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梦中华”朗诵晚会创作综述

2020-12-03

民族艺林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晚会中华

(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宁夏 银川 750011)

2019 年岁末,一台以彰显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主题的大型原创音乐诗史朗诵晚会“寻梦中华”在宁夏银川剧院首演,并于2020 年新年在宁夏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①。晚会首演和播出反响强烈,被誉为“一台震撼心灵的演出”。

网络直播平台有观众感言:“寻梦中华”大型诗会的演出特别成功。那淡淡的音乐,浓浓的情感,绚丽多彩的舞台灯光和舞台背景,当24 位飞天舞蹈演员从乐池升降台突然现身舞台时,所有的观众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美得令人窒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如此熟悉的韵律,感觉似曾相识,却又不敢相认。每一句优美动人而又经典的诗句和每一串动人的音符,将心灵沉积已久的都市尘埃全都带走。朗诵声中充满着古色古香的宁静,没有一丝浮躁,留给观众的是一种恰似天籁的共鸣。舞台背景与音乐将朗诵的情感与节奏展现得淋漓尽致,犹如水乳交融,悠然而有韵味,听来令人心旷神怡,洋溢着一种高贵而又浪漫的味道。它是现代与历代时空的缩影,为人们准备了一道精心打造的,难得的精神大餐。

一台朗诵晚会,能够收获肯定与赞誉,对主创团队而言是一分激励,一分欣慰,但更宝贵的是创排这台晚会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与思考。

一、以中国梦为引领,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用文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

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的重要节点,策划创排一台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的朗诵晚会献礼共和国70 华诞,被列入自治区宣传文化部门重要活动项目。能够承担此项任务,主创团队深感使命神圣,考验与挑战并存。

首先,朗诵晚会,在现阶段尚属一种有跨界实验性质的文艺新样态,没有成熟的艺术规范可循。其次,朗诵晚会,顾名思义朗诵是艺术呈现的主体。而朗诵艺术本身具有高雅艺术的品性,它是通过富有张力,充满审美感的有声语言艺术和舞台艺术传播中外经典和优秀诗文作品。由此,朗诵晚会对朗诵文本和朗诵艺术同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再次,朗诵晚会的参与者(演员与观众)具有大众性,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探索提升群众性朗诵活动,树立朗诵晚会的品牌,做到艺术审美与大众接受的融合,也是晚会创新突破的难点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要把中国梦的阐释同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紧密联系起来,使中国梦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生动载体”。[2]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和新理念,是当代中国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指南,也是本台朗诵晚会文化定位和舞台创新的重要引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这台朗诵晚会变为一张弘扬中华文化的生动名片,“寻梦中华”的创意排演实际经历了一个寻找文本依托——确立文化定位——聚焦中国故事——升华主题立意——创新性转化文本,让书写在诗歌中的体现中国智慧、中华文明、中国精神的文字活起来、立起来,从而完成舞台精品创作的艰辛过程。

第一,寻找文本依托,确立文化定位。朗诵晚会与其他舞台艺术一样,是艺术的整体,它所依靠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剧本。而朗诵晚会更注重文本力量,注重文学文本的经典性、可诵性以及受众视听感受的审美性。

经过反复论证,宁夏人民出版社的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献礼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宁夏诗人邱新荣诗集《诗歌中国(精选本)》(宁夏人民出版社2019 年10 月出版)进入我们的视野。邱新荣是一位成熟而有造诣的诗人,《诗歌中国》是其历时三十年潜心创作的一部吟咏中华民族历史的诗歌长卷。这部体制宏大的诗卷含诗1000 余首,5 万多行(500 万字)。作者从《开天辟地》写起,途经中华文明的重要节点,一直写到20 世纪《〈小说月报〉的美丽》和《陶行知的背影》,以诗歌的方式呈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历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传说、典故和史实,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文明形象,堪称是一曲荡气回肠的中华颂。主创团队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蓝本”。《诗歌中国》丰富厚重的文化承载,清晰严整的文明脉络,绚丽多姿的诗歌集成以及意象生动,含蕴丰美、表达细腻、音律讲究、朗朗上口的诗歌形式,非常适合做朗诵晚会的选材。同时,作者是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宁夏本地诗人,优先选择宁夏诗人讴歌中华优秀文化的诗作,也是彰显宁夏文艺创作实力与不凡格局的必要之举。事实证明,主创团队的这一题材选择是正确的。六卷本《诗歌中国》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诗意读本,以此为蓝本策划编创本台晚会,也就自然蕴蓄了一种恢弘的史诗气魄,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文本力量和文化定位。

