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了解情况调查及活动开展建议

2020-12-06陈慕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2期
关键词:小学活动

陈慕桢

【摘要】传统节日在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弱化,失去了人们的热爱和拥护,被外国节日或者新时代活动所取代。如今各个中小学也会在一些传统节日举行相关的活动,但学校的传统文化传播效果如何却不得而知。通过对广州市南沙区J小学的调查,从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情况、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的方式、中国传统节日认同感以及中国文化喜欢程度四个大的方面,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的传播效果,为更好地进行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做铺垫。

【关键词】中华传统节日;节日文化;小学;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如今受到了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的广泛重视。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公安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由此可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对广州市南沙区J小学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如今的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了解情况以及心理倾向。

一、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了解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了解小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笔者在广州市南沙区J小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选取了一到六年级,发动班主任在网络上发布电子调查问卷,共收回效填写问卷726份。其中一年级150份,二年级140份,三年级103份,四年级153份,五年级116份,六年级64份。在有效样本中,被调查男女比例分别为50.28%和49.72%。所得情况如下:

(一)中国传统节日了解情况

在“你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和24节气是一样的吗?”一题中,有55.37%的同学能够明确知道传统节日与24节气不一样,但138人表示是一样的,186人不确定答案。同样地,也只有56.06%的学生知道中国传统节日使用阴历日历作为计算节日的日期。在大的传统节日文化方向上,基础性知识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回答正确。

关于“五大节”中端午节的代表性风俗,96.56%的学生都知道是赛龙舟,但是对“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说的是哪个节日,却只有51.79%的学生知道是元宵节,没有说明对正月中旬的知识理解不到位,或直接不知道元宵的具体时间。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句了解情况,有8.54%的学生表示不了解任何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歌,34.16%的学生知道1-3首,29.2%的学生知道4-6首,28.1%的学生知道7首以上,说明学生们对传统节日诗歌的了解數量不算多,其实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在三年级下册就有3首跟传统节日有关的诗歌,学生们关于传统节日诗歌的了解数量还有待提升。

关于哪些是传统节日一题中,正确率最高的分别是春节(98.9%)、端午节(97.66%)、元宵节(96.83%)、中秋节(93.66%)、清明节(97.25%)、重阳节(86.36%)、腊八节(70.11%)、寒食节(40.36%),相比之下,腊八节和寒食节更少学生认识,另外还有47人(6.27%)和38人(5.23%)认为愚人节和万圣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更进一步问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哪四个节日时,关于春节有95.32%的学生回答正确,中秋节有84.44%学生回答正确,端午节有83.88%的学生回答正确,相比之下,清明节只有77.96%的学生回答正确,说明学生们对这些节日熟悉程度和了解程度不高,其中,有38.15%的学生认为元宵节也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14.74%的学生认为重阳节是四大传统节日,5.1%的学生认为腊八节是四大传统节日。愚人节、复活节、万圣节、寒食节也有十票左右。

最后问及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最受欢迎的是春节(94.9%),其次是中秋节、端午节、元宵,寒食节排在愚人节和万圣节之后。分析其原因,因为得票最高的几个节日都是活动庆典较多的节日,虽然清明节是四大传统节日,但是支持率不高,因为祭奠先人是较为沉重的话题,相比之下没那么热闹喜庆。

(二)喜欢了解和参与传统节日的方式

在“想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传统节日”一题中,让人出乎意料的最高票选项是课堂老师讲授,有68.87%的学生选择;参加学校或社区节日活动紧随其后有67.36%的学生选择,其它方式观看表演、听家长长辈介绍、网络电视广播、课外书本杂志报纸也有60%左右的学生选择。学生们喜欢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参加到传统节日当中,问卷中列举的7种方式都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可,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吃传统美食”,有82.92%的学生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到传统节日当中;排名第二的是“参加学校实践活动”有68.73%的学生选择;第三的是“学习传统节日来源、诗歌、故事、习俗等等”,其次是参加传统节日文化表演、做节日周边物品、穿传统文化服装、讲演传统节日故事。

从意愿上可看出,学生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参与都是非常热情积极的,大家都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一步走进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文化。

