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未来职业发展的农村儿童学业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2020-12-07胡津萍周世祥

职教通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职业教育影响因素

胡津萍 周世祥

摘 要:农村儿童职业教育是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开端和基础。学业成绩能够直接反映农村儿童受教育的实际状况,基于未来职业发展分析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对发展农村儿童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改善农村就业民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的横截面数据,筛选出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可能有影响的因素,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情况、家庭课外书籍数量、学前教育状况等因素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及其未来职业发展影响显著。结合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儿童;职业教育;未来职业发展;学业成绩;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10-0070-09

一、研究背景

教育不仅对个人职业发展有重要的积极影响,而且也有利于总体经济增長[1]。国务院扶贫办与教育部在2018年2月27日联合印发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强调,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用三年时间集中攻坚。采取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村人口子女受教育程度,提升其文化素养,强化其职业技能,使其都有能力获得收入、创造财富,能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总体经济增长。职业教育作为扶贫扶智的重要基础和途径,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培养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增强农村地区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脱贫致富靠自己、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对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学术界认为,以职业教育为抓手,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方式在于大力发展农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开展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其中缺乏对农村儿童职业教育的关注与研究[3]。职业教育应从儿童开始,本研究通过构建二项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各个因素对农村儿童职业教育获得与未来职业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取

1.因变量

此次研究以农村儿童的学业成绩为因变量,变量数据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调查问卷中“你目前的成绩在班里处于?”此问项,用来测度农村儿童的学业成绩。该问项下有五个备选项,分别是“不好”“中下”“中等”“中上”“很好”。参照方超的方法[4],本研究将中等以下定义为学习成绩较差,即“学弱”,而中等及中等以上则为成绩较好,即非“学弱”,将此时的儿童学业成绩也相应转化为一个双取值类别变量。

2.自变量

从CEPS 2013—2014学年数据库中共筛选出了6个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可能有影响的因素。(1)在问卷中通过“你目前住在?”问项,测度农村儿童家庭居住的区域。(2)在问卷中通过“你爸爸/妈妈的教育水平是?”问项,测度农村儿童父母的受教育水平。(3)在问卷中通过“目前你家经济条件如何?”问项,测度农村儿童家庭经济情况。该问项下有五个备选项,分别是“非常困难”“比较困难”“中等”“比较富裕”“很富裕”。本研究将非常困难和比较困难定义为贫困,而中等及中等以上则为非贫困。(4)在问卷中通过“你家里的书多吗?(不包括课本和杂志)”问项,测度农村儿童家庭的课外书籍拥有量。该问项下有五个备选项,分别是“很少”“比较少”“一般”“比较多”“很多”。本研究将比较多和很多定义为书籍较多,而一般及一般以下则为书籍较少。(5)在问卷中通过“你3岁以后有没有上过幼儿园/学前班?”问项,测度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状况。

上述因变量、自变量的取值及具体解释如表1所示。

(二)数据样本选择

此次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源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的基线调查数据。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设计并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项目,对分布在全国28个省级单位的112所中学的20 000余名学生进行了持续追踪调查。在被调查者中,年龄介于11—14岁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儿童保护法》和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该年龄段的学生均属于儿童。本研究选取农村学生作为基线数据,因此只采用学生问卷数据中的农村户口样本。通过数据的删除、转换与合并匹配等操作,经过整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样本量为10 025个。

(三)模型构建

1.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作为研究二分变量的重要方法,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对“是”“否”回答的变量实施线性回归,并找出影响因素及其大小。二分变量不同于一般的变量,其数据分布不具有正态性,进而需使用最大似然法来进行方程估计和检验。最大似然法可以在总体的分布密度函数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未知参数的似然函数,同时将似然函数值最大时未知参数的估计值计算出来。基于此建立的模型,其形成的样本数据的分布和总体分布相近的几率最高。

由于因变量儿童学业成绩是否为“学弱”是纯粹的双取值类别变量,于是将家庭居住区域、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情况、家庭课外书籍数量和学前教育状况这6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儿童学业成绩是否为“学弱”作为因变量,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即可以通过此方式分析出各个因素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二项逻辑回归模型还可以检验预测变量的关联性(必要时还要检验预测变量相互之间的交互作用或者预测变量与协变量的交互作用),估计预测变量,预测分类或者事件,以及一个分类模型的拟合优度[5]。根据二项逻辑回归模型的优点和因变量的数据特征,本研究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二项逻辑回归模型的数学公式如下:

2.模型检验

为了检验表1中的自变量对因变量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将赋值后的数据录入SPSS中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此外,为了对模型拟合度作出更科学的综合判断,本研究对因变量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卡方、Hosmer-Lemeshow 两种检验方法进行检测,所得的两种检验结果详见表2、表3。

