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障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矫治研究

2020-12-09杨丹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心理问题

杨丹

【摘  要】  智障学生心理问题的堆积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般行为,继而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适应行为水平低下,不利于其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的期待,不利于智障学生的社会培育和延缓融入主流社会,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主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关怀的普世,智障学生心理问题也愈加成为人们关心和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智障学生;心理问题;行为矫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特殊需要人群的关爱,源之于物种起源的物伤其类本性。

一、智障学生心理健康的概述

对智障学生的关爱和教育,从初级阶段的“缺陷补偿、隔离教育、尝试应用”的初心本意,到高级阶段的“能力发展、融合、全纳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到20世纪末,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多方面的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纲领性指导,对智障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智障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治与矫正等方面如何对智障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智障学生因为先天因素或者出生后的意外事故,在生理上有着明显智力评测缺陷,个体在标准智力检测中得分低于智力正态分布曲线两个或多个标准差,导致有效处理和适应自然、社会环境要求等能力的缺陷并表现为唯一社会实践能力标准的不达标,被社会定义为智力障碍学生,又对等于智商值20、50、70,细分为高、中、低三个智力障碍层次。表象为一般心理障碍有自卑、偏执、孤独、依赖、狂妄、对抗性、反社会性、攻击性;特殊心理障碍有青春期心理障碍;行为偏差有偷窃等。因生理健康而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障碍分布统计如表 1所示。

表 1 智障学生九大心理行为障碍分布序列

二、智障学生心理学问题分析与矫正

1.问题分析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由意识和潜意识组成,而人格又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智障学生,是迫于无奈下的心理和人格不完整有缺陷。智障学生心理的成长,除非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基本上会受社会发展、经济压力或社会认可度影响,没有广泛的社会实践互动基础,自我意识的培育步履维艰,自我意识—平等对待的不完整影响了与外界的有效沟通;当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影响和中断了或极大迟滞、延缓了自我心理的成长,意识在后天环境即社会中无法补偿,长期处于极端情况,受潜意识即本能驱使表象出攻击性、反社会性、占有欲、自卑、偏执、孤独、依赖、胆小等,以及青春期的性懵懂都是意料之中。可想而知,对智障学生的心理成熟和人格培育,是一个漫长而又悲悯的历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强调条件反射、后天习得。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会再次发生。可以推断,智障学生的生理学基础要远远低于正常学生,排除了多変量因素影响,契合了单一条件下,对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行为矫正诉求,通过正念强化、引导、规范,正向激励智障学生的某些因心理问题所表象的行為,减少、弱化这些行为发生率,达到或者改善智障学生心理问题矫正的目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动力是人的需要。将人的需求分为六个层次,逐层满足,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由下而上依次排序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自我超越需求。对智障学生群体来说,注重学生的需要,即实现“各自”的自我,才能使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在智障学生教育中教师要格外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学生的自我肯定,发展学生自我意识,完善心理健康。培育智障学生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培育智障学生有能够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这才是解决智障学生心理问题矫正的根本。

2.矫正策略分析

首先是代币法。在智障学生心理问题行为矫正中,代币法是最主要方法之一,代币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亦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根据品种的不同,一般成年狗的智商相当于人的6~7岁小孩的智商,成年猫的智商相当于人的2~3岁小孩的智商。“巴普洛夫实验”和“斯金纳箱实验”里的狗和猫的实验成功,完全可以适应用于智障学生。

其次是粗大动作训练方法。智力障碍学生粗大动作发展水平落后于正常儿童,为促进智力障碍学生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在培智学校开展的音乐律动为切入点,将智力障碍学生每天进行30分钟的自编律动操,选择节奏鲜明、律动的音乐,结合自编康复动作进行自编律动操训练;采用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GMD-2)作为测量工具,经过自编律动操训练,提高行为适应能力,训练智障学生的粗大动作发展水平。让智障学生在移动动作、操作动作、粗大动作的训练中改善、协调其行为动作,以利于矫正间接的调整期心理状态,达到心理问题矫正目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再次是绘本培智方法。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书面语言文字属于抽象概念,辨识度超高,难以理解。智障学生吸收速度慢、效率低,通篇阅读更是不知所云,强人所难。“绘本”其形式及表现手法,不仅适用于一般儿童,更加适合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难于理解、掌握书面文字的智障学生来说,为其提供多层次的阅读可能,对促进其记忆、语言交往、智力及良好心理、行为发展有较大的实效性。选择篇幅短小、情节趣味、接近生活、语言简单、画面生动形象的绘本,提高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改善人际交往、帮助不同层次的智障学生间有效沟通,避免心理问题堆积,正念强化,增加社会生存能力,便于获取积极信息、认知世界,未来融入主流社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最后可以尝试开设特色课程,例如手工课、美术课、脑波音乐课、珠贴画等等。智障学生限于智力水平,在重复的、机械的工作上,专注度高于普通学生,缺陷反而成为优点。通过手、眼、脑的协调训练,让智障学生每天上手工课一点点贴片完成珠贴画作品,不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展望

随着社会人文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社会对特殊教育需要人群的关注度会更友好,人文思想的深入普世为智障学生融入主流社会成为可能,而科技的发展例如AR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特殊需要人群中的普遍应用,以安全环保、经济合理、循环利用、技术可行、便于组织和动态设计,从微观(个人)、中观(教育机构/学校)、宏观(社会)等层面,奠定特殊需要人群即智障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

智障学生心理问题行为矫正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完成,取决于全社会对缩小现实和事实之间差距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晓玲.儿童精神障碍及行为问题的矫正[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徐斌,吴爱勤.心理生理障碍心身疾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3]吴建武.智障学生心理康复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15):48-49.

[4]刘洪秀.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10-11.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心理问题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浅谈美工教学提高低年级智障学生精细动作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高年级智障学生职业准备教育的个案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