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0-12-03黄忙

智慧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组织学对分课堂章节

黄忙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解剖教研室,山西 运城 044000)

0 引言

细胞组织学与胚胎学为机体组织与胚胎结构研究的重要形态学课程,其理论教学抽象概念较多,经由传统教学进行讲解,学生理解程度不高,对组织学、胚胎学理论知识转换能力不足,出现临床应用知识受限情况。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模式优化,临床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引入对分课堂理念,基于我国基础课国情开展的针对性教学新模式,已于物理、英语及微生物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反馈,遂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基础形态教学模式中,旨在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质量[1]。对分课堂核心理念最初由我国张学新教授提出,基于考虑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引入优秀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其主要开展理念为将课堂时间均分,一部分时间留于教师讲授,一部分时间留于学生进行深化讨论,将课堂讲授与讨论融为一体,为学生课上思考及知识转换提供一定时间,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利于学生理解及转化组织学及胚胎学等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吸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 对分课堂设计与实施

1.1 设计

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中开展对分课堂理念,依据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依据其使用教材,根据学生课时及教学目的制定课堂内容,主要课堂内容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诸多章节,要求授课老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各章节要点及难点的分解,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于课后理解教材内容、标注教材难点及个人体会,并要求于课前进行汇报整理,并提交给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依据学生反馈的资料,开展课堂讨论,针对学生标注的疑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针对学生的看法及对策进行针对性点评,告知不足及优点,利于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2]。

1.2 教学过程

讲授阶段:教师条理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使学生较为系统地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框架,为课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内化阶段:学生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要求和自身的学习兴趣进行课后学习和思考,或者根据要求进行小组学习,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完成“123”作业,即1.“我知道”:听课后,总结出学习过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以及重点难点。2.“我会你不会”:自己弄懂了但是认为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并挑战其他同学。3.“想知道”:自己不懂的或是想要了解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在讨论时求助于同学或老师。

讨论阶段:学生带着课后学习的问题与见解,或者小组学习的结果隔周再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在课堂上讨论,进一步加深理解、记忆与内化。

1.3 实施

在对分课堂的实施中,采用分阶段授课模式,依据教学大纲对于课时的要求,制定对分课堂讲解内容;于第1 周针对绪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等章节进行讲解,共分为3 个学时;于第2 周针对上周讨论难点进行汇总,并针对肌组织、神经组织章节进行讲解;于第3 周针对肌组织、神经组织等疑难点进行讲解,并开展消化系统章节的授课;于第4周针对消化系统疑难点进行讲解,开展其他章节内容的授课。以此类推,每周的课程安排包括上周课程的疑难点解决和本周新章节的学习,并对授课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开展师生讲座模式,针对上述学时涉及到的章节疑难问题进行汇总,并制定考核内容及考核机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2]。

2 对分课堂应用价值

2.1 对分课堂于组织形态理论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必然性分析

临床教学,针对晦涩难懂的理论教学,其教学开展难度较大。既往临床针对理论教学,多采用互助教学理论,其创始人认为,学习作为知识传递与自我内化相结合的良性循环过程,内化能力为知识掌握的重要衡量指标,其于教学的重要性显著优于知识传递这一途径,可直接决定学习效果[3]。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针对理论教学偏重于知识传递,忽视学生自我内化功能,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是传统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授课与讨论时间错开的方式,予以学生自我内化充足的时间,提高学生对疑难点的理解,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提高学生小组交流能力及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对分课堂完全适配于组织学及胚胎学等晦涩难懂的理论教学工作中,同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优化师生关系,减轻授课老师工作强度,将授课老师由传授角色向引导角色转换,改变传统灌注式教学弊端[4]。

2.2 对分课堂于组织学、胚胎学教学应用的有效性分析

基于我国开展对分课堂时间较晚,临床尚无经验支持,需于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发现问题予以完善,不断促进对分课堂与我国基础教学情况相吻合。对分课堂于高等教育开展中主要以改善学生学习自主性为主,优化师生关系,增加其互动性,利于为学生学习引导,提高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独立应对能力,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条件[5]。于组织学、胚胎学等理论教学中,对分课堂模式完善临床课程授课流程,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教学开展主要目的[6,7]。

2.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分课堂临床开展时间较短,不同教学大纲及课时要求对对分课堂的要求具有个性化差异。于大一新生教学中,因学生长期接受灌注式教学,影响其自主性及主观能动性,受到长期禁锢,开展对分课堂时,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佳;于课堂开展初期,授课老师需加强引导工作,积极开展对分课堂,引导学生尽早融入课堂教学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于组织及胚胎理论教学中具有积极导向,可有效提升临床教学质量,符合高等院校教学要求,需于临床实践中不断优化其授课模式,推动新型教学模式持续发展[8-11]。

猜你喜欢

组织学对分课堂章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评估系统研究进展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诊断
浅析如何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烃》一章中的实验考点大扫描
《青年组织学》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