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风邪致病临床表征及证素特点文献研究

2020-12-03韩文博郝学增郑相颖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21期
关键词:风邪舌质气虚

韩文博,郝学增,郑相颖,王 显

风邪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风药治疗冠心病在临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风邪对冠心病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关于冠心病风邪致病的诊断标准,不利于冠心病中医临床诊疗研究的规范化。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对现有文献中关于冠心病风邪致病的临床表征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制定风邪致病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根据内科学及中医内科学确定疾病检索词,以“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风”“风邪”“风证”“从风论治”“风气内动”“风胜则动”为两组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相关文献,检索日期为建库至 2019 年8月31日。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冠心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邪致病相关研究,包括论著、专家经验、专家共识、临床研究。同一作者的相关论述以及经验介绍只取 1 篇。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动物实验研究以及无确切症状描述的文献。

1.3 规范化处理 对文献中意义相近而表达不同的临床表现,依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中医药学名词》[2]及《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3],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统一规范,如“气短、气促、气喘”等统一规范为“气短”,“舌暗红”统一规范为舌质暗、舌质红。

1.4 信息采集及统计学处理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7 版软件包建立文献数据库,将所有合格文献进行信息采集、数据录入、校对和清理。采用 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临床表征的提取及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文献总体概况 共纳入文献89篇,统计183个临床表征条目,累计频次1 176次。89篇文献关于风邪致病的临床表征共183种,包括发病特点25种,症状及体征74种,疼痛性质9种,疼痛部位13种,舌质12种,舌苔7种,脉象14种,理化指标14种,心电图特点10种,影像学特点5种。

2.2 发病特点 89篇文献风邪致病的发病特点共有25种,累计频次203次,选取频次前15位的发病特点,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有阵发性、发作部位多样、起病急骤、反复性。详见表1。

表1 冠心病风邪致病发病特点(n=89)

2.3 症状及体征 文献总结得出冠心病风邪致病的症状和体征共74种,选取频次前15位的症状和体征,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有胸痛、气短、胸闷、心悸、疲倦乏力、自汗。详见表2。

表2 冠心病风邪致病症状及体征特点(n=89)

2.4 疼痛部位及性质 89篇冠心病风邪致病文献中,出现疼痛部位13种,疼痛性质有9种,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有肩部、心前区、左手臂、后背部、咽部;疼痛性质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有刺痛、绞痛、闷痛。详见表3、表4。

表3 冠心病风邪致病的疼痛部位特点(n=89)

表4 冠心病风邪致病的疼痛性质特点(n=89)

2.5 舌质 文献总结得出冠心病风邪致病的舌质共有12种,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有舌质暗、舌质紫、瘀斑瘀点、舌质淡、舌质红。详见表5。

表5 冠心病风邪致病舌质特点(n=89)

2.6 舌苔 89篇文献风邪致病的舌苔共有7种,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有苔白、苔薄、苔黄、苔腻。详见表6。

表6 冠心病风邪致病舌苔特点(n=89)

2.7 脉象 文献总结得出冠心病风邪致病的脉象共有14种,脉象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有脉弦、脉细、脉沉、脉弱、脉涩、脉结代。详见表7。

表7 冠心病风邪致病脉象特点(n=89)

2.8 微观指标 89篇文献风邪致病的微观指标包括理化指标14种、心电图特点10种及影像学特点5种,理化指标特点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为C反应蛋白(CRP)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变化;心电图特点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为ST段改变、左束支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影像学特点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为易损斑块、斑块多样性、多支病变。详见表8~表10。

表8 冠心病风邪致病理化指标特点 单位:次

表9 冠心病风邪致病心电图特点 单位:次

表10 冠心病风邪致病影像学特点 单位:次

2.9 证素特点 依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1],通过分类归纳法,对出现频次较高的症状体征按证素特点进行分类,归纳出以下6种特征性表现,按照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分别为气虚、血瘀、热毒、阴虚、阳虚、湿阻。详见表11。

表11 冠心病风邪致病证素特点

3 讨 论

3.1 冠心病与风邪致病 中医对胸痹风邪致病历来十分重视,《诸病源候论·心痛病诸候》曰:“心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医学入门》言:“厥心痛,因内外邪犯心之胞络,或他脏邪犯心之支脉”,指出风邪是心系疾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而在《素问·风论》有“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的记载,《千金要方》也有“心中风者,其人但得偃卧,不得倾侧,闷乱冒绝汗出者,心风之证也”的论述,都明确提出了“心风”的病名,其临床表现与冠心病急性发病的被迫体位、大汗淋漓等症状相类似。当代医家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冠心病从风论治理论[4-6],但由于风邪致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研究者的观点并不统一,更缺少客观诊断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冠心病 “从风论治”的深入研究,制定冠心病风邪致病的客观量化诊断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文献研究可为该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3.2 风邪致病发病特点 风邪具有善变、善动的特点,《医原·纪略》云:“既动即是风,而属阳,故曰风属阳邪。燥动则曰燥风,湿动则曰湿风,热动则曰热风,寒动则曰寒风,湿热动则曰暑风,故又曰善变,变即动也。予谓风无定体,且无专体也”。因其善行游走不定,临床常可见到“发作部位多样”,或心前区,或肩背部,早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也提到了这样的特点:“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又因风性数变,临床“病情变化多端”,来也快去也快,常呈现阵发性、反复性、起病急骤、疼痛性质多样的特点,这同样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同时风为百病之长,易兼他邪,如冬季常兼寒邪,夏季常兼湿邪,故临床可见到冠心病病人常受寒诱发、因气候季节变化诱发的情况。将“风性主动”“风胜则动”延伸到心血管疾病中,则有合并心律失常的特点,常可见到冠心病病人心电图多变,如新发左束支阻滞、阵发性左束支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等,而恶性心律失常机制——儿茶酚胺风暴,更能反映“风性”特点[7]。

