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工艺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2020-12-08

国画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红木漆器潍坊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成就了不同地域特色鲜明的民间传统艺术,而其中的制作工艺是核心生命力的展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地方民间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文创产业以地方传统工艺为根基发展起来,采用这些工艺的制作技艺、加工流程、材料运用作为创意创新的来源和基础,同时在题材、形式、应用空间方面进行创新化、产业化的发展,不但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现实中,如何将传统工艺在文创产业中应用发展,同时又不失其工艺美感的特色确实是个难题,本文仅以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发展现状以及创新探索为例进行探讨。潍坊是齐鲁大地上的民间美术之乡,大家熟知的有风筝、年画、剪纸、泥塑玩具,除此之外,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也因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艺术美感而独树一帜,成为“中华传统工艺之一绝”,2006年被列入山东省政府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潍坊红木嵌银漆器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脱胎于铜器嵌金银的工艺,它融合了木刻、镶嵌、髹漆三种主要的工艺于一身,因其制作工艺细致烦琐成为展现综合工艺美感的民间艺术珍品。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传统制作工艺讲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材讲究,所用木材要求是上等的红木类,以紫檀、黑檀、花梨木、酸枝木、鸡翅木为主,这些木头材质坚硬,色泽沉静,纹理美观;镶嵌所用的金银丝均是纯金纯银,经手工敲制成粗细均匀、流畅的线丝,用于表现器具上各种图案图画的造型轮廓;嵌银器具表面所用漆为天然大漆,具有沉稳、光泽度佳、触感温润且与木质胎融为一体的特点。

二是制作技艺讲究,红木嵌银漆器具体工艺流程包括图稿设计、胎制作、刻槽、嵌丝、打磨髹漆,每道工序都必须做到细致入微且工序圆满,方才将木、银、漆三种材质之美凝结在一起,结合绘画或图案之美,彼此相互映衬,成就红木嵌银漆器高贵、典雅、精美的品质。就以核心工艺嵌银丝来讲,要求技师根据木上刻出的线槽,将银丝经专用的镊锤嵌入其中,不但要做到银丝与器具之间紧致平整,还要以流畅的线条表现特定纹饰图案或画面的节奏韵致。线条越是密集丰富,就越能体现工艺的精细和难度,因此设计图稿要对线条的组织精心处理,通过线条的疏密对比与组合关系,体现中国画白描的洗练、细致和淡雅的情趣。植物的花瓣、叶子,鸟的羽毛,人物的衣纹,龙的鳞片等等,这些繁密的线条用银丝表现得毫不逊色于白描画。所以嵌丝这道工艺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方能胜任,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同时,嵌银工艺是装饰在不同的红木器具之上,体现了器具的实用性与工艺装饰性的完美结合,嵌银的图案形式、布局、面积、造型均需要以器型为依托,点缀而不添乱。

以上方面,充分说明了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艺术美感是集材质美、工艺美、器型美与绘画美于一身,而其核心内涵是嵌银的工艺美。因此,将红木嵌银工艺作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因素,首先要挖掘、继承和保护传统的工艺技艺和流程,然而当前行业发展尽管规模有所扩大,却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如过江之鲫,造假手法层出不穷,真假难辨,为红木嵌银工艺蒙上了厚厚的“雾霾”,工艺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这样下去必将影响行业的健全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市场竞争因素:生产商片面追求利润的驱使下,在木材的选择上降低档次,现在多数企业使用草花梨木为主,有许多企业甚至以枣木、非洲木材代替。嵌丝方面使用铝、锡丝代替银丝,为了减少工艺流程和时间成本,以工业漆代替大漆,本来需要打磨髹漆六七遍的程序改为一两遍即可,使得产品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2.技艺传承断层:老一辈红木嵌银艺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对此技艺精通的很少,愿意终身从事此行业的更是少之又少。同时,从业人员中缺少美术素养的培训,往往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了。一门技艺的传承需要手把手言传身教的漫长过程,而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正是技师的修养、素质和能力。

3.现代科技的渗入影响:对于传统民间工艺而言,科学发展是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如果依赖机械技术代替手工,就必然会影响工艺的人性之美,比如,利用电脑雕刻替代手工刻槽的产品不可避免呆板,缺乏韵味变化,成为千篇一律的复制品。可怕的是,这样做会导致手工工艺的传承萎缩,甚至是技艺失传。

