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评价
——以河北省22个县区为例

2020-12-07孙颖鹿谷彦芳

关键词:县区片区河北省

孙颖鹿,谷彦芳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下简称“燕太片区”)作为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区域之一,贫困程度较深。从地理环境来看,此地区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以及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同时也是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水资源相对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干旱、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发。从地区财政扶贫来看,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效果还有待提升:横向来看,2018年燕太片区农村贫困发生率为4.5%;从人均收支水平来看,2018年燕太片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9 701元和8 540元,而同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区”)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0 260元和8 854元,燕太片区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基础设施水平来看,燕太片区在管道供水覆盖率、使用净化处理自来水的农户比重、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方面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纵向来看,燕太片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由2013年的14.2%降至2018年的12.9%,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由2013年的9%提高至2018年的12.8%,收支增速差距逐渐缩小,这种趋势不利于片区农户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①数据源自《中国贫困监测报告2019》。

在经济发展方面,河北省是农业大省,耕地的缺乏和先天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了片区农民收入的稳定性,抗灾能力的缺乏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又加剧了这种不稳定,贫困地区发展受到制约[1]。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北京和天津利用自身在经济基础和区位上的先天优势,地区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2]。河北省受到区位、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落后:一方面,受到京津“虹吸”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河北省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地区,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仅要承接北京部分非首都功能企业,还要承担构建首都水源涵养区的任务,政策性因素加剧了地区贫困的复杂性。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导致“环京津贫困带”的出现[3]。河北省燕太片区集“环京津贫困带”、连片特困区和水源涵养区于一身,贫困问题更为特殊,财政扶贫支出效率评价体系以及相应财政扶贫路径也需要针对性设计。因此,本文对河北省燕太片区22个县区的财政扶贫支出进行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并为片区财政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改进建议。

一、文献回顾

从财政扶贫支出研究的区域来看,国内大多数学者以特定贫困地区或省区为研究对象,对财政扶贫支出效率进行测算,还有一些学者从时空分布视角对研究对象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研究方向来看,关于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的研究主要涉及整体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区域财政扶贫支出效率以及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空间分布三个领域。在整体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研究方面,解垩等[4]研究了中央及地方各项财政扶贫资金的扶贫效率,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财政资金扶贫效率的对策。在区域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研究方面,郑瑞强等[5]、常香荷[6]、钱力等[7]主要以连片特困区为研究对象,孙群力等[8]、李丹等[9]、戴正本等[10]则主要考察了县域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在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空间分布研究方面,黄渊基[11]、鄢慧丽等[12]、钟文等[13]将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同空间异质性相结合,通过对地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测算,分析地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的空间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在减贫效果研究方面,杨光凯[14]对贵州省财政扶贫支出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发现贫困发生率同政府财政扶贫贡献呈正相关;赖小妹等[15]认为,长期来看,中央扶贫支出能够减少农村贫困,同时促进经济增长,从而间接减贫;石恒贵等[16]认为财政扶贫支出在当期和下一期都能够促进地区精准脱贫;杨飞虎等[17]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精准扶贫战略下基础性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更加明显、经济性公共投资能在短期内对人均纯收入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

在对策研究方面,李汉才[18]认为,应创新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健全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及使用制度,提高资金效率;武靖州[19]认为,优化各项扶贫资金投入机制,根据致贫原因制定扶贫措施,公共财政扶贫投入简化财政资金拨付流程,突出财政扶贫支出的绩效导向应成为财政扶贫机制优化方向;宋凤轩等[20]则认为,应构建财政扶贫长效机制,以政策长效性保证精准扶贫效果的可持续。

在研究方法方面,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DEA)是效率评价使用较多的分析方法。在中国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选择DEA 进行效率分析。王志凌等[21]运用两阶段DEA 模型对广西国家级贫困县的财政扶贫政策效率进行评价,将第一阶段的产出指标作为第二阶段的投入指标,探索“粗放式”财政扶贫支出对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状况的改进程度;曹妍雪等[22]运用三阶段DEA 模型对区域财政精准扶贫支出的效率进行了测度,考察了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项后地区扶贫支出效率差异;钱力等[7]则在三阶段DEA 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超效率DEA 模型,进一步对有效状态下安徽省大别山片区的县域财政扶贫支出效率进行比较;周鹏飞等[23]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了甘肃省连片特困区产业扶贫效率;陈国柱等[24]将DEA 模型同Malmquist指数相结合,测算了秦巴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鄢慧丽等[12]、钟文等[13]还将DEA 效率模型同时空演化相结合,动态分析精准扶贫下地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变化的空间特征。

