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2020-12-07赵建玲

关键词:格兰杰第二产业河北省

赵建玲,张 静

(河北金融学院教务处,河北保定 071051)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将职业教育纳入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调整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MOE.GOV.CN,2014-06-16.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1],承担着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因其自身所具有的“教育”与“产业”双重属性,与经济发展相互着力[2],与区域经济共生共融。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合理的职业教育供给体系结构对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一方面,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及人才需求对职业教育的布局、规模及专业设置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又通过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并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理论上,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经济之间应具有良性互动关系[4]。然而,由于制度及体制机制原因,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产业之间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当前,河北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时期,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产业结构深度调整,高端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5]。在此背景下,厘清河北省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探究如何通过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河北省经济转型发展,这对优化河北省经济产业结构,促进三大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进河北省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研究设计

(一)前提假设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规模与区域三大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上。一方面,区域三大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职业分化水平通过影响就业机会的提供进而影响劳动力需求量;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区域三大产业发展及优化升级。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三大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即河北省三大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河北省职业教育规模的变化是影响三大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原因。

(二)模型选择

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来验证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三大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格兰杰认为,在时间序列情形下,两个变量X、Y 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可以定义为,如果在包含了变量X、Y 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变量Y 的预测效果要比只单独通过Y 的过去信息对Y 进行的预测效果更优,那么就可以将变量X 认定为是引致变量Y 的格兰杰原因。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之前,首先要对各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通常采用ADF检验。在进行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再对河北省高职教育发展规模与三大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三)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选取2000—2017年作为研究时间区间,采用河北省中职和高职学生招生数作为衡量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指标,记为Z;采用河北省三大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河北省三大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记为Y1,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记为Y2,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记为Y3。数据主要来源于2018年《河北省经济统计年鉴》①河北省统计局.2018年河北经济年鉴[DB/OL].http://www.hetj.gov.cn/.2019-05-10.。

三、数据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为了规避非平稳变量可能产生的伪回归问题,本文首先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职业教育招生数和三大产业产值几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从而确定之后的分析方法。首先取变量Z、Y1、Y2、Y3的对数,然后利用Eviews8.0软件对四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为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变量时间序列的ADF 检验结果。从表中可知,Ln Z序列的ADF检验值都超过了各显著性水平(1%、5%、10%)的临界值,因此,Ln Z序列为非平稳序列。进一步对Ln Z序列的二阶差分进行ADF 检验,ADF 检验值为-4.289 239,在1%、5%和10%临界值分别为-4.800 080、-3.791 172、-3.342 253,Ln Z的二阶差分序列平稳。

表1 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变量时间序列的ADF检验

表2为河北省三大产业发展水平变量时间序列的ADF检验结果。根据结果分析可知,LnY1序列、LnY2序列、LnY3序列的ADF检验值都超过了各显著性水平(1%、5%、10%)的临界值,因此,均为非平稳序列,但LnY1、LnY2、LnY3的二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时间序列,满足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要求。

表2 河北省三大产业发展水平变量时间序列的ADF检验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继续选择Eviews 8.0软件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三大产业发展水平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六个Null Hypothesis中,对于第四个假设,其F 统计量的值为4.989 80,概率P值为0.028 7,小于5%显著水平,拒绝原假设。这表明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是河北省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而对于其他假设,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均未通过显著性水平。因此,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尚未与三大产业发展水平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四、主要发现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河北省三大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得出如下发现。

(一)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影响第二产业发展水平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Ln Zdoes not Granger CauseLn Y2这一假设F 统计量为4.989 80,P 值为0.028 7,拒绝原假设,即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影响河北省第二产业发展水平,这进一步表明河北省职业教育在第二产业劳动力培养方面的质量、效率较高。

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图1),长期以来,河北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有较大比重,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样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早期更加重视第二产业相关专业、也因此催生了许多发展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第二产业王牌专业。2016年立项的河北省各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名单中,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等①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任务(项目)审核确认结果的通知[EB/OL].http://jyt.hebei.gov.cn/.2016-06-07.。第二产业相关专业的高水平发展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输出了大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满足了第二产业的发展需要,也因此促进了第二产业的不断发展。因此,“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影响河北省第二产业发展水平”这一假设符合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图1 河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4—2018年)

