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子德立 其艺则宏
——浅议邢立宏先生写意花鸟画

2020-12-08

国画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南开花鸟画书画

从古至今,善画者多矣。那么如何判断一幅中国画的优劣呢?北宋画家、史论家郭若虚提出“心印说”,笔者深以为然。一幅中国画,尤其是一幅写意画最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蕴含在绘画作品中画家的精神世界,即“心”。当然我不是否定技法,技法也是一幅优秀中国画的重要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偏废的,好的绘画作品必然需要一定的技法保证。但是,一幅真正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是应该侧重在“心”,即艺术家主观精神世界的表达。画家邢立宏先生的写意花鸟画作品就是“画为心印”的最好诠释。邢立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著名花鸟画家,天津南开画院院长,尤擅小写意花鸟,代表作品颇丰。

邢立宏先生作为中国著名花鸟画大师孙其峰的弟子,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邢立宏先生到丝绸印染厂做设计工作近十年,后进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专业美术编辑工作20余年,2015年以编审职称、副总编辑职务退休。其在编辑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编辑出版了大量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学术书籍,代表的有《扬州画派书画全集》《恽寿平全集》《陈洪绶全集》《任伯年全集》等。这些编辑工作使邢立宏先生有机会接触大量优秀古代书画原作,可谓“读万卷书”,这些经历令其眼界大开,修养学识已趋至臻之境。此外,邢立宏先生在繁重的编辑工作之余一直精研书画,他非常擅长利用边角时间来磨炼技艺。经过30年的刻苦付出,其书画技艺炉火纯青,已经完全进入创作的自由王国。

21世纪初至今为邢立宏先生绘画风格的成熟期,主要代表作品有《双喜图》(2017年,录自《墨韵南开——南开画院建院四十周年书画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6月版)、《秋蟹图》(2017年,录自《墨韵南开——南开画院建院四十周年书画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6月版)、《香如玉人清》(2007年,见《邢立宏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版)、《蕉阴双清》(2007年)、《红梅有吉》(2006年)、《岁寒三友》(2005年)、《雪地冰天独自开》(2003年)。这一时期花鸟画中的石、树的画法一般都是大写意,线条恣肆张扬,而作为衬托的鸟、兽的形象大多描写较精微,属于小写意。邢立宏先生比较重视鸟、兽关键部位的准确刻画,比如眼、嘴、爪等,这样就使作品形象传神而又不媚俗。花鸟用笔简略但结构准确,形象生动传神,追求“不似之似”,追求主观感受和客观形象高度统一融合的艺术形象,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精神的延续。树、石与鸟、兽动静结合而和谐统一在一起,作品中在用色上也是轻重呼应,相得益彰。

邢立宏先生的绘画作品不但深得传统文人画精髓,还能独辟蹊径、自立一格,尤以画蟹著称。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社会在变化,艺术同样要变,变则通,通则久。当下的中国画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话,就只有衰亡这一结果了。历经千年的中国画已经穷尽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笔者认为唯一的突破口为“题材”,当下的中国画创新就只能是“题材”的创新。而古今以“蟹”入画者不多,能以“蟹画”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更是凤毛麟角,而邢立宏先生的“蟹画”可为当代中国画题材创新提供一种可行的尝试。

邢立宏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以“蟹”入画,最早的“蟹画”作品《清韵》(1981年)为小品画,画面中一秋蟹闲步竹菊间。此作本来只是一种尝试,但是有伯乐慧眼识珠而收藏。艺术本来就是艺术家独特的、需要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而已,看到有知音相识,邢立宏先生便坚定了“蟹画”的艺术探索。邢立宏先生目前的“蟹画”一反传统小品形制而多为四尺立轴,这使“蟹画”从传统之小品变成“大作”,这是邢立宏先生的“蟹画”突破之一。“大作”的重要表现就是数量,邢立宏先生的“蟹画”,画中一般有十多只秋蟹,以“L”形分布于宣纸上,亦间或有红蟹和蓝菊组成“中秋”之意。

文人喜画竹、梅,以借物言志。而“螃蟹”为画题则需巧思,邢立宏先生的“蟹画”题目多以《和谐》(谐“河蟹”音,一语双关),则扩展了“螃蟹”的时代寓意。我们正处于一个丰衣足食的伟大时代,什么样的中国画题材能代表这个时代的特征呢?笔者认为“和谐”足能象征。邢立宏先生的“蟹画”不仅扩展了中国画的传统象征表现,也反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变,这是其“蟹画”的突破之二。突破之三则表现为“蟹画”的形式语言。邢立宏先生经过反复尝试,可以寥寥数笔而使蟹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可谓“一蟹知秋”。虽然画题为新创,但笔墨皆源于传统,仔细观察画中“秋蟹”,可知蟹爪来源于兰、竹之法,蟹壳取叶、荷之笔。这便是邢立宏先生“蟹画”艺术表现的创新价值,源于传统而不囿于古法。

纵观邢立宏先生的写意花鸟作品,最能打动观者的就是其中充满着生命力和对生命的热爱,洋溢着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邢立宏先生的小写意花鸟画的意境追求的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优美”,或者说是“和谐美”,邢立宏先生能以非常熟练的技法调动画面各种因素,使整个作品达到一种高度的和谐统一。邢立宏先生的花鸟画形象准确、生动传神而又雅致,整体笔法为小写意,色彩鲜艳丰富。

一幅幅充满感染力、让人如沐春风的作品正是邢立宏先生的“心之印”,是其人生境界、人格、认识、情感、学识、修养等诸多方面的主观表达,而又以“人格境界”为宗。在传统儒家文化评价体系中,“人格境界”成为古代书画作品优劣的最重要评判标准,郭若虚就有“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的论断。诚然,完全以这个“人格境界”作为唯一标准来判断一幅中国书画的优劣确实不够严谨,但这个“人格境界”标准确实是评判一幅中国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既然中国画是“画为心印”,那么当然最重要的“心”就是“人格境界”,一个艺术家的“人格境界”必然会折射到他的作品中去,正所谓“画如其人”,一个人的言语可以虚假,但是一个人的绘画作品不会造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艺术作品对这个人一目了然。

邢立宏先生写意作品中的意境美正是其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内心的反映。邢立宏先生自幼受祖父影响,喜好书画,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熏陶,具有典型儒家风骨、君子风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为其精神写照。邢立宏先生为人稳重坦诚、尊师重老、提携后辈、乐于助人,几乎每个接触过邢立宏先生的人都会被他的这种谦谦君子品质所感染,邢立宏先生的人格是我们为人做事的楷模,从此点讲,邢立宏先生是我辈后学之师。《礼记·学记》有言:“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正是这种“人格境界”折射到邢立宏先生的写意书画作品中,才形成了其健康、积极向上的中国画作品,同时也是对“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践行。

猜你喜欢

南开花鸟画书画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工笔花鸟画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小小书画廓
我是爱南开的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