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从当前国内财政扶贫研究来看,关于燕太片区财政扶贫问题的研究较少,相应的财政扶贫支出效率评价研究也较少。因此,研究这一地区的财政扶贫支出效率问题,对于完善地区财政扶贫绩效研究、优化财政扶贫政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将14个连片特困区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2012年《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2012》)中将河北、山西、内蒙古的33个县区纳入,其中包含河北省22个县区。河北省作为燕太片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又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环京津贫困带”于一身,其贫困问题既典型又特殊。因此,本文以河北省燕太片区22个县区为例,运用DEA-Malmquist-Tobit模型对其财政扶贫支出进行效率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DEA 模型最早是由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等[25]于1978年提出的,他们最初是通过插入一个CCR(规模报酬不变)模型,研究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简称DMU)同DEA 生产前沿面之间的偏离程度,评价多个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

DEA 能够对不同单位的多个投入变量和多个产出变量进行效率比较。鉴于本文选取的指标体系涉及多个投入产出变量,通过比较不同决策单元的静态与动态效率差异设计相应的财政扶贫政策改进方案,因此分别选取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河北省燕太片区22个县区的财政扶贫支出效率进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并通过T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二)模型构建

1.DEA-BCC模型。根据假设条件的不同,可将DEA 模型分为CCR 模型和BCC模型,CCR 模型(又称CRS模型)是假设各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不变,但在实际生产中,绝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都没有达到最优。为了评价各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技术有效性,Banker等[26]提出了规模报酬变化假设下的BCC模型(又称VRS模型),具体模型为:

其中=(1,1,…,1)∈E p,e T=(1,1,…,1)∈E q。设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且线性规划式(1)的最优解为λ0,s-0,s+0,θ0。若θ0=1,且s-0=0,s+0=0,则决策单元j0DEA 有效;若θ0=1,s-0与s+0不全为0,则决策单元j0弱DEA 有效;若θ0<1,s-0与s+0全为0,则决策单元j0非DEA 有效。

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对BCC 模型求解得到技术效率,此时的技术效率不包含规模效率,称为纯技术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PTE)。因此,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SE)可以通过CRS模型和VRS模型计算得到,即SE=TE/PTE。财政扶贫资金的支出效率会随着支出规模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改变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能够有效提升财政扶贫支出效率。本文需要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研究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因此选择BCC模型进行分析。

在DEA-BCC模型中,技术效率代表综合效率,反映样本数据值与最优值间的差距;纯技术效率表示在规模效率不变的条件下,投入量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规模效率则表示在一定投入量的条件下,实际产出量同最优产出量间的差距以及规模经济效应。

2.超效率DEA 模型。传统的DEA 模型虽然能够进行“多投入多产出”型效率评价,但对于多个决策单元同时处于效率前沿面的情况无法进行效率高低的识别,于是Andersen和Petersen于1993年提出超效率DEA 模型,基本形式为:

其中,λ1,λ2,…,λn和θ是决策变量,m是输入指标的个数,s为输出指标的个数和为松弛变量,ε是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当θ>1时,则该决策单元极有效或无可行解。当θ=1时,若松弛变量不全为0,则决策单元弱有效;若全为0,则决策单元有效但非极有效。当θ<1时,该决策单元非有效[27]。

3.Malmquist模型。传统的DEA 模型只能对各决策单元进行静态效率分析,无法体现技术改进对效率的影响过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1953 年,Malmquist[28]首次提出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简称Malmquist指数,MI),1982年Caves等将其同DEA 理论相结合,广泛应用于生产效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是通过对一段时期内各决策单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动态分析,整体评价效率水平。

1992年,Färe等[29]在Caves等人Malmquist指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两个Malmquist指数的几何平均值作为DMU 的Malmquist指数。

假设共有T个时期,t和t+1代表相邻的两个时期,则从时期t到t+1的Malmquist指数为:

其中,E t(x t,y t)为时期t的技术效率值,E t+1(x t+1,y t+1)为时期t+1的技术效率值,则时期t到t+1的技术效率变化(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EC)表示为:

Färe等人用几何平均值作为技术变化(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TC):

可以看出,Malmquist指数可以分解为综合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由此可以得到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MI=EC×TC,即:

1994年,Färe等[30]又在MI分解的基础上,将综合技术效率变化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PEC)和规模效率变化(Scale Efficiency Change,SEC),即:

当MI>1时,表明从时期t至t+1全要素生产率进步,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主要取决于EC 与TC 的值,当EC>1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增长,当TC>1时,则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当MI<1时,表明从时期t至t+1全要素生产率衰退;当MI=1时,表明从时期t至t+1全要素生产率不变。

4.Tobit模型。Tobit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Tobin于1958年提出的,而后Coelli提出了Tobit两步法,第一步运用DEA 模型测算投入产出效率,第二步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原始Tobit模型为:

其中,i=1,2,3,…,n为潜变量,Y i为观察到的因变量,X i为自变量,α为常数项,β为相关系数,μ为随机干扰项。

(三)数据选取与指标体系设计

1.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要综合评判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水平,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兼顾代表性、全面性和可行性。本文对以往学者关于财政扶贫效率评价指标的设计进行了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典型财政扶贫支出效率评价指标示例

由表1可知,更多学者选择了县级财政支出或县级财政支出中的部分支出作为投入指标,将居民收入、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产业等方面的产出作为产出指标。从贫困分布来看,河北省燕太片区大多数绝对贫困发生在农村地区,22个县区中有20个县区的乡村人口占县人口总数的比重在80%以上①根据2014—2019年《河北农村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因此,以县级财政支出决算数据代替财政扶贫支出,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财政扶贫支出的效率水平。本文从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两个角度综合设计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投入与产出变量的选取上,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部分指标选择了替代指标;同时,DEA 模型要求决策单元的数量(N)不少于投入指标数量(I)与产出指标数量(O)之和的2倍,即:N≥2(I+O)。具体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本文数据分别根据2013—2018年22个县区政府官方网站中的决算数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张承保三地统计年鉴以及《河北农村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2.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以DEA-BCC模型得到的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技术效率值(eff)为被解释变量,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gdp)、地方政府财力水平(lfl)、地区产业结构(ris)、地区居民储蓄能力(lrs)和地区城镇化水平(rul)为解释变量,对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具体指标解释如下。

(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经济越发达,市场化水平越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户收入水平提升,财政扶贫支出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地区生产总值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选取人均GDP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2)地方政府财力水平。在中国扶贫资金的来源构成中,财政扶贫资金是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作为扶贫政策的执行主体,要保证各项扶贫工作的平稳运行,需要充足的财政收入作为基础。地方政府财力水平越高,就越具备充足的财政资金组织扶贫工作,挤占、挪用财政扶贫资金的概率也会降低。因此,选取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作为地方政府财力水平的衡量指标。

(3)地区产业结构。在等量财政扶贫支出的条件下,产业结构合理的地区更能有效利用扶贫资金,产生更高的收益。《“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将农林种养、产业融合、旅游、光伏等工程作为重点产业扶贫工程。从扶贫政策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产业扶贫的方向。河北省燕太片区多个县区都通过地方特色产业扶贫实现了农户增收,财政扶贫支出效率也得到提升。因此,选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地区产业结构的指标。

(4)地区居民储蓄能力。在衡量个体经济能力时,单纯的收入水平并不能反映个体真实的经济能力,而储蓄能力则是居民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的客观表现,同时也是抵御外部风险的物质基础。一般情况下,居民储蓄能力同地区贫困程度呈反比,储蓄额较低的贫困人口对疾病、自然灾害等外部风险较为敏感,一旦发生外部风险,其很有可能因无法抵御而陷入贫困[35],一些脱贫人口还可能因外部风险而再次返贫,财政扶贫支出效率也会降低。因此,选取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作为衡量居民储蓄能力的指标。