4.创新领域不足:时代变迁,要求红木嵌银漆器从使用功能、题材、装饰形式、系列组合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发展,以适应生活方式、审美标准的变化需求。红木嵌银漆器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满足社会新需求而完善的过程,使这门工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保持着鲜活的感染力。例如,在清代晚期,为了提高画稿的艺术内涵和水准,就有作坊专门请当时知名画家刘嘉颖、贺念初等绘制画稿。再如,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将红木嵌银工艺从小件制品推广到家具的装饰中,对中式家居环境的文化提升起到极大作用。而当前行业的现状是既缺少创新的驱动力,也缺少创新的人才支撑,更缺少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宏观规划与发展策略。导致的结果是行业被动应付,产品陈陈相因,时代特色不够突出。

红木嵌银漆器的制作工艺是一代代手工艺人反复探索、积累和总结下来的宝贵财富,只有材质、工艺流程和制作技艺都按照特定的规范和标准执行,它的艺术美感才会完全绽放开来。由此可见,潍坊红木嵌银漆器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朝向文创产业的目标发展,首要问题是对传统工艺的研究和传承,没有传承就谈不上创新。这就要求在工艺制作上坚守一道底线,即保持传统技艺的原汁原味,因为缺失了这个内在的生命之魂和魅力源泉,就不可能成就它独特的艺术气质。

从工艺上回归传统,就是要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承红木嵌银漆器严格、精到的制作工艺和技巧。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实施。首先是通过行业内的老艺人、老技师来学习继承,这也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这些老艺人们健在的已经不多,即便是抢救性的保护,也难免某些工艺环节遗失。建议地方政府和相关文化部门应采取工艺培训班、人才培养基金支持等形式培养红木嵌银工艺的新生力量,让青年一代尽快了解、掌握传统制作工艺。其次,加大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发展历史、传承谱系和代表人物的理论研究和编档工作的力度。这一方面现有的理论积累贫乏,尤其缺少文字的记载,因此亟须理论工作者通过专访、考察等途径以文字、图示的形式记录下来。再次,抓紧制定相关行业工艺标准的规范,加大产品制作的透明度和监管力度,根据产品的等级、规格来制定相应的用材和工艺质量标准,这是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避免恶性竞争的硬性指标保障。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创意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工艺和设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工艺以文创产业的形式发展是时代的需求和市场生存的迫切要求。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就需要产品的种类和表现题材转变;审美取向和衡量标准发生了变化,就需要产品的展现形式和风格语言进行转变;产品的使用范围和途径发生了变化,就需要行业融合和技术整合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还需要发展目标朝向国际化、前瞻性和长远的战略意识转变。

因此,潍坊红木嵌银漆器行业在继承传统工艺宝贵成就的同时,必须通过自身的创新来开创新的前景,创新是个太过笼统的概念,包含了多个层次和方面的内涵:

一、从宏观的创新理念看,红木嵌银漆器产业的创新要从提升整体策划和设计意识入手。传统的工艺作坊是将红木嵌银产品看作是单一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来看待,设计是孤立的、单一的行为,强调的是对器具的装饰点缀作用;而当代红木嵌银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整体策划和创意,突出的是产品的时代特性、市场定位、系列开发、营销策略等内涵,除设计和工艺之外,成为融经济、文化、历史、民俗、设计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工程。仅就设计领域来讲,就涉及工业产品、材料、包装、企业视觉识别、平面图案等门类的参与合作,这与当前企业或作坊中人员单一、设计含量低的现状形成对比。

下一步的发展中,主管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行业在创意策划方面走集团化、统一化的路子,着眼市场的前沿发展和现实生活的细节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行业的创意含量和水准。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设计机构,加强与美术设计院校的合作,举办研讨会、招商会,举办文创大赛等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二、从历史与文化的探讨看,红木嵌银漆器产业的创新需要与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纵观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历史,前期主要是在本地销售,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它逐渐走入人民生活中,成为馈赠友人、商务往来的礼品,红木嵌银的高档家具与陈设品还进入了中南海等国家重要公务场所,尽管如此,就整体态势来看,外地对于这一特色工艺品了解不多,市场销售量也微薄。伴随着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提升,红木嵌银漆器旅游纪念品开发以及产品外销拥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要将红木嵌银漆器作为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就需要深入研究、整合、运用潍坊地域性历史与文化因素。潍坊在历史上手工业兴盛,是著名的民间美术之乡,同时作为世界风筝之都,一年一届的世界风筝盛会在这里举办,风筝文化成为这座城市的身份特征;自清代以来,潍坊的金石文化地位显赫,红木嵌银工艺就脱胎于金石镶嵌工艺,现在潍坊又成为全国的金石篆刻之乡。梳理潍坊的历史文化脉络,能为红木嵌银的题材和形式创新提供依据和启示,尤其是对当地的旅游纪念品、礼品的研发很有推动意义。设计开发既能体现潍坊城市形象,又具有现代审美气息的系列产品是旅游产业的重要链条,同时是宣传城市的生动载体。