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知,二项逻辑回归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卡方值为98.802,P值为0.000,低于0.05,达到显著性水平。在Hosmer-Lemeshow检验中,当P值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的情况下,才可以表示回归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由表3可知,P值为0.413,远远高于0.05,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意味着模型的拟合度较好。综合这两种检验方法可知,自变量能够对因变量做出有效的预测。

三、模型结果与分析

以下使用SPSS 22.0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居住区域的P值为0.825,大于显著性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测,即农村家庭居住区域对儿童的学业成绩没有显著性影响;而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情况、家庭课外书籍数量和学前教育状况的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对结果的形成影响显著,应进入回归方程。模型的最终拟合结果为:

1.家庭居住区域因素

家庭居住区域这一因素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没有显著影响(P>0.05),说明儿童居住在本县(区)和居住在外县(区)在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上没有显著差异。

2.父母受教育水平因素

父亲受教育水平和母亲受教育水平这两个因素都通过了置信度为1%的显著性检验(P<0.01、P<0.01),说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会对农村家庭孩子的学业成绩造成显著影响。父亲受教育程度和母亲受教育程度的系数估计值(β=-0.59、β=-0.59)皆为负数,说明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孩子学业成绩出现“学弱”现象的概率越低,即孩子的学业成绩越可能表现得较好。这可能是因为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主要的引导作用[6]。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具有重大影响。家庭则是孕育儿童生命的港湾,是孩子出生后所处的首个教育环境,自咿呀学语起孩子就受到来自家庭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长能否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孩子一生的命运。

农村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都在初中文凭及其以下,且多数从事低附加值、低技术、劳动力密集型职业[7]。过低的文化水平使得农村父母无法科学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无力当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角色。父母的家庭教育不仅会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业成绩产生潜在或直接影响,而且对子女的职业认知、职业意识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8]。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城市父母更可能具备良好的职业启蒙意识,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就充分及时地给孩子介绍周围人的职业,帮助儿童了解各种职业的工作内容和社会功能,并能在家庭中以身作则,用积极主动的职业态度给子女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激励子女以后在工作中也能够做到认真负责、勤勉敬业。相反,较低学历的农村父母,更容易因其职业启蒙意识不足,使得孩子缺失职业启蒙教育,导致孩子缺少基本职业认知,还可能在家庭教育中将一些消极的职业态度传递给子女,不能够让子女尽早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父母的文化水平与其职业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从事什么樣的工作[9],而父母职业则会影响他们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互动进而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曾任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的美国社会学家Kohn教授指出,父母职业会透过管教子女所强调的价值对子女价值观和职业观产生重要影响。Kohn教授在其代表作《阶级与服从》(Class and Conformity)一书中提到,从事白领职业的中产阶级父母在管教子女时,特别强调自我导向的人格取向,重视自主、负责的价值;从事蓝领职业的劳工阶级父母强调顺从外在权威的人格取向,重视服从的价值。[10]Kohn教授对此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认为白领工作本身较为复杂,常需要自己进行思考与行动,自由发挥的机会也多,有充分的自主性解决工作上面临的问题,因而塑造了中产阶级遵循内在标准的自我导向人格,重视并强调思考创造、独立判断、自我实现及负责等价值;蓝领的工作较简单、重复及标准化,又大都收到较为严密的监督,必须经常听从指示,工作多半为集体行动,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多,因而培养出服从外在权威的人格,强调纪律及服从的价值。[11]

父母在工作上形成的价值观会反映在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上,具体来说,白领职业占多数的城市家长倾向于采用内在控制的办法,当子女犯错时,会以说服说理的教育方式来修正子女的行为,让子女自我反思,培养子女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子女能够对自己有着正确的洞察和认知。这种强调自主、独立价值的教育方式更能让子女适应未来担任高收入、高自主性且复杂的白领职务。相对地,多为蓝领和农民的农村家长在管教子女时倾向采用外在控制的办法,当子女犯错时,常采用体罚的方式,让子女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遵守规则及服从,使得他们不适合高收入、高自主性的脑力劳动职业,只适合低收入、例行性的体力劳动职业。因此,Kohn特别强调父母的工作经验不但影响到个人的人格取向及价值观,还会把这些工作经验所塑造的人格取向及价值观传递到子女身上,对子女的性格与职业观的形成以及子女未来在职业上的选择与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12]。

