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训练的安全教学策略探讨

2020-12-08李奇

祖国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动作运动

文/ 李奇

体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形式,学生们在参与体育训练时,会有动作幅度较大、运动激烈的行为,而学生因年龄较小,自身安全意识较差,自我保护能力也相对薄弱,所以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着重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针对相关教学事故进行分析,寻找应对措施,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以保证体育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对体育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安全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体育训练中安全事故产生原因

(一)学生因素

学生还是成长发育的初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都还属于低水平阶段,且不懂得自我保护。很多时候会因身体能力不能支撑自己完成一项体育项目,但会有自信心过高或好胜心过强的心理原因,在练习过程中体力不支,或行为过猛而引起意外或安全事故。例如,有一次一个五年级的班级在学习《跳远—腾空动作》时,一位男同学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在初次跳远时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规范动作来练习,而是自行做了腾空动作。老师发现后,及时制止并指正。但该生并没有听老师的劝阻,依然自行用自己的动作来练习,结果导致踝关节扭伤。这位男同学就是因高估自己的自身素质,又不规范练习,所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师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负责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还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变化。因学习方式的特殊性,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时身体状态与户外天气状况,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充分地锻炼。有些老师因自身业务水平原因,搭配的课堂内容与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能力不符,或是课堂组织纪律不严谨等原因引起意外安全事故。比如,一位老师在六年级的体育教学中,设置了50 米跑加30 米接力赛跑的教学内容,因平时疏于教学工作,加之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没有深入了解,在这个教学活动开展前,没有做好下肢关节的充分准备活动,导致一轮的50 米跑后,有一名学生踝关节轻微扭伤。而该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等这项运动结束后,好几个学生出现呕吐现象。等30 米接力赛游戏做完后,又有一些学生出现拉伤现象。这位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准备动作来调动神经系统等肌肉组织,开展了剧烈的体育活动,所以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

(三)教学设施因素

学校的场地与教学器械也是安全教学的重要客观因素,如果场地过滑或凸凹不平粗糙硌脚,还有相关教学器材大小重量与学龄不符,安放不合理,不牢固等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安全隐患。还有天气的因素,气温过高时教学,会因大量出汗、缺水而出现中暑的现象。

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安全措施

(一)课前充分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首先,在每学期的体育教学开展前,体育教师对所任班级的学生要全面的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填写调查表的形式统计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了解学生有无重大疾病史或不适宜剧烈运动的慢性病等情况,对因身体状况不适宜运动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课程安排,避免出现学生带病运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每节课开始前,必须询问检查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学生,要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来安排本课课程内容和练习强度,让学生们在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活动强度内健康锻炼。

其次,开课前要例行检查学生的衣着是否适宜运动,检查学生的口袋里是否携带危险物品,比如尖锐锋利的铅笔、小刀,三角尺等物品。检查班级女生是否佩戴各种玻璃易碎饰物,比如头上的发卡。教师每节课前都要监管和督促学生不要携带这些物品,以防在体育教学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尤其是学生必须避免穿皮鞋上课,因为在体育课的跳远、跑步等剧烈活动中,皮鞋的弹性有限无法保护学生的脚部,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足弓发育。

(二)合理安排内容,认真组织教学

首先,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来进行课程的统筹安排。并要求教师能自主钻研教材,课前认真分析教材,对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提前预知,对学生在教学训练中容易发生损伤的环节及动作做到提前防范,规避风险[1]。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同时遵循循序发展、全面发展、个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对个别需要休息的学生,及时给予关心并做运动强度的调整,在进行强烈运动前,对易伤的拉伸部位做好做足肌肉群的前期热身准备。随时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身体状态,如出现不适或疲劳等现象,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内容,比如减少练习次数或降低运动强度。因为体育教学大都在户外进行,所以天气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与搭配上要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再结合学校的场地利用与器材等,为学生提供合理、充足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天气炎热时可选择短跑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到了寒冷的冬季,则以长跑400 米为主,这些内容练习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让学生既可锻炼身体,也能安全健康。此外,教师在教学训练中,要控制学生的活动范围是在教师目光所及的区域内,以确保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都在老师的视线范围之内,能监管、可防范,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每位学生的安全。

(三)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其次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比如,有的学生性格较外向、调皮,在跑步时推搡或拉扯,因学生不懂得掌握轻重,很容易在此期间造成前后学生碰撞或摔倒,发生受伤事故;还有的学生会在跑步过程中突然停下来,造成后面的同学无法反应,撞上前去,当教师发现此类情况时,要及时制止,并对有危险行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这个行为是错误的,有一定的危险性,并将可发生的危险后果告诉学生。纪律是安全教学的保证,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可反复强调,如:严禁嬉戏打闹,动作粗野、蛮干运动等不良行为的出现。事前教育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知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的身体保护,如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如果身体失去平衡时,立即跨出一大步,方向不限,以保持身体的平稳。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并教给他们在体育运动中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一定可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体育训练的安全地进行。

(四)课前检查体育训练场地、定期检查器材

上课前教师应仔细检查体育训练场地,对于相关运动器械要安排专人定期做全面的检查,如有问题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将安全隐患消除在教学开展之前,杜绝因为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有问题而造成伤害事故。

(五)关爱学生,开展组组互助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掌握相关的医学急救知识和基本处理方法[2]。比如,在学生出现中暑、抽筋、脱臼等突发事件时,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救助和治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如发生意外,教师要以最快的动作进行施救与帮助,宁可自己受伤也要全力救助学生。

另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有责任心,做事认真的学生,教师可重点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让他们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纪律与安全保护。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体育安全教学,行为上加强对伤害事故的预防,并且教育督促学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水平来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有方、措施有力,就一定能实现体育教学安全有序开展的愿望。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动作运动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不正经运动范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