第二,聚焦中国故事,升华主题立意。应该说,能够为晚会寻找到坚实的文本依托和立意高远的文化定位是令人激动的,但随之而来的是晚会脚本在诗作选择、视角切入、框架结构上的巨大考验。

一台弘扬中华文化的晚会,或许可以有无数种呈现方式。五百万字,五万诗行的《诗歌中国》本身亦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内容丰沛繁复。作者循中华文明之根脉,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所做的创造性转化,已然有让“阵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宏大与细密,其文化之眼、赤诚之心卓然可鉴。走进六卷本的《诗歌中国》就是走进了一幅幅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画卷,倾听着一个又一个感天动地意蕴深长的中国故事。比如,诗卷开篇的“远古神话”(《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比如,东方视角中的“天人合一”(《永远的神农氏》《羲和制历》《夏小正夏小正》……);比如,温润静美的古代科技发明(《织机在响》《青青的青瓷》《纸书卷轴的出现》……);比如,那些穿越时空的经典歌吟(《在〈诗经〉的第一篇》《静读<离骚>》《梦李白》《诗圣杜甫》……);再比如,那些凝重,那些昂扬激奋的民族精神的旋律(《虎门销烟》《五四五四》《嘉兴啊,那条红船》《〈国际歌〉的歌声》……)等。珠玉其间,琳琅满目,撷取其中一两个点或一两个侧面都可以折射中华文明之光。但是,一台现实中的朗诵晚会演不成“折子戏”,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确定时长不能超过90 分钟的朗诵晚会需要提炼出更加鲜明的主题,聚焦出既贯通历史又烛照文明并寓意深远的“故事中的故事”,渲染铺排中彰显中华气象,辞章飞扬间传递中国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国梦”的阐述,拨云见日般聚拢了整台晚会的策划思路,“寻梦中华”这一主题立意似一棵葱茏的大树拔地而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3]是的,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明大国,中国曾拥有“人类最高度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技术文明”(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语),中华民族曾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不只是典籍史册中的历史遗存,更是辉映千古的民族精神。而那些璀璨的文明,东方之光,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梦的朗朗初心!尽管到了近代,由于各种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积贫积弱的深重苦难,但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拯救民族危难,写下了不朽的历史篇章,这条寻求民族复兴之梦的路悲壮苍凉又惊天动地。这漫漫来时路,这昨天与今天的求索与奋斗,正是中华寻梦、寻梦中华的乾坤大道,也是在新世纪新时代的今天需要回溯需要呈现的意旨所在。

由此,主创团队最终提交的朗诵晚会主题立意与文化定位的阐述是:一部中华文明历史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心怀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自强不息、革故鼎新、融通万邦、奋起腾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而将此台晚会命名为“寻梦中华”,其寓意即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弘扬中国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二、讲述中国故事,呈现“诗歌里的中国”

既然,“寻梦中华”的主题立意是一棵拔地而起的大树,它的枝繁叶茂,它的馥郁芬芳,必然需要缀满枝头含蕴深长的中国故事。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当然渴望能够将一支诗颂中华的洞箫吹响中华五千年文明。但理想的丰满与舞台实现的骨感不能无视。如何在90 分钟的晚会中彰显立意,篇章架构和诗文遴选异常重要。