(二)河北省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贡献不足

Ln Zdoes not Granger CauseLn Y3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不能拒绝原假设。因此,对于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说,职业教育尚未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影响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只是其中之一,所以影响效果较难显现;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河北省职业教育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高职院校为例,2018年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我省高职院校第三产业在校生人数远远超过第一、二产业,占全部在校生的72.82%。同时,从专业布点来看,财经商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旅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等专业开设较多,布点数均在30以上①河北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写组.《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河北省教育厅,2018-01.。由此可见,河北省职业教育第三产业相关专业规模较大,人才培养数量充足;但从河北省第三产业增长占GDP 的比重来看,近年来虽然比重持续增加,但仍在40%左右,与第二产业比重相差甚微。由此看来,职业院校在校生在第二、三产业的分布比例和产业结构比例严重不符,职业教育为第三产业所培养的人才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

图2 河北省高职院校三类产业在校生分布②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年)。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职业教育第三产业人才培养比例如此充足的情况下,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尚未展现出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也侧面反映了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相关专业的发展存在盲目扩张、重数量轻质量的误区,培养的人才不能高效服务于第三产业发展,无法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三)河北省职业教育与三大产业发展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职业教育作为为地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体,与区域经济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格局是其发展的第一要义。但通过以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除河北省职业教育与第二产业发展有单向的原因关系外,河北省职业教育与第二产业发展的结果关系、职业教育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因果关系都不成立。也就是说,尽管河北省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这十几年间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三大产业发展水平之间尚未形成协同发展、良性互动机制,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引导作用都未得到充分发挥,这将成为未来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更加注重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重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强化职业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衔接,才能实现经济与教育的共赢。

五、对策与建议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知,尽管河北省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还存在着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贡献不足、尚未与区域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问题。因此,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然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涉及多个领域,本文仅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入手,探寻河北省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之间良性互动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目前,河北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及“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战略,都为河北省在更大区域参与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河北省要从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以助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针对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河北省要加强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统筹、监督、指导作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形成政府、教育与行业企业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格局,通过理顺职业教育办学与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招生与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经费投入与分配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第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需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将中高职教育延伸至本科、研究生教育阶段;针对河北省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职业教育需加强面向农民工、传统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中、高职有效衔接,学历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6]。第三,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要根据河北省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建立多主体协同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企业,面向企业的岗位需求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为企业职工提供技术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法律规章,切实履行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承担学生实习及教师企业实践的责任,共同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

(二)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并引领河北省经济产业发展

职业教育兼具“教育性”“职业性”的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因此,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是职业院校的应有之举。针对目前河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这一问题,职业院校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为契机,根据河北省“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以主体功能区经济特色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据,基于院校自身区位优势和办学特色,找准定位,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并引领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一方面,河北省职业院校要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验区”的定位要求,围绕现代制造业、生物技术、精细化工和新能源等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加强第二产业传统优势专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开发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助推河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的定位要求,职业院校要紧随产业发展业态,将传统第三产业对应的相关专业提档升级,依靠沧州、秦皇岛等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相关专业,并根据物流产业链的延伸,重点打造与生产性服务相关的专业,如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商务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相关专业,适应并引领河北省经济产业的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贡献力。

(三)深化内涵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三大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河北省职业教育必须深化内涵发展,从追求“规模数量型”供给向“质量效益型”供给转变[7],以解决职业教育对第三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贡献度不足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要求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紧密对接职业,这是其内在逻辑。因此,职业院校首先要明确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瞄准区域内的产业链需求,深入分析产业链上、中、下游产业发展方向及对人才链的需求状况,以适度超前发展为原则,构建专业群结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要以河北省产教融合实施战略为指导,以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深化内涵建设。职业院校通过邀请企业专家与学校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通过将最新的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通过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提高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8]。

职业院校要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一方面,要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施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干部交流制度,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按照政府支持职业院校的相关规定,聘请企业高管或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职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通过与行业骨干企业合作,着力打造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猜你喜欢

格兰杰第二产业河北省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临终的医生与关怀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