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 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20-12-03黄俊昌

名师在线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评价教师学生

黄俊昌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二初级中学,广西河池 547000)

引 言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它符合外语习得内化过程的理论假设,主要通过语言(外语)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教学。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首先来自克拉申外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认为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促成习得。“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产生于20 世纪初的美国,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1]。

一、任务的设计、实施策略研究

(一)任务的设计原则

1.合作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是为“合作学习”服务的,任务内容的设计必须适合合作,既能让学生与组内成员合作,又可与组外成员合作。设计任务时,教师可以对合作时机、合作方法、合作程度及合作目标提出要求,或可进行适度指导。

2.主体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授学生以“鱼”,而是授学生以“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学生得到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2]。

3.探究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要让学生得以或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能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还能形成创新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4.层次性原则

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体现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可将任务分成三个梯度:基础性任务、提高性任务和开放性任务。

5.实践性与趣味性原则

要让任务的内容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与时俱进。让学生在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体味创造的滋味,学生也乐于接受,从而保障任务得以顺利开展。

6.开放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能展开想象,构思出新设想。任务内容不要限得太窄,要有弹性,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开展任务。学生可在完成任务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任务的有效实施

1.任务前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或别的手段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熟悉话题,并识别新词和短语;突出任务主题、激活相关背景知识并引出任务;然后给学生留出准备的时间,思考如何完成任务。

2.任务中

完成任务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基本性任务到开放性任务,层层深入。小组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合作完成任务。这里,教师的角色扮演是关键,教师是导演也是演员,但学生是主角也是主演。教师要适时介入、适当指导、适度调控,从而保证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3.任务后

小组展示任务成果,各组经验交流,总结提升,评价成果。

(1)展示成果:组内展示、组际展示或全班展示均可,可由时间决定由多少个小组来展示。

(2)开展竞赛:根据活动内容,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如快速抢答、观点辩论。

(3)纠正错误:任务后,教师必须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明显错误进行讲解、纠正。

(4)任务评价:个人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信心,努力完成下一个任务、下一次合作[3]。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小组合作准备

1.合理分组

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

2.确定小组人数

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合理,一般以偶数为佳,以4~8人为宜,过多或过少都不适合进行合作学习,但最终依据实际情况调整即可。

3.确定组名

组员讨论给自己的小组取名,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还可以选择组歌、口号、造型等体现自己小组特色的小组元素。

4.制订组规

就是制度和纪律,用以约定小组成员的行为,保证小组合作得以“活而有序”地进行。

5.小组培训

(1)培训团队合作

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容纳、相互帮助、大胆担当,才能精诚合作,解决问题。这涉及如何交流、如何提问、如何质疑等说话的艺术,毕竟语言是合作的润滑剂。

(2)培训大胆展示

对于一个问题的研讨,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在课堂上,学生只要大胆地、积极地发言,教师就应给予鼓励,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会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训交流反馈

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既能交换不同的思考结果,又能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每个人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会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

(4)培训小组长管理

小组长可以轮换担当,但应是小组的核心,是小组的管理者。小组长主要是维护小组纪律、小组考勤、监督组员自觉性、分配任务、评价组员、组织学习讨论等。

(二)小组合作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任务驱动”来开展的,其形式多样,不管何种形式都必须是实在和有效的,不能作秀或流于形式,不能只为“合作”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4]。

1.课前

(1)previewing.

(2)acting— about plays, dialogs, stories, games, etc.

(3)reporting—about weather, date, events, news, etc.

(4)dictation—words, phrases, sentences, etc.

(5)checking—about homework, papers, tasks, etc.

2.课中

(1)vocabulary learning—about how to read, to spell, to memorize, etc.

(2)grammar learning—to explain and understand, etc.

(3)summarizing—about language points, knowledge points, etc.

(4)interviewing—for some information, etc.

(5)survey—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language points or get some information, etc.

(6)communicating—to familiar the language points, etc.

(7)writing—by using the language points.

(8)retelling—about the text, the passage, etc.

3.课后

例如,小组成员间的听写、朗读与背诵、导案作业检查、笔记检查、作业互助等。在校课外时间,课间操、食堂、宿舍、小卖部,甚至厕所,规定学生每天要说10~20 句英语口语,这可是件非合作不可的不轻松的活儿。

(三)小组合作中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甚至联络员,是导演也是演员,但学生是主角又是主演。

第一,巡视。教师要在各小组间走动,认真听、看,观察是否人人参与,让活动得以正常有效开展。

第二,控制好时间。一般“小组合作”学习法都比传统授课式的时间长,进程较慢。但时间太长又会影响教学进度,这就需要教师来调控时间。

第三,介入与点拨。对那些活动开展得顺利的小组,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和想法,教师应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某些组活动进行不顺或无法进行时,教师要适时介入,适当点拨,适度调控,从而保证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第四,关注差生。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给予学困生及其所在组以良好的心理暗示和适度的语言提示,帮助学困生在本组内树立自信心。

第五,鼓励与指导。教师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别怕出错;课堂中找个好的切入点随堂指导学生合作技能,如何展示、如何质疑、如何评价,等等。

(四)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标准,通过种种努力合作学习效果如何,需要教师给出适当评价,这是一种肯定与鼓励,是信心源。教师要把对个人评价与对小组评价结合起来,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对评得“优”的个人或小组给予一些小奖励,如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物质奖励、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方式来加以鼓励。

结 语

本文是基于我校开展“合作课堂”的实践基础来写的,这个理念指导了我们实践的开展,同时实践又让这些理论得以验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突破了很多传统教学界限,改变甚至颠覆了很多教学理念,一个个教学困惑在实践中得以逐个解决。通过对“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我们得到了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能操之过急,要有一个适应期;二是不能过于教条单一,要实事求是;三是有教无类,教无定法,课堂教法还需更多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相信更能提高课堂的高效与实效。

猜你喜欢

评价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