(5)地区城镇化水平。城乡一体化能够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要素保障,进一步激发贫困地区的生产活力,有效加快减贫进程[36]。河北省燕太片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在财政扶贫政策中,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城镇化集中安置,实现扶贫效益的提升。将贫困人口搬入城镇,为其提供城镇较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充分的就业空间,通过改变贫困地区的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来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有效减少贫困人口数量[37]。这一过程能够使财政扶贫支出在促进生产生活、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选取城镇化率作为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三、实证分析

(一)静态效率分析

在静态效率研究中,本文以2018 年河北省燕太片区各县区财政扶贫支出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DEA Solver软件对其静态效率进行分析。考虑到综合技术效率可能存在多个值为1的情况,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各县区财政扶贫支出的效率水平及排名情况,直接构建超效率DEA 模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18年河北省燕太片区各县区财政扶贫支出综合技术效率结果

由表3可知,22个县区中15个县区财政扶贫支出综合技术效率值在1以上,达到了DEA 有效,7个县区未达到生产前沿;从各县区效率值来看,效率最高的是承德的围场县,其效率值为1.058,最低的是张家口的阳原县,其效率值仅为0.596,县区间效率差异较大。从地区分布来看,非DEA 有效地区主要分布于张家口(5县),保定和承德各占1县。从平均效率水平来看,三个地区中承德的平均效率水平最高,为0.999,张家口的平均效率水平最低,为0.827。

(二)Malmquist动态分析

由表4可知,2013—2018年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小于1,表明2013—2018年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效率还有待提升。从纵向对比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2013—2014年达到峰值0.967,然后在第二年降至最低点0.830,最终波动中降至2017—2018年的0.874。从指数分解来看,技术进步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基本呈正相关(图1),当技术进步指数年均降低7.7%时,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降低9.9%。当然,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也有小幅度的变动(1.5%、0.6%),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因此,技术进步是阻碍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从宏观政策背景角度分析,《规划2012》提出后,财政扶贫支出力度的加大和各项财政扶贫政策的密集出台,使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增长达到峰值。但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一方面未脱贫地区的致贫因素更为复杂,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另一方面精准扶贫后期部分地区出现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监管等不到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可见,财政扶贫政策效果的持续性还有待加强。

表4 2013—2018年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Malmquist指数及分解

图1 2013—2018年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Malmquist指数及分解

从各县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动情况来看,如表5所示,22个县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降低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指数的降低,其中宣化区技术进步指数降幅最大,为24.8%。从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来看,18个县区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的变动方向一致,9个县区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变动方向一致,因此规模效率变化指数较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对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影响更甚。

表5 2013—2018年河北省燕太片区22个县区财政扶贫支出平均Malmquist指数及分解

(三)地区差异分析

由图2 可知,整体来看,2013 年以后,张承保三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波动中均有所下降,且在2017—2018年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来看,2013—2014年保定财政扶贫支出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为1.038,且三地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小;到2017—2018年,三地财政扶贫支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差异,其中保定最高,为1.002,承德次之,为0.902,张家口最低,为0.792。

图2 2013—2018年张承保地区Malmquist指数情况

(四)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DEA-Malmquist模型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有待提升,且地区间效率呈现明显差异。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问题? 本文运用Eviews8.0软件对2013—2018年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具体模型为:

其中,eff it表示第i个县区第t年的财政扶贫支出综合技术效率,gdp it表示第i个县区第t年的人均GDP,lfl it表示第i个县区第t年的人均财政收入,risit表示第i个县区第t年的第三产业比重,lrsit表示第i个县区第t年的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rul it表示第i个县区第t年的城镇化率,μit表示随机误差项。

由于因变量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值的取值范围为[0,1],是截断数据模型,为了防止结果有偏和不一致问题,本文采用T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Tobit回归结果

通过以上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地区人均GDP同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提高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地区生产总值是地区经济实力的体现,而经济基础是片区脱贫的必要条件,因此河北省燕太片区经济的发展不仅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还能加快片区脱贫进程,提高财政扶贫支出效率。

2.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同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地区财政收入的增加能有效带动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的提升。财政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地区预算水平,从而影响决算水平,而财政资金是扶贫资金最主要的来源,财政收入的提高能够带动扶贫投入的增加,地方政府在落实财政扶贫政策、完善上级扶贫资金配套措施方面的效率也会相应提升。

