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好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课的策略初探

2020-12-06欧佳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2期
关键词:大数因数倍数

欧佳升

很多教师觉得复习课难上,学生对复习课没有新鲜感,有“翻老账”的感觉,教师也基于课堂效果的考虑,除非必要,大多在上公开实践课时都选择“趋吉避凶”了。其实不然,如果说平时新授课的教学像是“栽活一棵树”,那么整理和复习课就像是“育好一片林”。通过对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应用,可以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成良好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因此,上好复习课,特别是在线上教学后学生返校学习,有效地进行整理和复习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上好整理和复习课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先“做”后“说”——突破时空,回顾梳理

由于复习课内容多,密度大,学生的起点又不一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时间紧,难以在40分钟完成教学内容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在第二学段的整理和复习课起始阶段,可以让学生课前先进行预习,独立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再现、尝试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评价,这样让每个学生在课前都有独立的“做”,做得不一样了,才会有课堂精彩的“说”。

如,在整理和复习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时,学生虽在第一学段已亲历了复习的过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独立分析、自主建构的能力还未有效的形成。于是,笔者在课前先布置学生独立地对照课本,写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整理表现出来(学生制作的有网状图、知识树、大括号等),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进行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激烈讨论、达成共识后,笔者让小组代表上台展现、阐述整理的结果和思考的方法。小组1:“我们对大数的认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时分为大数的读写法、数位顺序表、大数的比较大小、大数的改写、求近似数、计算工具的认识几个部分,下面我们一一进行分析。”小组2:“我们小组是用画网状知识结构图把所学知识分成“亿以内”和“亿以外”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数的改写、求近似数进行整理的……”每当学生阐述完整理的结果后,笔者便顺势问:“你们对这一小组的整理满意吗?满意在哪?”学生有了之前独立的思考、整理和小组的交流,纷纷跃跃欲试,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接着笔者再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取长补短,共同完善了知识结构。

这样的安排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把课内交流与课外梳理有机连接起来,有利于知识的建构,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也为后面的整理和复习课建立良好的模型。

二、以“点”带“面”——沟通联系,注重对比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其实,整理和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也不同于练习课,它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有计划、有条理地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点,以整理、归纳、对比、转化等办法串成线,连成面,织成网。因此,在回顾梳理时,我们还要注重对比知识间的异同,进一步沟通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使知识结构化。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1节“数与代数”中,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的复习。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和概念较多,且名称相似,像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偶数、奇数……有十多个概念,学生回顾整理时容易混淆。教学时,笔者在学生搜集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之后,以画知识树的方式链接这个单元各个知识点,师生共同完成知识树。紧接着问:“这些知识点哪个又是最重要的?是重中之重的内容?”“其它知识点与它有着怎样的联系?”一连串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指引学生根据刚才的整理,通过对比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找到“重中之重”的知识就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然后笔者引导学生用联想的数学方法,找出各个知识点与它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发现不管是质数与合数、偶数与奇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等知识,都离不开因数与倍数这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因数与倍数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一样,其它知识点就像树干上伸展开的树枝和树叶,紧密交织在一起,殊途同归,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概念。这样的组织复习,借助生长点,以点带面,对比概念间的异同,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以便记忆和运用,使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这个知识结构就像一棵大树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三、精“挑”细“选”——学以致用、发展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材既关注数学内容的整理以及内容之间的联系,也关注所学知识的运用,发展学生的运用能力。在学生亲历回顾整理的过程,构建知识网络后,能否做到学以致用,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因此,在练习提高阶段,我们要关注重点知识和易错点,设计好每一道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整理和复习《大数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三道练习题:

第一:我对知识的联想。“由        我想到了        ”。

生1:由大数的比较联想到了分级。

生2:從计算工具的认识想到了算盘、计算器等工具。

生3:从大数的改写想到了改写的方法。

……

联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题通过引导学生用联想的方法去思考,再一次建立起知识间的关联,体会在联想中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比较提升。“对于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        ,举例说明。”

生:对于大数的改写,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改变数的大小。如:12589000=12589万,这是错误的。

让学生把对大家的“提醒”写出来,并举例说明,旨在“挖出那些年我们掉过的坑”,有效地解决易错题。通过让学生在教中学,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掌握技能。

第三:实践运用。

1.议一议:看哪个组写得又对又快又全。用四个5和三个0,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1)一个零都不读(   );

(2)只读1个零(    );

(3)只读2个零(    );

(4)3个零都读(    )。

2.咱们班一位同学家里买房了,房子的价格是个六位数,它最高位是6,万位是8,百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千位上的数比百位少7,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套房子(    )元,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元。

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在“用”的过程中,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颇为有益。

去“联想”、去“举例”、去“提醒”,用时间去换取学生对知识、对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整节课虽然只有三道练习,却是精挑细选,将已学的知识提取,把握知识的连接点,每一道题都击中多个知识点,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概括、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的培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一语道出了学习过程中复习的重要性。总之,整理和复习时,我们可以通过知识再现,整理归纳,练习拓展等环节,把平时分散的学习知识点,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使整理和复习课真正做到“育好一片林”。

猜你喜欢

大数因数倍数
弱大数定律分析与研究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决策大数据
倍数魔法
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大数和大树
因数与倍数问题常见错例
关于“3与9的倍数特征”引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