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2 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套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显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是以此做“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引领。栏目主持人董卿在开播第一期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中国大地上,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所幸,我们拥有那么多经典的文艺作品,为我们记录下新中国一路走来的每一处闪光。我们寻找文艺作品中的时代符号,我们感悟砥砺前行的时代脉搏,让我们共赴一场文艺追寻之旅,传播中国故事,聆听中国声音。”《故事里的中国》从第一期始就捕获了大众,包括年轻人。无论是《永不消逝的电波》《林海雪原》《横空出世》《焦裕禄》还是《渴望》《人到中年》《平凡的世界》《凤凰琴》……每一期节目所选取的,是中国现代文艺的经典作品,更是让人共鸣的中国故事。正是这些承载了国家历史集体记忆的人生故事,小中见大地串联并支撑起反映新中国70 年峥嵘岁月辉煌历程这一宏大命题,而节目组打破陈规,在主题呈现、形式创新、内容剖析、视觉布局、融合传播等层面建立的新的范式,更加富有魅力地引领全国观众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追溯之旅。

应该说,《故事里的中国》对“寻梦中华”朗诵晚会的启示怎么说都不为过。其中至关重要的是:一个“讲述中国故事,呈现‘诗歌里的中国’”的晚会由此,依托出《诗意中国》蓝本所做的脚本撰写以及艺术创意才有了诗意呈现五千年中华文明情韵悠长的一种舞台可能。

最终确定的晚会演出脚本由邱新荣《诗歌中国》里的23 首作品组成,分为七个篇章:“永远的飞天”(序篇)-“原初流韵”(第一篇章)-“秦月汉关”(第二篇章)-“唐风宋雨”(第三篇章)-“铁马华章”(第四篇章)-“血荐轩辕”(第五篇章)-“祖国啊,我的祖国”(尾声)。这一脚本结构,路经了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节点,是开放而宏大的文化图景,而支撑篇章的一首首诗作,将轻轻推开一扇扇历史的窗口,张开文化之眼,穿越时空与过去、现实和未来对话。主创团队对晚会篇章结构作出如下阐述。

“序篇·永远的飞天”。飞天的神话成熟于敦煌文化(壁画),飘逸的飞天形象凝结着中国古代先人对自由、创造、和平、美好的热烈憧憬……飞天之梦,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梦,是我们童稚的初心。以《永远的飞天》开篇,开宗明义,在朗诵表演之外,为华美绚烂的舞台呈现预留了空间。

“第一篇章·原初流韵”。追溯呈现远古初民阶段的中华文明,意境质朴、醇厚。选取作品涉及远古歌谣(《〈击壤歌〉啊,祖先的铿锵》),天文历法(《羲和制历》)、中医药学(《扁鹊为我们看病》)、农耕文化(《水稻在梳妆》)等。

“第二篇章·秦月汉关”。追溯秦汉(魏晋)时期中华文明,意境宏阔、峻朗。选取作品有《蒙恬开边》以及《汉司南》《蔡伦造纸》等中华科技发明,篇章最后《曲水流觞的那一天》,则折射魏晋时期文艺繁荣,呈现山水清觞,风骨萧朗,清峻通脱,超然绝俗的人文意境,与第三篇章“唐风宋雨”做勾连衔接。

“第三篇章·唐风宋雨”。中国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莫过于唐宋,大量影响深远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许多为后世所称道的文学家、艺术家活跃于此时,其文学经典已经化为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精神成长。故在这一篇章撷取《诗歌中国》相关诗作,咏叹李白、杜甫、范仲淹等流芳百世的爱国诗人,感发中国诗歌大美意象和家国情怀当为重点。

“第四篇章·铁马华章”。如果说整台晚会此前的篇章整体格调淡远悠长,细腻优美,而从这一篇章开始,舞台意境将逐渐宏阔、昂扬并且激奋了。在本篇章,无论是《元代杂剧在舞台上唱》,还是《马可·波罗》《郑和下西洋》,都表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和中外文明的交流之意象。

“第五篇章·血荐轩辕”。从一八四零年这个沉重的年份开始,在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下,民族的表情惨痛悲壮。中华民族此后的百年历史,就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壮丽诗章。在这一篇章,《寻梦中华》的舞台上将呈现《虎门销烟》的壮举,将再现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五四五四》,而《嘉兴啊那条红船》《〈国际歌〉的歌声》,将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划时代的革命画卷铺展。