3.地区人均居民存款储蓄余额与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说明存款储蓄余额的增加能够提高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但鉴于片区大部分农户的储蓄能力不足,部分农户甚至出现负储蓄,因此这种正向调节作用不明显。

4.地区第三产业占比同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第三产业比重越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越有利于片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片区产业扶贫过程中产生更加明显的效果,通过旅游、农家乐、采摘等服务业的发展更能有效带动片区经济的发展。因此,以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产业扶贫,能够有效提升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

5.地区城镇化率同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从回归系数上可以看出,城镇化率对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说明河北省燕太片区城镇化对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的提升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城镇化能够有效带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基础设施扶贫能够提高片区的经济产出和社会产出,从而提高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整体来看,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还有待提升。从Malmquist指数及分解来看,自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呈下降趋势,而技术进步则是主要影响因素;规模效率是影响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技术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结构还有待优化,需要调整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2.个别县区间的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差异较大。从超效率DEA 分析结果来看,效率值最高的围场县(1.058)同效率值最低的阳原县(0.596)之间的效率差距达到0.462;从地域分布来看,低效率县区主要分布于张家口,且三个地区内部各县区的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差异也较大,呈扩大趋势。这种较大的效率差距不利于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3.环境因素对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的影响较为明显。河北省燕太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第三产业比重以及城镇化水平都同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第三产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系数较大。

(二)对策建议

1.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财政扶贫政策运行效率。首先,创新片区财政扶贫方式,通过财政扶贫政策的引导,促进扶贫资金来源多元化和扶贫方式多样化。其次,适度增加财政扶贫支出,促进财政扶贫规模效益最大化;进一步提升财政扶贫政策管理水平,实现从资金拨付到使用环节的全方位监管,强化财政扶贫政策在不同地区间的适应性,减少政策运行产生的社会摩擦,提升财政扶贫支出的整体运行效率。

2.进一步优化财政扶贫资金支出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地区优势项目。根据各县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的差异程度,深入分析低效率县区存在的政策性与地区性原因,并在适度提高资金支出的基础上,更加侧重对其财政扶贫支出结构的调整。从实证结果来看,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片区财政扶贫支出效率的提升,因此财政扶贫资金应更加侧重产业扶贫支出,通过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带动实现地区产业融合,有效提升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对于张承地区来说,可以以旅游扶贫为发展契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通过旅游业增加地区就业机会,提高地区财政收入,进一步提升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对于保定地区来说,注重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将唐县的特色美食产业、涞水县民俗文化产业以及涞源县的红色旅游产业融入产业扶贫当中。

3.进一步推进河北省燕太片区城镇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提升财政扶贫支出效率。因此,首先,应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减贫管理体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均衡流动;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其次,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财政帮扶工作,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就业培训、搬迁产业引进等帮扶政策实现预期增收效益。最后,财政扶贫支出进一步向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措施倾斜,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4.构建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长效机制。2020年3月河北省贫困县全部出列,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如何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将成为相对贫困时期的重要任务。因此,要着力构建河北省燕太片区财政扶贫长效机制。首先,强化后续财政扶贫资金支出,提升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脱贫能力。构建片区基础设施支出的持续增长机制,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巩固工程,保证片区人口物质资本的持续增长;强化片区人力资本投入,增加片区教育和就业培训投入,提高片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增强其脱贫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拓展农村地区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提高岗位数量和待遇,适时实现跨区域公益岗位就业。其次,创新脱贫成效考核评估机制,增强评估的长效导向功能,适度增加脱贫人口发展能力、生活保障水平等长效性指标;针对财政扶贫项目,具体设计项目长期效果考核指标和验收制度,增强扶贫项目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最后,构建片区动态监测与战略全局性稳固脱贫长效机制。在技术层面,对已脱贫人口实施动态监测管理,重点监测脆弱性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时识别返贫人口并进行针对性扶持;从战略层面,延续精准扶贫政策,构建边缘人口防返贫机制,做到“摘帽不摘监管”,同时发展乡村产业,为片区稳固脱贫提供经济基础和持久动力,实现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猜你喜欢

县区片区河北省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区节能改灶发展现状与推广探析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