3.家庭经济因素

家庭经济水平这一因素通过了置信度为5%的显著性检测(P<0.05),说明家庭经济水平会对农村儿童的学业成绩产生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情况的系数估计值(β=0.122)为正数,说明经济条件贫困的家庭比非贫困的家庭更容易导致孩子学业成绩表现为“学弱”的现象,即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可能表现得不尽人意。这可能是因为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路,形成严格的城乡分割,人为地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13]。这使得城市地区经济得以快速稳定地增长,导致许多城市家庭的社会流动性上升,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相对停滞,农村家庭的社会流动也相对停滞,造成农村家庭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在家庭资源匮乏、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家庭,这种劣势会对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让农村儿童不但在学业成绩上落后于同侪,在职业教育获得上也处在劣势。因为收入普遍较高的城市家庭父母可以通过为子女提供如上职业教育兴趣班、参观职业教育体验馆、购买职业教育图书等一系列服务和商品来增强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让孩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行业的特点以及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础技能,而且培养了完成这些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相关职业能力,比如团队合作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控自律能力等。这些职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儿童今后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起到了重要启蒙作用。而相对贫困的农村家庭孩子则可能无法获得相同的服务和商品,从而使他们不能享有同等优良的职业教育条件,限制了他们自身职业素养的发展。然而,教育是人力资本最重要的投资,儿童之间职业教育获得的巨大差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影响着儿童未来的职业前景,使得贫困通过人力资本进行代际传递[14]。

4.家庭课外书籍数量因素

家庭课外书籍数量这一因素通过了置信度为0.1%的显著性检测(P<0.001),即家庭课外书籍拥有量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家庭课外书籍数量的系数估计值(β=0.218)为负数,说明与家庭课外书籍拥有量较多的家庭相比,家庭课外书籍拥有量较少的家庭更容易导致儿童学业成绩出现“学弱”的现象,即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可能表现得较差。这可能是因为,课外阅读可以影响儿童在眼界、语言、智力上的成长,课外阅读量大的儿童,理解能力相应也会强一些,自我学习能力就更厉害一些,当然成绩也就更好一些。课外阅读还是孩子职业教育学习的“智力背景”或“智力底子”[15]。课外阅读量大的孩子会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知识,其多元化的智力背景、丰富的阅读量有助于儿童探索职业世界,构建职业认知体系,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兰德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指出,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量,如果个体从事的职业和他的职业兴趣类型匹配,个体的工作积极性会显著提高,个体的潜在能力可以得到最彻底的发挥,在工作上将有更佳的表现[16]。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的城市家庭一般拥有数量颇丰的课外书籍,给予了儿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发探索自己职业兴趣的条件,帮助儿童在纷繁多样的职业中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职业,避免在未来就业时盲目选择职业,从而长远性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由于早期职业教育获得上的优势,这些孩子在以后职业生涯中通常能够积极愉快地从事自己的工作,更易于形成优秀的工作能力和卓越的职业素质,为未来在职场上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农村家庭的孩子所阅读的课外书籍十分有限,智力背景与职教背景羸弱,导致其学习能力和职业意识先天不足。在當今科技突飞猛进、职业难度不断提高、工作竞争日益激烈化的大环境下,农村家庭的孩子在今后求职和工作中往往会感到迷茫、深受挫折、失去信心,甚至变得焦虑抑郁、自卑畏怯、害怕竞争,造成就业心理障碍,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5.学前教育因素

学前教育状况这一因素通过了置信度为1%的显著性检验(P<0.01),是否有过学前教育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好坏有显著影响。学前教育状况的系数估计值(β=-0.137)为负数,说明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农村儿童比受到过学前教育的农村儿童学业成绩出现“学弱”现象的概率更大,即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可能表现得较为糟糕。究其缘由,或许是由于学前教育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伊始时期,是其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是教育体系的最开端部分。人类大脑在最初的几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和变化,大脑在此时具有不同寻常的“可塑性”,是儿童认知能力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若未能及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就会产生一些不好的人格特质,影响到儿童一生[17]。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投资回报很大,因而从儿童时期就开始进行职业教育,能够让儿童幼小的心灵得到职业教育的启蒙,它是以后接受所有职业教育的基石,对儿童心智发育和将来职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8]。因此,美国联邦教育总署早在1971年就实行了贯彻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生计教育,以帮助民众从幼年到成年都能获得全部生涯的谋生技能并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当前我国学前儿童职业启蒙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受到应有的关注[19],专用于学前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几乎是一片空白[20]。此外,学前教育尚未被纳入到我国义务教育内,也不属于公共产品供给范畴,使得少数能够提供职业启蒙教育的优质公办及民办学前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21],加上农村幼儿园“入学贵”“入学难”“入学质量差”的问题严重[22],导致很多农村儿童只能受到低质量的学前职业启蒙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学前职业启蒙教育,从而错过了一生极为重要的职业教育阶段。无论从质还是量上看,农村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获得都十分有限,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儿童自身智力发育与未来职业发展。