“尾声·祖国啊,我的祖国”,是全场晚会的华彩时刻。激情的朗诵和《天耀中华》的歌声中,升腾起万众一心,砥砺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与畅想。

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穿行于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寻梦中华》,是大气恢宏的中国故事,是诗意绵长的中华气韵。它是细细悠长的岁月的故事,是泪水流淌的我们自己的故事。它是凝重的大地,是赤子之语,那里有梦,有民族复兴的希望!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寻梦中华》朗诵晚会彰显的是一份文化自信,而中华文明自有一种撼天动地的伟力。

而作为补充注脚出现的晚会副标题——“大型原创音乐诗史《诗歌中国》暨2020 新年全民阅读朗诵晚会”,则透露出本台晚会的格局和艺术传播的特点与指向。所谓“诗史”,即《诗歌中国》是“诗的历史”“历史的诗”,它与“寻梦中华”一道呈现出一种恢弘的“诗史”特质;“全民阅读”则具有多方面的辐射与涵盖,其范围指向包括宁夏朗诵艺术学会演出团队以及观众构成的多样性。而本文开头引述的观众感言折射出的正是一台晚会的文化影响。

三、创新舞台表现,绚烂中国梦想

朗诵晚会,是诗的艺术,也是舞台的艺术。

如前所述。“寻梦中华”以大型原创音乐诗史的格局和形式展开,在流动的气韵中彰显中华五千年文明,逻辑严整,内容厚重,这在全国朗诵诗会中实属少见。而晚会朗诵表演由宁夏朗诵艺术学会的朗诵爱好者非专业演员完成是难能可贵的。

然而,在策划阶段,主创团队曾十分担心晚会的文化定位、历史内涵以及诗歌文本的雅隽深沉会与受众心理有一定距离,直白地说,就是担心冷场。这样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通常意义上的朗诵诗会,除去在内容上多为不同作家的作品组合,在表现形式上也不外乎“音乐+视频+朗诵”的简单演出程式。而且许多朗诵诗会存在有朗诵诗作的高度雷同化,加之朗诵水平的参差不齐,表现形式的相对单调,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诗会的传播效果。

在诗歌朗诵活动日益活跃的当下,通过打造一台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朗诵晚会,参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地方及至全国朗诵艺术活动水准,也是主创团队的文化使命。继《战火中的夜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朗诵晚会)、《清明诗会》《西去列车的窗口》(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 周年大型音乐朗诵诗剧)后,“寻梦中华”无疑又是一次重要而难得的艺术创新与实践机会。为了舞台的绽放,主创团队也曾倾尽心力。首先,打磨脚本。晚会脚本数易其稿,最终从六大卷《诗歌中国》中节选出23首诗作,以此连缀彰显主题,体现了坚持文化初心,尊重诗歌原创,专注于内容质量打磨的专业精神。其次,让朗诵直抵人心。朗诵晚会,朗诵是重中之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故事里的中国》,让观众看到了一幕排练前导演、演员做剧本围读的场景,而“寻梦中华”为了让每一位演员深刻理解作品精髓,则由作者和总撰稿、朗诵者做面对面的内容阐述,由资深专家做演出排练环节的朗诵指导,这样才有了舞台上直抵人心的朗诵,有了现场演出时台上台下的沉浸交融与共鸣。再其次,最挑战主创团队的是朗诵晚会舞台形式的创新。

2019 年12 月3 日“寻梦中华”首演后,各家媒体纷纷报道,作出评价:“晚会以泱泱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为历史脉络,融诗歌朗诵、音乐、戏曲、舞蹈、杂技、合唱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凸显中国风,中华情,以气韵流转、充满意境美的舞台呈现深情回溯和咏叹中华文明、彰显民族精神。……朗诵编排以情景诗或音诗舞的形式加以调度,并适当融入中国戏曲元素,让观众耳目一新。”

