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NIHSS评分、BI指数的影响

2020-12-07王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达拉氯吡乙组

王淼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所致脑组织坏死。研究显示[1],供应脑部血液动脉产生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管腔狭窄、闭塞使得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疾病。疾病发生原因和血管、血液、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常见头晕、眩晕、半身不遂、恶心呕吐等表现[2]。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原因为及早恢复患者脑组织血液灌流、改善患者微循环及缺氧、缺血状态、加强对脑组织的保护等。临床方面常采取药物方法治疗,但不同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显著。基于此,本次研究将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和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及乙组,各40例。甲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3±6.8)岁。乙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1.5±6.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接受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②发病时间<6 h;③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④患者或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协议。

1.2.2排除标准 ①心肌梗死;②精神疾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④3个月内有抗凝类药物应用史。

1.3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方法治疗,严格控制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然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

1.3.1乙组 给予氯吡格雷(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10)口服治疗,150 mg/次,1次/d。连续治疗2周。

1.3.2甲组 在乙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福建天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93)治疗,取30 mg依达拉奉、25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2次/d。溶栓次日给予阿司匹林(广东闰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881)口服,100 mg/次,1次/d。连续治疗2周。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通过治疗,NIHSS评分减分率降低>90%,为显效;通过治疗,NIHSS评分减分率降低46%~90%,为有效;通过治疗,NIHSS评分减分率降低<46%,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I指数 ①使用NIHS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42分,其中分数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越好,反之分数越高则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效果越差。②以BI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更理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36/40),其中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7.50%(27/40),其中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0504,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I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指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的NIHSS评分(2.41±1.97)分低于乙组的(3.69±2.01)分,BI指数(75.28±15.69)分高于乙组的(62.15±15.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I指数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I指数对比(±s,分)

注:与乙组治疗后对比,a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3],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患者脑部血流循环障碍存在直接关联性,如患者脑部血管中血液无法保持通畅(栓塞),造成局部(大面积)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导致患者脑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研究显示[4],血液系统病理性异常会致使血管中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形成动脉栓塞。如果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会对血管壁弹性造成严重威胁,使得血管腔内镜变窄、阻塞,诱发脑缺血、缺氧,以及脑水肿等状况。如果为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则不能确保营养代谢的稳定性,引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几率增加[5]。一般来讲脑部缺血后会生成大量自由基,提高自由基释放能力,而自由基活化是造成脂质膜过氧化受损的主要原因,对DNA损伤程度严重[6]。基于此,临床治疗需秉持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活化为主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单独用药临床效果欠佳,故此建议通过联合用药方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以此达到协同效果,充分发挥药物功效。

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经不可逆对血小板受体、二磷酸腺苷(ADP)结合、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构成抑制,有效预防血栓形成、血小板激活[7]。依达拉奉属于清除自由基药物[8],可在较短时间对患者脑部的自由基发挥清除作用,降低自由基所致级联损伤,并对神经细胞过氧化反应、血管内皮细胞过氧化反应加以抑制,可阻断患者并发水肿、梗死的风险,提高患者脑细胞的恢复速度[9]。同时,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可实现抗细胞凋亡、减轻患者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以及抑制神经元受损死亡等效果。研究显示[10],对大鼠缺血缺氧再灌注后使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脑水肿、脑梗死的进展得以控制,而且能消除(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及患者的日常生活生活能力,切实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甲组采取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方案治疗,乙组采取氯吡格雷方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指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的NIHSS评分(2.41±1.97)分低于乙组的(3.69±2.01)分,BI指数(75.28±15.69)分高于乙组的(62.15±15.2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乙组的67.50%(2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0504,P<0.05)。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方案治疗,确保临床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切实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适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达拉氯吡乙组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