(三)中国传统节日认同感

统计被调查的726名学生,分别有609名学生非常赞同和98名学生比较赞同“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仅有14人和5人不确定和不怎么认同,说明学生的传统节日认同感还是比较强的。有18.46%的学生认为传统节日就是走亲访友没有什么新意,有43.12%的学生认为过传统节日或重大节日应该改变新的方式。

对于“你觉得了解传统节日给你带来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进一步了解更多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传人,有一半学生认为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素养,有40.63%的学生认为传统节日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假期,还有4.13%的学生却认为没有任何影响。

对传统节日的发展和继承的建议,有80.99%的学生认为政府和学校开展更多传统节日的活动,78.79%的学生认为,从现在开始创作一些有趣的活动并让它发展流传下去,70.39%的学生认为可以发掘更多传统节日习俗,好好继承,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回复更多节日并且放假可以让我们传统节日更好地发展。

(四)中国文化喜欢程度

在这个大题里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程度对与中国文化有关的事物评分。5颗星:非常感兴趣;4颗星:比较感兴趣;3颗星:一般感兴趣;2颗星:不怎么感兴趣;1颗星:完全不感兴趣。问卷中“中国文化”一词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参考程裕桢《中国文化要略》里的分类,但是《中国文化要略》的文化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现当代的文化并没有囊括,因此,笔者也根据历史发展至今的文化包括如今流行的一些元素进行补充,力图让以下内容展现中国文化的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由于文化无所不包,列举一下中国文化也是比较典型的分类,并不完全代表中国文化的全部。

根据调查可得,最受欢迎的中国文化前三名的分别是中国美食、中国科技和中国动物。感兴趣分数在4.2分以上的有:中国娱乐、中国歌曲、中国书籍、中国植物、中国名胜、中国名胜、中国姓氏、中国服装、中国历史、中国艺术、中国汉字、中国建筑、風俗习惯。由此看出学生们的兴趣很广泛,对中国的许多文化都抱着愿意了解的开放心态。

二、传统节日活动开展建议

(一)以四大节日为主,学校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等,我们在学校不可能一一开展活动,在小学我们开展以四大节为主的节日,让学生们先了解四大节日,对中华节日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再通过课堂渗透其它节日文化更能让学生接受,同时一个节日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可以开展做月饼、制作灯笼、做手抄报等实践活动,还可以举行诗朗诵、讲故事比赛、主题班会等主题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确保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个传统节日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从不同方面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在节日文化氛围中更好的感受节日传承的内涵。

(二)以校本课程为依托,讲授节日文化知识

经调查显示,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知识了解不是很全面,节日熟悉程度和了解程度不高,老师通过系统的校本课程为学生讲解,可以让学生更系统掌握传统节日的基本知识。在学生们最想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最高票数的答案是课堂老师讲授,说明学生们也希望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更多了解传统节日相关知识。但老师的教授也需要有本可依,因此,开发校本课程,系统性、条理性、螺旋性地形成教材非常重要。

(三)以网络为窗口,加大影响和辐射范围

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家长、老师、社区及整个社会的合作,如何让传统节日的影响力最大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学校学生背后代着一个个家庭,除了组织家校共同参与的活动,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为窗口。如,借助广州智慧阅读平台,发布主题任务,学校也通过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和微信群等作前期宣传,我们让学生通过多样化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如,录制背诵与节日相关诗文的视频、音频;录制书写节日诗文的过程,或是拍摄古诗书写作品;画一幅心中的节日图;讲中秋节或家人是如何度过中秋节的故事;用照片或者视频的方式所在的小区或城市是如何庆祝中秋节,等等。宣传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上传到智慧平台上。同时,老师挑选部分优秀作品制作成电子宣传手册,让家长和社会人员进行阅读和宣传,扩大影响范围。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各民族人民情感、知识、智慧、伦理、道德规范的凝聚。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五彩缤纷,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崇高和谐的理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学校传统节日活动为一个窗口,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好流传下去。

[本文系广州市南沙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实践研究”(编号:NSKY201801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程裕桢.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8).

[2]高爽.小学课外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9.

[3]张霞英.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4]张晓双.小学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06).

猜你喜欢

小学活动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