的确,如媒体所言,为了这一份绚烂中国梦想的初心,“寻梦中华”的舞台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杂技艺术的融入

《永远的飞天》是《诗歌中国》中咏叹敦煌壁画飞天形象的一首诗作,意境唯美而深邃。总撰稿老师第一眼就为之震撼,也是在第一时间将这首诗确定为开场“序篇”。随即进入的舞台设计,主创团队大胆地提出了杂技艺术的融入思路。事实证明,舞台效果非常震撼。

开篇启幕。悠悠的音乐响起,背景画面徐徐打开,伴随着浑厚的男声旁白,24 位飞天少女从前台乐池缓缓升起翩然起舞,继而,一条自天幕而垂的蓝色绸吊上飞起一对飞天使者,四位身着清丽纱裙的朗诵者适时融入,进入朗诵意境。

这是真正的飞天

目光在飞

心灵在飞

飞到无障碍无挂牵时

我们飞出了自己的天

我们是美美的飞天

……

飞天是我们童稚的心

一直都很浪漫地

返回童年

巨大的敦煌壁画飞天与舞台上舞者、诵者的飞天融为一体,也就把所有观众的心带入了中华民族自远古而始的飞天之梦。飘逸的飞天形象凝结着古代先人对自由、创造、和平、美好的热烈憧憬……屏幕上悄然转换的澄澈晶莹的蓝色星空,也足以引发人们无限的畅想,美轮美奂地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梦想与初心烘托彰显。

(二)诗戏相融

如前所述,在“寻梦中华”的前期策划中,创作团队曾担心过于纯粹,而表现形式单一的朗诵会,使观众有审美疲劳。在思路的碰撞中,萌发了在整台晚会中适当融入中国戏曲元素的想法。由此竟引发了与宁夏秦腔艺术剧院老师们的合作佳话。事实证明,专业戏曲演员的助演与情景营造,丰沛饱满的传统文化意蕴与晚会意境十分吻合,也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晚会诗史、诗剧的特点。在舞台上,无论是《〈击壤歌〉啊祖先的铿锵》中原古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入”的恬淡自在,还是《扁鹊给我们看病》中医祖扁鹊的东方智慧,以及诗仙李白的飘逸、诗圣杜甫的沉郁,朗诵调动与戏曲表演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至《元代杂剧在舞台上唱》,盛装的青衣旦角衣袂翩翩的转场,与两位身着旗袍的朗诵演员以及背景视频水袖翻飞的叠影流韵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细腻唯美、赏心悦目的艺术画面,让人拍案叫绝。应该说诗戏相融思路的实施,为整台晚会增添了一抹亮色,也是朗诵诗会提升艺术审美意境的一次成功尝试。

(三)舞台意境的精心营造

虽然“寻梦中华”不是一台高成本的晚会,甚至可以说是甚为节俭的一台演出。没有足够的经费制作舞台装置与场景,但不能放弃通过其他途径营造舞美氛围。一是舞台两侧各增加三面LED侧屏,与主屏画面响应,舞台由此更显亮丽。《虎门销烟》一节,释放干冰形成的缭绕烟雾,舞台主屏历史画面、侧屏熊熊燃烧火光冲天的画面,迅速提升了剧场内的视觉温度,林则徐的形象以及四位男生慷慨激昂的朗诵,引发了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不同的作品,用不同的方式营造舞台氛围。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经典名篇,晚会第三篇章“唐风宋雨”朗诵篇目《在〈春江花月夜〉中沉静》,通过淡雅朦胧的背景视频,呈现“春江花月夜”唯美意象,而古筝、琵琶的现场伴奏,与朗诵表演相契相合,赏心悦目。而《曲水流觞的那一天》讲述了书圣王羲之所代表的魏晋艺事,主屏、侧屏则是大幅的同题古画,舞台正中微微升起的圆形副台上置一张古琴,抚琴人一袭素裳盘坐其上,画面简洁古意悠然,朗诵者在古琴的伴奏中演诵诗章,自有一种飘逸超拔的古风。

