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幻术背后的科技支撑

2020-12-04辽宁师范大学

杂技与魔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松香

文︱(辽宁师范大学)

古代幻术家在日常生活实践或间接学习中开始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与之相较明显滞后的是民众的受教育程度,这种境遇给了幻术家可供表演的土壤,他们敢于将新的知识引入幻术表演中而不至于被戳穿。再者,幻术保密性的要求,导致其只能在小圈子里流传,普通民众难以窥探其奥秘,使它的神秘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全。本文主要论及唐代幻术涉及的科技知识,按性质分类,主要有如下两类:

一、化学知识

1.水变为血、画妇饮酒

唐武德六年(623年),辅公祏反唐,李孝恭奉命出兵征讨,临行前在与诸将宴饮时,就有幻术出现,史载:“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座者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碗中之血,乃公祏授首之后征。”①从李孝恭的一系列反应来看,他应是制造这场幻术的主谋,他将血酒比喻成公祏授首的征兆,成功稳定了军心,最后大败公祏。这场幻术的背后,就蕴含着一个简单的化学知识:碱性溶液与酚酞粉末相遇,就会产生此种反应。碗中水本身就是碱性水,而酚酞可能就是藏于手指甲中,趁他人不注意,偷偷放入水中。

与之类似的还有张士政“画妇饮酒”的幻术。他“画一妇人于壁,酌酒满杯饮之,酒无遗滴。逡巡,画妇人面赤,半日许可尽。”②画妇人脸颊变红就是事先涂上石灰水,杯中之酒也是酚酞试液,两者结合,就会出现“脸红”现象。另外,酒杯的设计也别有洞天:在杯中钻有一孔,酒装在套杯与玻璃器皿之间,在向画中妇人饮酒时,酒顺着小孔流向了杯中,满杯的酒便减少,进而呈现饮酒效果。③

2.画壁显像、“圆光法”

《酉阳杂俎》前集卷五《怪术》载,唐大历年间,陟屺寺来一术士,趁寺中大斋会,人数众多之机,上演了一套幻术:“合彩色于一器中,驔步抓目,徐祝数十言,方欱水再三噀壁上,成维摩问疾变相,五色相宣如新写,逮半日余,色渐薄,至暮都灭。”④做术中“徐祝数十言”只是掩人耳目的方式,使人相信这非凡力所及,真正起变化的乃是化学反应,很可能他事先已将维摩诘画像用五种颜料画于墙上,再用各种颜色混合成的颜料喷于墙上,产生化学反应,便会出现由五种颜色组成的维摩诘画像。

此类技法还被用于民间巫术表演。名“圆光法”大致有三种表演方法,其中一种就是事先在纸上用白矾画出人物,沉入水中,人像就会显现,成为巫师骗取钱财的一门专业手艺。《太平广记》载有唐代“李恒”的故事:他家事巫祝,县中之人常找他测吉凶祸福,有天他就利用此项技法在陈增家骗取了“十千钱”。有趣的是,陈增恰懂得此项技艺,他依样画葫芦重演了一遍,李恒惊惶,退还所骗钱物,狼狈逃出县境。

3.吐火术

据载,西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跟随张骞回访的外国使团,献两名“善眩人”,联手本土幻术家上演了规模宏大的百戏盛会,其中就有吐火术。入唐以后,此术更是被列为教坊演出节目,表演时还有音乐伴奏,其应用前景也不断泛化,广受群众喜爱。关于此术表演的奥秘,《法苑珠林》卷七十六有所记载:“先有药在器中,取一片与黍糠含之,再三吹吁而张口火出。”⑤这里的“药”很可能就是松香,“黍糠”就是谷物皮壳,作用很可能就是含在口中去味的,真正发挥效用的乃是松香。人对着烛火吹气,随着松香被吹出,便会形成火焰。但并不只有松香适合作为道具,到明代,随着中国境内发现煤油,它的应用前景被广泛发掘,渐渐取代松香,成为吐火术的主要道具。

4.剪纸类幻术

《太平广记》卷八十载,道士黄万户与州刺史文思辂相互斗法,后者就上演了纸鱼成活幻术,“曾剪纸鱼投于盆内而活”。这个幻术就是典型的化学反应:在纸鱼尾部加上小块樟脑,置于水中,樟脑遇水挥发,便会推动鱼“游动”。同书卷二百零三载,长安人王敬傲,能在衣袖中“剪纸为蜂蝶,举袂令飞,满于四座,或入人之襟袖,以手揽之,即复于故所也。”