四、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项逻辑回归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因素,得出了如下结论: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条件、家庭课外书籍数量、学前教育状况这五个因素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及其未来职业发展有显著影响,而家庭居住区域这一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职业教育是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力量[23],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4]。儿童职业教育则是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基石,本研究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发展农村儿童职业教育的建议。

一是政府要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农村儿童教育补助水平,实施多元化、精准化、全程化的助学政策,减轻农村家庭经济负担。然而,经济上的帮扶虽然有助于改善相对贫困的农村家庭生活所需,但这些措施只是让这些农村家庭的经济水平往上略微提升到贫困线以上,并没有办法让这些家庭得到非常大的实质改变。因此,光依赖政府救助是不够的。要让农村家庭的子女看到希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实现职业理想的方法主要仍需通过教育,特别是以技术性、职业性、实用性著称的职业教育,其在促进农村地区就业增收中占据特殊优势地位[25]。

二是加强对农村家长的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对于农村受教育水平偏低的这些家长,应该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家庭职业教育对孩子成才就业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未来事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学校可以定期对这部分家长开展免费的家庭职业教育培训,聘请相关的知名专家举行座谈讲座,全面、系统、深入地传授家庭职业教育知识,让这些家长拥有最基本的家庭职业教育技能和意识。

三是增加普惠性捐书活动。为农村儿童开展职业教育图书捐赠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了解不同工作的性质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丰富自身眼界,提高对职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一种主动获取职业信息的习惯。还可以为这些儿童募捐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让孩子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感到温暖,得到力量。

四是建立健全儿童职业教育体制,将儿童职业教育纳入到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中,在幼儿园开设专门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并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加入专业性强的职业教育,以帮助儿童学习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意识。同时,制定专门用于儿童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提高儿童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力度,用法律效力保障儿童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儿童到职业体验馆开展体验,让儿童在趣味的体验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所扮演的职业在社会构成中所起到的作用,加深对职业世界的认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儿童陶冶职业理想,规划职业未来,也让儿童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養了儿童的职业精神和劳动精神。

参考文献:

[1] WOLFGANG L,SAMIR K C. Global Human Capital: Integrating Education and Population[J]. Science, 2011,333(6042):587-592.

[2]吴光明.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机制建设探讨[J].职教论坛,2020,36(5):165-169.

[3]凌琪帆,曹晔.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成就[J].职教论坛,2019(10):21-27.

[4]方超,黄斌.非认知能力、家庭教育期望与子代学业成绩——基于CEPS追踪数据的经验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55-70.

[5]克里斯蒂安·FG·申德拉. SPSS回归分析[M].宋武,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107-108.

[6]石楠.论家长的准教育角色特征及家长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5):95-96.

[7]李晓菊,常荣兰,陈凤杰,等.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以承德市八县三区农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87-4289.

[8] DARLING N ,STERNBERG L .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3, 113(3):487-496.

[9]李旭东.贵州省人口受教育程度对职业分层的影响及其关联度[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4):10-15.

[10] KOHN M L. Class and Conformity:A Study in Values[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316.

[11] KOHN M L,SCHOOLER C. Occupational Experience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An Assessment of Reciprocal Effect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73:97-118.

[12] KOHN M L, NAOI A, SCHOENBACH C,et al. Position in the Class Structure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Japan,and Poland[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0,95(4):964-1008.

[13]顾宗霖.对城乡差距产生原因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6(10):5-6.

[14] BECKER G S. Human Capital Revisited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16-21.

[15]寿永明.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论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课外阅读指导的思想[J].教育研究,2007(5):79-82.

[16] HOLLAND J L. Making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M]. Miami: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Press,1997:150.

[17] LEVINE P B, ZIMMERMAN D J. Targeting Investments in Children:Fighting Poverty When Resources Are Limited[J]. Economic Record,2011,87(278):502-504.

[18]叶亚玲.职业教育应从儿童起步——由“新失业群体”现象引发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25):52-54.

[19]李秀天,李国兰.儿童职业启蒙教育探析——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J].当代职业教育,2017(4):86-89.

[20]刘秀艳,白婕.中国3—6岁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5):68-71.

[21徐兰,王晶欣,李晓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下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进的多方演化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8,27(2):85-93.

[22]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9-12.

[23]房风文,邵苗苗,王向太.我国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与实践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1):8-13.

[24]徐咏文,段萍,许祥云.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10):3065-3067.

[25]李俊衡,颜汉军.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机理、目标逻辑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0):12-18.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职业教育影响因素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