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山胜览图》中的异域文化

2020-12-08

国画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异域江山图像

国内以《江山胜览图》为主题的研究不是很多,大多文章当中只是简单提到一些,并未过多展开。综合来看,关于旧署王振鹏《江山胜览图》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关于王振鹏的界画艺术研究,关于对《江山胜览图》的解读研究,关于对王振鹏的生平和交游研究,关于对元朝宫廷绘画的研究。

目前学界对旧署王振鹏《江山胜览图》相关的研究中,对其界画的技法和影响有较多的阐述。其中以余辉先生提及的篇幅较多,其在《元代宫廷绘画及其佳作考辨》《认知王振鹏、林一清及元代宫廷界画》《写实至极的元代工笔画》中都对王振鹏的界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渊源进行了讨论与评价。其次彭莱在《界画楼阁》中也对王振鹏的代表作品进行考辨,对王振鹏的界画艺术有很高的认识,但是在其异域文化当中,还存在可以深入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江山胜览图》的基本状况

在清阮元《石渠随笔》卷四中有对《江山胜览图》的描述,认为其为王振鹏的真迹,《江山胜览图》中有楷书题款“王振朋江山胜揽图”,在卷尾部分有款“至治癸亥春莫廪给令王振朋画”。下钤白文方印“王振朋印”、朱文方印“孤云处士”。卷首钤收藏印“重诏”,卷首和卷尾共钤有清乾隆、嘉庆、宣统皇帝的鉴藏印玺十方,并在清《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卷四著录,《石渠随笔》中认定其为王振鹏的真迹。整幅长卷描述了浙江一带的风俗人情、地域风光,通过画面及文本可以知道画家描绘的是“浴佛节”这天街上和江上的情景。《石渠随笔》中对《江山胜览图》品评:山峰多用云头细皴,墨色淡冶,勾画精细。山水云树极多,其中又多人物布景,仿佛《清明上河图》,而山水多耳。1不管是技法上的皴法,还是笔墨的运用,都有独到之处。就算是在布局上和《清明上河图》类似,但是其中的山水及界画是后者没有的。

《江山胜览图》作品本身的研究中,涉及的文本资料不是很多,其中也是以余辉先生的《确立“多学科解析法”——以认知〈江山胜览图〉卷为例》一文为最,在文中其从社会心理学、地质地貌学、民族民俗学、航运史学和渔业学等方面出发,对《江山胜览图》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对其年代、作者进行考辨,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认为《江山胜览图》属元宫廷画家林一清之作。这里笔者对余辉先生的说法是认同的。但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确立多学科的解析法,也可用在其他的作品之中,所以其在对画中元素,如南戏、人物、民俗、航运等风俗的阐释中起到了路引的作用,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在朱绍良、罗汉松先生《元王振鹏〈江山胜览图〉考》一文中,对《江山胜览图》的作者、时代断定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肯定了作品的价值。在《实景山水写来真 旷世奇作海外归——王振鹏〈江山胜览图卷〉赏析》一文中对作品进行了描述和赏析,但篇幅过小,这里不再赘述。

二、《江山胜览图》的异域文化

《江山胜览图》虽然描绘的是浙江一带的风情民俗,但是其中也出现了很多异域元素,这里提到的异域文化有两种界定。其一,是同国家的不同地域,因元是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所以在《江山胜览图》中出现了十几个身着元代特有服饰的人物,这是证明《江山胜览图》是元代作品的条件之一。其二,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域,这里除了本土地区的一些元素,也出现了跟东南亚国家贸易往来的情况。

对于上面提到的关于元代特定服装的描述,在余辉先生的文章中也有提到,整个长卷中总共出现大约十六个元人,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元代服装的帽子样式,在沈从文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就提到元代服装和明朝时是不同的,这也跟民族的特性有关。另外出现了元代的“重檐歇山顶”的建筑样式。这也是南北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佐证,在江浙一带出现元代特有的建筑样式。对于提到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主要是画面中出现了出海贸易的海船,这是与东南亚、印度一些国家贸易的船只,型制符合出海的规模。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异域元素,跟当时的时代环境以及作画目的是分不开的。首先,在元以前,特别是唐,就会有很多异域文化的作品,如唐阎立本的《步辇图》《职贡图》,再比如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画面中的人物可以判断是异域人物,还有就是以中原地区不会出现的动植物、器物作为依据,所以在元出现异域文化的原因之一是承前而来。其次,从作画者本身出发,感受作画者所生活的状态,其作为一个宫廷画家,受元代统治者的统治,所画素材出现元军士兵押运军资和仪仗是很正常的,既可作为记录的凭据,也可作为宣扬政治的工具。

三、异域文化图像与历史的关系

图像对研究历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以图证史现在越来越常见,但是缪哲说过,图像证史存在一定的陷阱,图像不一定完全阐释历史,存在异域文化的风俗画、人物画当中记录的也会出现符合或不符合史实的现象。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当中,这里出现的几个人物形象,唐太宗会见使臣这一现象可能是史实,使臣的服饰可能是史实,但是从这几个人物的大小比例对比来看,唐皇的形象明显是画面中最大的一部分,显出异样的气势,而使臣的形象相对有点猥琐瘦小,这就可能是画家故意安排的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派出交涉的使臣,肯定会选一个代表本国气质的人,画面中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不是真实的。作画有其主观性,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不协调的比例关系,即眼见不一定为实。在《江山胜览图》当中,笔者发现出现身着元人服饰的人物都是以正脸面对观者的,这明显是作画者有意而为之的。

李清泉先生在《由图入史》一书中说过:“图像就像是古人留存下来的一场傀儡戏,傀儡本身有表情、有动作,只是不会说话……图像本身就是一种历史——一种特殊的历史。”图像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在美术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图像与历史的关系当中,存在辩证的关系,需要找到大量的图像和文本去证实。《江山胜览图》是反映元代重要的图像资料,能完整地影射元代的社会背景,画面中的一些异域文化,值得我们去深究。

结语

《江山胜览图》作为“百科全书”式的长卷,不管是从其哪一个方面深入研究,都有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它在南方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元人服饰的元素,以及一些隐藏在画面之中的异域交流的元素,提供了元代异域文化的重要证据。从《江山胜览图》的异域文化和交流元素出发,分析背后的渊源、成因,这对研究中国绘画当中的异域文化和交流元素有重要的意义。在对《江山胜览图》的异域文化和交流元素的研究中,涉及历史上的各种中外交流题材的绘画,如《职贡图》等,探究异域文化交流元素对历史的反思,对现今社会的启发,这会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注释:

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 卷三[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异域江山图像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如诗如画的江山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醉了江山醉了我
异域寻踪
异域寻踪⑦
异域寻踪⑧
绘一纸江山,醉一场迷梦
江山明月在,我发我的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