5.强力化学试剂被引入幻术中

王玄策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攻灭中天竺后,将所俘获的一万多人押至长安,队伍中就有一位术士名那罗迩婆,他自言婆罗门有“药名畔茶佉水,出大山中石臼内。有七种色,或热或冷,能消草木金铁,人手入则消烂。”⑥此水能有如此威力,当是强酸试剂。无独有偶,《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四载,魏博聂锋之女聂隐娘,小时候被一尼姑掳走,学得一身本事,曾把人头与尸体用药化为水。

二、物理知识

1.磁幻术

唐天宝年间,深于道术的孙甑生被召入宫中,“能使石自斗”就是他的拿手技能,这里的“石”也即磁石。唐孙頠《幻异志》曾写衢州施衙推,有术数,在朋友家宴会上主动提出做艺助兴,上演了“纸人跳舞”幻术:“乃剪纸作一髻儿,执标子抛向地,令舞下舍儿,施自唱其曲,纸人作舞傞傞,戏剧不已。”⑦做此术不外乎两种方式,即磁力或电力,古代尚无电力,只能应用磁力,这里插在纸人身上的标子很可能就是某种磁性物质,据此就可以操控纸人。需要指出的是,真正认识磁石特性、全面利用磁石,当是唐以后之事。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癸集有一篇名“仙方幻术”,其中就有题为“唤狗子走、葫芦相打”等幻术,究其实质,都是利用磁石特性使然。

2.入火不烧术

《太平广记》卷五十九载有“太玄女”故事,她会多种术法,其中一项就是“入火不烧”:“坐炎火之中,衣履不燃”。同书卷五亦载,河东孙博能“行水火中不沾灼。亦能使千百人从己蹈之,俱不沾灼。”唐代建中年间,于成都聚众说法的梵僧难陀,自言亦能“投火无灼”。需指出的是,这些“神迹”附会成分很大,较难取信。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术与巫术逐渐结合,成为民间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广泛的表演土壤。此术的奥秘在于在衣物中混入了燃点低的黄磷等化学物质或用樟脑点燃,不会伤及衣物。⑧与之类似的还有“下油锅”表演,也是利用了燃点差异,在油锅内加入醋,醋沉入锅底,点燃后醋先沸腾,引起表面油层翻滚,造成温度极高的假象,实际油层温度尚低,不会对表演的人造成烫伤。

3.光学幻术

《隋书》卷二十三《五行下》载:“唐县人宋子贤,善为幻术。每夜,楼上有光明,能变作佛形,自称弥勒出世。又悬大镜于堂上,纸素上画为蛇为兽及人形。有人来礼谒者,转侧其镜,遣观来生形像。或映见纸上蛇形,子贤辄告云:‘此罪业也,当更礼念’。”⑨这里的幻术就利用了光反射原理,将纸上所绘兽、人、佛形通过镜子反射到墙壁上,满足人们对来世的期盼,所绘形象应当十分逼真,竟每天有“数千百人”受到蛊惑。此类“弄影戏”入唐后渐渐成熟,成为娱乐民众的工具。韦庄曾作诗追忆少时往事,其中就有“夜隈灯影弄先生”之句,“先生”即影偶;元稹还专门撰有《灯影》一诗,记载了曾有以杨贵妃、唐玄宗形象制作的影戏:“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

科技类幻术是唐代庞杂幻术体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与其他幻术相较,科技类幻术可能做术较简单,只需懂得部分科技知识便可实现从“凡人”到“神人”的跨越,因而它的传播面也较为广泛,成为宗教人士、巫师、士大夫乃至于底层百姓都可以掌握的“术法”,并将之作为娱人的工具。这种不断世俗化的倾向正好适应了唐代以来,尤其是唐后期市民阶层普遍高涨的文娱需求,因而颇受追捧。

猜你喜欢

松香
歧化松香酸钾皂装置原料松香质量评价吴玉龙
赤琼光蕴碧松香 明代的琥珀
SiO2/松香-腰果酚核壳型液相色谱固定相高效分离天麻素
缅甸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宝石学和拉曼光谱特征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条鸭表皮组织中的脱氢松香酸
松香催化酯化反应研究进展
氢化松香甘油酯为壁材制备微胶囊的应用研究
松香阳离子化改性及其抗菌性能
新型松香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及耐热性研究
松香改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