38例半年至一年,56例半年以内。

3.3 病毒理化特性

羊痘病毒在干燥寒冷的条件下抵抗能力较强,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42~56 d,在低温阴暗处可存活2年以上,冻干后至少能储存3个月,在羊毛、痂皮中可存活2个月。但是该病毒对高温、直射阳光和紫外线敏感,通常在50℃以上条件下迅速死亡。该病毒对常用消毒剂也较为敏感,如2%甲醛、3%石碳酸、2%福尔马林以及碘酊等[6-7]。

4 流行病学

4.1 传染源

病羊的分泌物、脓液、结痂后脱落的组织中均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成为痘病的主要传染源[8]。

4.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其次是破损的皮肤黏膜。此外被污染的垫料、饲料、喂食用具、饮用水、隐性感染羊、体外寄生虫也是该病的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亦可传播该病[8]。

4.3 易感动物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羊均能感染该病。一般情况下,SPPV主要感染绵羊,细毛羊最易感,其次是羔羊、成年羊,妊娠母羊感染后易引发流产。易感羊群的发病率高达75%,且病死率为10%~58%。GTPV主要感染山羊,也有感染绵羊的报道。野兔、驯鹿也易感[5-6]。

4.4 流行特征

该病在众多国家流行,尤以北非、印度次大陆、西南亚为甚,在养羊地区多呈地方性流行[9-11]。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末春初多发。其特点是首先发生于个别免疫力低下的羊只,随后逐渐蔓延至全群[6]。

4.5 潜伏期

绵羊痘的潜伏期为4~8 d,山羊痘的潜伏期为5~14 d。

5 临床症状

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绵羊痘只感染绵羊,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山羊痘多感染山羊,临床症状类似于绵羊痘,但症状较轻。

5.1 绵羊痘的临床症状

病羊体温急剧上升,可达到41~42℃。呼吸急促,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眼结膜潮红,鼻腔流出浆性、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以上病症持续1~2 d后,全身少毛或无毛处都可能长出痘疹,如眼、唇、鼻、尾根、乳房等部位。痘疹最初为红斑,之后突出于皮肤表面形成丘疹且不断变大,呈灰白色或淡红色结节状,逐渐变为水疱,其内容物变成脓性。脓疱破裂后,如不发生继发感染,则干燥后形成痂块,自然脱落并出现红色的斑块,之后逐渐变淡直至痊愈。此外,部分病羊可能会发生融合痘、出血痘、石痘、坏疽痘等[12]。

5.2 山羊痘的临床症状

病羊体温急剧上升,可达40~42℃。食欲不振,严重者拒食,精神萎靡,屈身拱背、身体发抖,部分伏卧,鼻孔闭塞,呼吸急促,伴有咳嗽,驱赶时发出惨叫声。四肢内侧、尾根、口、鼻、乳房、肛门等部位常感染羊痘病毒,头部、腹部偶尔出现感染。感染初期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痘疹,为圆形的红色结节,2 d后变为淡红色丘疹,后期形成水疱、脓包及痂皮,通常3~4周痂皮自然脱落。临床案例表明,山羊痘也可以使其他部位(消化道、呼吸道、骨关节)出现炎症,严重者还会导致脓毒败血症。幼羊常发生感染,经剖检后可见气管、肺、肾等部位有典型性痘疹[12-13]。

6 剖解病变

6.1 绵羊痘的剖解病变

病羊头部肿胀,并有大小不一的结节,在皮肤外表有大量的形状各异的痘疹,其中尾腹面最多,通常为纽扣大小的白色圆形的痘疹。肺和气管有出血性病变,肺肿大。心脏肿大,心耳有小出血点。小肠黏膜充血,部分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瘤胃壁和肾脏存在大小不一的乳白色斑点,内含少量白色溶液[14]。

6.2 山羊痘的剖解病变

病羊的呼吸道有出血性炎症,鼻、口、咽、气管等器官的黏膜上有大量的痘疮。前胃、第四胃黏膜上可见坚硬的圆形结节。肝脏表面也存在灰色结节,结节周围出血。肺部存在大理石样结节,并有卡他性肺炎区。肾脏内外可见白色点状结节。肝脏与胆囊的交界处有红色斑块。心脏包膜变厚,并有大量积液。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界线[15]。

7 诊断

7.1 常规诊断

根据羊痘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及剖解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对非典型病例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16]。

7.2 实验室诊断

7.2.1 样本采集。采集病料样品的最佳时间为病羊出现临床症状后的1周之内。采集病羊皮肤和黏膜上的水疱或丘疹用于病原的分离培养。发热期血液、肺部病变组织及淋巴结可作为病料,但用于组织学检测的样品应包括病变周围组织。采集后需立即置于10倍体积的10%的甲醛溶液中。

7.2.2 病毒分离培养。将水疱或丘疹接种于原代或者次代羔羊肾细胞和睾丸细胞,每天观察培养瓶是否出现细胞病变,持续14 d。培养3~5 d后仍未出现病变,需盲传3~5代,如产生病变或胞浆内存在包涵体,表明水疱或丘疹中存在羊痘病毒[5]。

7.2.3 血清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ELISA)、病毒中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重组核蛋白间接 ELISA、竞争性ELISA和对流免疫电泳是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在实际检测中,ELISA方法因简便快捷,故最为常用[16]。

7.2.4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PCR检测皮肤组织和细胞培养物中的病毒基因,根据产物的特征,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诊断。张志成[17]等根据羊痘病毒的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并研制了羊痘病毒PCR诊断试剂盒,该试剂盒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以用于临床诊断。王鋆[18]利用绵羊痘病毒P32基因建立了PCR检测方法。杨俊等人利用SPPV和GTPV基因建立了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该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能为羊痘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8 预防措施

8.1 加强饲养及环境卫生管理

养殖场宜建在多水多树的地方,尽量远离传染源。养殖场还应制定卫生消毒制度,定期使用不同的消毒液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及时清理垃圾及粪便,并按时通风换气。坚持自繁自育,防止外来病原侵入。绵羊和山羊应分舍饲养,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养殖场出现羊痘病,应严格消毒,避免造成饲料、垫料、饮用水的二次污染[19]。

应选择优质的草料和干净的饮用水,最好用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混合饲喂,并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确保羊只每日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19]。

8.2 规范引种检疫工作

如需引种,应将所有引入羊只隔离饲养30 d,在确定无阳性者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一旦发现病羊,应立即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13,20]。

8.3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疫苗是防治羊痘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养殖场应制定免疫计划,即每年春秋季节给所有羊只定期接种羊痘疫苗,羔羊断奶后应进行加免,配种前15 d亦需再次接种疫苗。其次,应按照说明严格操作,保证方法、剂量、注射部位精准[5,21]。

8.4 疫情处置

羊痘是国家Ⅰ类动物疫病,该病没有特效药物,发病后不需治疗。确诊后应立即向当地政府上报病情,由当地政府和动物防疫部门封锁隔离养殖场,并将确诊的病羊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对被病羊污染的垫料、饲料等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后,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隔离封锁期间,禁止随意买卖或移动羊只,对进出疫区的车辆和人员需进行检疫和消毒。最后一只羊死亡或被扑杀后,间隔21 d未出现新的病例,方可在严格消毒和检疫后解除封锁[22-24]。

猜你喜欢

羊痘痘病毒丘疹
猴痘的前世今生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山羊痘的预防及治疗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春季羊痘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索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关于羊痘防控难点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