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2020-12-03邓家勇

名师在线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史料预设高中历史

邓家勇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四川广元 628400)

引 言

基于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新型建设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应做出适应性调整,逐渐深化课程改革,立足学生个性及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线,课堂教学是否行之有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效。近年来,本地区教育管理部门顺应课改需求,针对高中历史课堂实施教育模式革新,开展史料教学,并对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史料教学的概念

与初中历史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同,高中历史更加注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知识的挖掘、理解、提升与融会贯通。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史料,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挖掘素材,补充相关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再现历史情境,深入剖析史料,提炼有用信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理解能力、解题能力及分析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逐渐变得眼界开阔、思维活跃、观念正确、对历史的感悟能力超强。这就是史料教学。

二、史料教学的作用

史料教学方式轻松快乐,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否有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历史的关键所在。史料教学内容生动、情节有趣,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很有历史沧桑感的插图、配图,更能直观展现历史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效。

内容深层次探析,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传统历史教学受“历史学科讲的都是过去的事情”这一局限,使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大,对知识的掌握,只能从教材上获取仅有的信息通过死记硬背来实现。史料教学展示的历史内容更生动、直观,能深化史料、活化教材、开拓视野,让学生更加容易领悟历史知识。

理论结论是从史料中分析推演而来,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培养与加强。历史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标准答案,也不是使其被动地接受一种论调,而是让学生以史为镜,提升自己,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辨别是非,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教师在史料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接触史料文献,旁征博引,了解各类学术观点,表达自己客观而有见地的看法。

三、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一)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何谓历史?通俗地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既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它就一定会有一个时间烙印,是个过去式。历史课程在呈现历史知识的时候,也会具有这个过去式的烙印。从人类起源到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和发展形态,对于我们来说大多数是陌生的,没有直接见过。鉴于此,传统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机械式记忆、填鸭式教学。教师缺乏新的方法,学生缺乏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内容匮乏,手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对学生能力的加强与发展非常不利。

要想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获得历史知识与思维能力,就得对历史感兴趣,以高度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通过科学而系统的学习去实现[1]。如何让学生对高中历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可以试试以下方式。

谈古论今,将教材内容与时事新闻相结合。高中生相较于初中生、小学生,更加有主见,有了“看”和“说”的欲望。今日之时事,未来之历史,时事和历史有着必然联系,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将时事和历史相结合,更能以时事论证历史,以历史展望未来。如把抗战胜利大阅兵与几十年前的“九一八”事变进行对比讨论,思考历史发展规律、国力兴衰缘由、政治生态格局变化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等。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表达出更加有内涵的见解。

融会贯通,将教材内容与地方历史相结合。地方历史是该地区的历史脉络,与该地区的学生有着亲密关系,曾在身边发生,也许就是祖先亲身经历的。对此,学生自然更加感兴趣。例如,讲述华侨出国帮助美国人开发西部、修筑铁路这段近现代历史时,可以穿插广东台山的华侨文化,了解这个不到一百万常住人口的地区为何有120 多万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侨,了解这个城市的建筑为何汇集欧、美、澳及南洋各国家和地区的风格,了解一百多年前台山人是如何走出去又走回来的。

图文并茂,让历史知识更加形象、直观。例如,教学丝绸之路这个主题时,可以把北丝绸之路、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一带一路”四张地图做比较分析。跨越4000多年,四张地图走向形态各异,但目的却是一样的:为了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这是中国人的世界观。

(二)做好预设规划,关注教学的生成性

做任何事情,都会有预期规划设计,教学也一样。任何学科教学都要备课,都要做一定的预设规划。高中历史教师在上课前也会有预设规划,如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效果大致会是什么样的,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的呈现方式、知识构造以及具体的内容进行解构重组,也可以以探究活动、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很好地体现课改理念,又能传授历史知识[2]。历史课程自身的特点造就其教学目标要把预设规划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教学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研,这些生成因素是不可忽略的。

例如,教学“鸦片战争”这一章节时,教师可进行课前预设:作为当代的中国少年,学习这一段中华民族的历史,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可以先准备一组数据,如当时中国的国土面积、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军队等,再提供一些西方列强相关数据,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进而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不是不够强,也不是比西方列强穷,人口和军队也不比西方列强差很多。之后,教师再准备第二组数据:百年屈辱,我们赔了多少款?割了多少地?参考第一组中西数据对比情况,再看第二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无法平静。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应该记住些什么?需要做些什么?这样提前关注教学生成性的课前预设,会让课程教学更加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现代发展的眼光解读历史,加强传统优秀文化传承

大自然的河流奔腾不息,会留下许多肥沃的冲积平原。人类的历史生生不息,会孕育出许多优良的传统精神。“儒学崇仁”“道法自然”“众生平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些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无穷财富。今天,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源于历史,其意识境界又高于历史。也就是说,历代人文精神都具有时代性,历史教学也具有时代性,体现在两点:一是忠于过去,二是服务现在[3]。

历史教学忠于过去,是指教学内容必须以真正的历史事件为教学素材,不可超越历史人物及概念,要无限地接近历史原型。教师讲课时要尽可能地引用古书原文、古人原话,以免口口相传,丧失原意。例如,在学习西汉历史统治阶级如何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内容时,晁错为景帝献策曰:“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三言两语,阐明利害关系,语言简洁明了。

历史教学服务现在,也是时代性的体现。时代在向前发展,历史教学也要跟着时代的发展步伐,体现时代特点,响应时代需求。我们身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传统精神的理解与重视,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偏差。虽无憾于主流思想意识,但也值得我们警惕与反思。这时,历史教学可以有意识地多挖掘相关题材,弘扬优秀传统人文精神以及纯粹的革命主义、爱国主义。如讲太平天国时,洪秀全金田起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农民革命运动,给腐败的清政府致命一击。后来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却失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是革命目标问题,革命素质问题,还是革命组织纪律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红军长征时,共产党人没有如蒋介石所愿成为第二个石达开,是因为我党深入解读历史发展规律,借鉴以往的失败案例,学习古人成功的经验,开创性地把劳苦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历史教学,就是擦亮历史这面铜镜,让它照亮今天,照耀未来[4]。

由此可见,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史料教学,关注教学生成性,做好预设规划,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读历史,传承人文,忠于过去,服务当下,就可以很好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与优化高中历史教学,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

结 语

总体而言,高中历史教学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教师应不断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应秉持不断学习的态度,积累历史知识,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创新历史课堂,调动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史料预设高中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
史料二则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