三、从市场和受众的要求看,红木嵌银漆器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是题材和表现形式的创新。整体来看,传统红木嵌银漆器分为装饰陈设品和生活用品两大类,题材方面基本是以吉庆、祥瑞的寓意为主,例如:在看盘、文具上常见的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题材深受人们喜爱,但是题材和形式的多年不变、千篇一律必然会显得俗,对年轻一代来说,更是远离了他们的生活需求和欣赏视角。创新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题材的创新和丰富是新时代政治、文化、经济的体现和需要。在传统审美意蕴的山水、花鸟、人物的基础上,增添现代著名人物肖像,体现祖国发展的代表性建筑,歌颂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主题的典型事物都是创新的题材。形式的创新,一是为了满足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变化而问世的一些新产品,比如手机壳、U盘套装、空调座等;二是从器具到嵌银装饰都向简洁的现代美感转变,器具的形态、线脚、结构都与现代家居的简约风尚相统一,而其上的装饰图案或画面在构图、造型、语言风格,以及装饰的部位方面也体现出现代平面构成的审美性,提升设计的现代感,使内外相吻合。

关于题材与形式的创新可从以下方面突破:

1.随着市场需求的具体化、细节化特点,红木嵌银漆器产品趋向系列化、深入化发展。例如:传统样式产品中只是一个首饰盒,当今围绕它的形制和纹饰创新生产了眉笔杆、口红套、随身携带的化妆镜。系列化与深入化的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模式。

2.不断开创新红木嵌银漆器新的应用空间。设计的意义就是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红木嵌银漆器的发展需要突破传统和惯性思维的束缚,不断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和形式。例如:将嵌银工艺作为礼品的包装已经为行业内尝试,尤其是高档礼品,红木嵌银漆器的沉稳、华贵特别能衬托礼品的档次。潍坊本地的仿古铜、核雕等工艺珍品驰名国内外,如果根据这些工艺品的形态、尺寸、材质设计系列包装盒、底座等,一定能带来意外的效果。红木嵌银工艺用于建筑和室内装饰还属于空白,比如用于建筑的柱子、门窗、花格、扶手等构件,以及墙饰面、灯具的装饰之上,特定的纹饰和工艺更能为中式家具增添文化内涵和典雅的品质。这方面也有嵌银企业与装饰公司尝试合作。应用空间的拓展是文创产业生命力的支撑,为消费者带来不断的新鲜和惊喜。

3.随着定制产品的增加,设计含量要求逐渐提升。过去红木嵌银漆器基本上是个人选购的形式,而现在企业、公司、单位的商务、庆典纪念品、礼品定制逐渐增加,这就需要厂家扩宽设计视野,在了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市场消费心理等因素的前提下,融合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在题材表现、装饰语言、产品形态等层面进行新颖、独特的创意。

4.从工艺角度讲,不断研制新的材料和工具,丰富完善红木嵌银漆器的工艺表现。材料和工艺是形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俗话说,七分工具,三分手艺,拓展现有的材料和工艺,使红木嵌银的表现力更加多彩。例如,现常用的银丝规格有四种,随着作品尺幅、题材和效果的变化可以不断增加。再如,在髹漆工艺和流程上可根据实际做相应的探索,根据木材的质地、纹理、颜色调整大漆的颜色和层次。

四、从行业的提升与整合看,红木嵌银漆器产业采取跨界融合是创新发展的未来趋势。所谓跨界融合更准确地说是跨行业的结合,就是将红木嵌银工艺作为新产品的其中元素,结合金属、陶瓷、琉璃、玉器、石材等其他工艺和材料产生新的综合工艺制品。大家熟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就是采用金、银、铜与玉器的结合,其实就是借鉴了我国古代很多工艺相加相衬的手法。红木嵌银漆器跨界融合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未来前景,但是这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什么材料结合、以什么方式结合、工艺如何相互关照才能达到相衬生辉的效果,需要设计与制作者独树一帜的眼光和大胆探索的勇气。

猜你喜欢

红木漆器潍坊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雨后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漆器收藏三问
“筝”艳潍坊四月天
凭祥红木文博城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投资
四月春光看潍坊——潍坊“三大盛会”侧记
风筝之都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