3.3 风邪致病的症状、体征及证素特点 冠心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而在此基础上若有风邪致病因素存在,临床表现就会变化多端,如外风侵袭或内风风动,影响到心络、脑络,可见心悸、头晕、舌体颤动或舌体歪斜等特征;而风邪游走不定、善行数变,使得机体出现肩部、心前区、左手臂、后背部等多部位疼痛,也表现为刺痛、绞痛、闷痛等多种性质的疼痛;除此之外,肢体麻木也是特征性表现之一,《医学原理·痹门》:“有气虚不能导血营养筋脉而作麻木者,有因血虚无以营养筋肉,以致经隧涩而作麻木者”,说明“肢体麻木”常是气虚生风或血虚生风的表现。“脉弦”和“脉结代”同样体现了“风”的特点,《伤寒论·平脉法第二》有“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腋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此风邪干肝也”的论述,而“风证痛证”为结代脉之所主[8]。因此,通过文献总结及症状体征累计频次,认为心悸、头晕、肢体麻木、脉弦、脉结代5个症状体征更能体现风邪致病特点。

然而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往往不是单因素致病,外风常兼寒邪、湿邪、热邪等作用于人体,而机体又可因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病理状态或致病因素影响,最终发生内风风动,故临床表现除了上述典型的风邪致病症状特点外,常兼夹其他证候群特征,这是风邪致病临床表征研究的难点所在,也是不同专家学者对风邪致病临床表征认识不同的关键所在。从表11可以看出,气虚、血瘀是风邪致病最常见的两个兼证证素,这与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有关。人体气虚状态下,很容易受到外风侵袭或致内风产生。首先,气虚时人体正气不足,不能抵御外邪,风邪趁机而入致病;其次,气虚状态下,人正常的气机功能出现异常,气机逆乱也会生风;再者,若气虚状态下外风侵袭机体,进一步伤阳耗气,阴阳失调、气血失养又可影响内风的发生发展,形成外风引动内风的病理状态。“血瘀生风”在临床中同样较为常见,其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与气血逆乱有关,气血同行于周身,血液既瘀,则气亦随之不得畅行,气行逆乱则成内风[9];二是与气血不荣有关,血瘀之后,营养物质不能达到组织器官,形成局部相对缺血状态,使该部位逐渐丧失其生理功能,继而呈现出“血虚生风”“气虚生风”等病理现象。

3.4 风邪致病微观指标特点 冠心病急性期常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变化多端,类似中医风证,而这种急性病理过程涉及多种机制,其中斑块内炎症是引起斑块不稳定的关键因素,斑块破裂及斑块糜烂几乎总是与炎症共存,在临床不稳定状态时斑块内炎症总是上调的[10]。既往研究显示,炎症标志物CRP和hs-CR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11-12],这在风邪致病文献的总结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CRP或hs-CRP升高是出现频次最高的炎症指标。

通过文献总结发现,冠心病风邪致病的影像学特点主要为易损斑块、斑块多样性和多支病变。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来看,临床上约40%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和70%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呈现多支病变[13-14],而多支病变也往往提示不良预后,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15-16],这与风邪致病急骤、善行数变的特点相类似。从冠状动脉病变形态学来看,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到的冠状动脉血流变化、冠状动脉斑块形态有着多样性特点[7],而从病变部位斑块性质来看,血管内超声(IVUS)或者光学相干成像(OCT)观察到的斑块常呈现多性质特点如易损斑块、钙化斑块、斑块侵蚀[17]等,这种“多变”极具中医“风”的特征,提示这类人群斑块更不稳定、极易破裂,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18]。

4 结 论

冠心病风邪致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关于冠心病风邪致病的诊断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骤、阵发性、反复性、发作部位多样、疼痛性质多样等发病特点,具有心悸、头晕、肢体麻木、脉弦、脉结代等临床表现,伴随 CRP或hs-CRP升高的理化指标特点,以及易损斑块、斑块多样性和多支病变等影像学特征。这些结论可为下一步制定冠心病风邪致病证候标准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风邪舌质气虚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