此外,在晚会的音乐编辑上,背景音乐的选择也力求做到与篇章内容、朗诵基调节奏的自然贴合,达到了烘托意境,突出主题的效果。观众在声、光、电、音、舞的情境中,感受诗歌之美,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四)篇章之间的无缝衔接

区别于一般性的综艺晚会,“寻梦中华”不设主持人,七个篇章以音诗画旁白讲述加以贯穿,行云流水般渲染勾连华夏文明历史进程。

开幕钟声后,恢宏大气又委婉深幽的音视频画面徐徐展开,浑厚的男声旁白在第一时间磁石般紧扣了观众的心。

从女娲补天的神话中

从钻木取火的传说里

我是一支久远的历史民谣

带着血色的阳光

带着比历史更加沉重的沉思

庄严地走向今天的日子

我是一面迎风荡漾的旗帜啊

用全部的激情燃烧着

使祖国的每一个黎明与黄昏

都充满了力度丰富而又美丽

我是在百鸟歌喉中的一支玉笛

以嘹亮的歌声

使祖国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都婉转悠扬情音万里

这里第一人称的“我”,是充满意蕴的华夏之子的化身,既发思古之幽情,又渲染着时代与历史的真实,自豪而神圣,也为“序篇·永远的飞天”做了很好的铺垫。而后依次展开的各篇章旁白讲述,同样以极具张力的文字和音视频背景起落跌宕,回环衔接。但统一中也不乏节奏张弛之变化,如第三篇章“唐风宋雨”的幕间词是在孩子们的情景表演《清明》中自然融入女声现场讲述,“尾声·祖国啊,我的祖国”前的幕间词则紧随上一篇章最后一个节目《国际歌》进入。舞台后方是白色军服的战友合唱团的庄严造型,华彩恢弘的音乐响起,讲述进入:

岁月啊岁月

背着手走过细细悠长

听着自己的故事泪水流淌

今天的人们和未来的人们

都有着自己的鸣响

走在凝重的大地上

我满载着祖国历尽艰辛

挣脱奴役驱散乌云

走向阳光的全部历史

我的每一段文字

都是血泪里浸过的

心中流淌出来的赤子之语

凝重的大地有着艰深的酿造

那里有梦

有民族复兴的希望

是的,那里有梦

有民族复兴的希望

这是一段回溯式讲述,是对整台晚会承上启下的贯通,内涵厚重,音韵铿锵,犹如一道光束辉映人心,与尾声的歌舞表演《天耀中华》一起将晚会推向高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寻梦中华”大型原创音乐诗史朗诵晚会,是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意义的尝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4]文艺是时代的眼睛,是春风化雨服务人民,滋养人心的绵绵血脉。“寻梦中华”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一,一台精品晚会,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艺术需要想象,但必须脚踩坚实的大地,矢志不渝,坚定信念,善于学习勇于创新,锲而不舍勤勉耕耘,才能放飞梦想。其二,社会主义文艺的舞台天宽地阔,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呼唤着新的更加多样的文艺样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发现、培育人民群众需要和喜爱的文艺新品种,演出新样态,当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本台晚会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在于:文艺工作者只有立足中国现实,回到中国语境,植根中国大地,阐释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才能找寻到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只有在中华传统文化肥沃的土壤上耕耘,用经典致敬经典,才有可能创作出为新时代立传,为人民喜爱,“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当然,作为一支专注于朗诵艺术的普及和群众性朗诵艺术活动组织的团队,如果“寻梦中华”能够为朗诵晚会这一文艺新样态提供新内涵,贡献新视角,也自是一份额外却欣慰的收获。艺无止境,以文化人,使命在肩,我们将以此为起点,继续努力,为观众奉献更多的艺术精品。

注释

①宁夏公共频道2020 年1 月3 日播出,晚会全称为《寻梦中华——大型原创音乐诗史〈诗歌中国〉暨2020 新年全民阅读朗诵晚会》。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晚会中华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值守中华文明——解码文化传承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