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科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2020-11-28马丹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教学评价混合式教学

马丹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整合了实体课堂教学、网络课程资源、师生交流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一线历史教师应准确把握学业质量水平,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与工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评价目标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科素养”为着眼点,要符合学业质量要求,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学科;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价;学业质量水平

2020年伊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小学师生无法到校进行课堂教学,以直播、录播、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线上教学蓬勃发展。随着复产、复工、复学等形势转好,线下实体课堂教学也逐渐恢复,以线上教学为重要补充的混合式教育陆续展开。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教得怎么样”依然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衡量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对线上、线下教学工作的过程、质量及结果做出测量、分析和评定。抛开疫情的特殊因素,现阶段国内中小学混合式教学仍以中小学校的实体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网络课程和教学平台为辅助。因此,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评价要以线下实体课堂的教学评价为基础,同时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资源海量、交流便捷、数据统计精准及时等优势,共同形成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历史学科混合式教学评价的目标设置

教学评价的目标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要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各学段学业质量的要求,并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本文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例,探究符合学业质量要求的评价目标。

(一)评价目标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核心

新课标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的目标也应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核心,发挥教学评价的正向指导功能,即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将本课的“立德树人”目标设定为:通过课堂集中学习与网络自主学习,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及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使学生从本课的学习中汲取经验教训,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一点与教学目标中的德育目标相一致,并应贯穿教学评价的始终。

(二)评价目标要以“学科素养”为着眼点

新课标要求对各模块、单元或主题、课时的评价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并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高考评价的主要内容。我以二者为依据,将本课及所在的模块、单元的评价目标设计如下。

1.模块评价目标

本课的学段为高一,是必修课程的中国史部分,本部分以通史框架叙事,展示中国历史的基本过程。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理解不同时空下的历史延续、变迁与发展,学习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解释,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的认识,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单元评价目标

本单元包含两个主题,即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本课属于第一主题——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本主题的核心价值观应体现在:从世界视野认识中国战区坚持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理解十四年的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从近代中国各阶级对待抗战的态度,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战过程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课时评价目标

本课“必备知识”要求:了解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等。

本课“关键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理解和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运用线上、线下多渠道搜集的文献、实物、口述、图片、影像、数据等多种史料,对抗日战争各阶段的特征、两个战场抗战活动开展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论述。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目标达成的成果展现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实体课堂分组讨论、网络素材搜集整理与展示、线上线下历史小论文的写作与评析等。不论采用哪一种或同时开展哪几种形式,教师都要关注学生在论述(历史解释)过程中,是否能准确把握抗日战争各阶段的时空背景(时空观念),是否能运用教材提供網络搜集的史料作为论据(史料实证),是否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理解中国能够取得战争最终胜利的国际、国内原因,是否能感悟在抗日战争中体现出的中国人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家国情怀)。

(三)评价目标要符合学业质量要求

仍以本课为例,其在高一学段的学业要求等级为合格,纸笔考试形式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学业质量要求中对学科素养要求达到的程度多为水平1和水平2,其中家国情怀素养要求在本单元可以适当提高到水平3和水平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增加“选择考”等级的评价目标要求。这种个性化的目标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个性化课后辅导落实到具体学生,并形成个性化的课后评价。

例如,教学“通过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高校西迁建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史实,认识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及造成的文化断裂,但同时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这部分内容时,我的做法是,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搜集、图书阅读、访问调查等方法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当时西迁的高校的历史变迁情况做以描述,成果形式为小论文、PPT、影像记录等。学生将学习成果发送到钉钉班级群等网络学习平台,与全体师生共享,并由此发起班级讨论,形成个性化课后评价成果。

二、历史学科混合式教学评价的方法选择

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线上线下教学相互配合,教师设计运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系统搜集、科学分析学生的有关信息,既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的量化评价,也要关注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教学评价设计与实施为例,探讨混合学习模式下教学评价的方法。

(一)量化评价的方法

量化评价的优点在于可操作性强、客观性强。我常用的量化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设计预习学案

线下实体课堂教学可在课前下发纸质学案,线上网络教学则通过平台渠道下发电子学案,由学生自行下载打印。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量化评价。

学案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形式的客观题目若干道,考查的内容主要为本课的必备知识,难度要求为基础性题目,如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宗教改革家的思想主张、人文主义的内涵、理性主义的内涵、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等,图1为部分试题。

学案第二部分为半开放式思维导图,教师只做主干引导、由学生发散思维补充完善分支细节,帮助学生梳理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知识网络与逻辑关系。线下实体教学,学生可上交纸质学案,网络教学平台可拍照上传学案,供教师检查。(见图2)

检查学生学案完成情况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电子版答案与解析,由学生在课前进行改正、完善。这样操作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改正自身问题,二是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进不足、帮助学生解决未知问题,防止课堂预设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设计问题

不论是线下实体课堂,还是线上的网络直播课堂教学,提问问题都要围绕学生在学案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设计,并注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等级化和差异性的问题。如教师可设计“观察中古西歐时期的宗教雕塑、画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题材绘画、雕塑,找出不同之处”这样比较简单的问题,提问学习能力有限但态度积极的学生,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再进一步设计“这些不同之处所反映出的两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内涵,继而引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的内涵”等较难的问题,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功能。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提问的反馈功能主要通过实体课堂教学和直播课程实现,录播形式的网络课程无法实现课堂提问的反馈功能。

3.进行纸笔测试

纸笔测试是量化评价的有效方式,新课标与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在命题或选题的全程,要充分利用包含五方面学科素养要求的多维评价指标。基于此,教师可设计命题要求双向细目表,使命题或选题达到相应学业水平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设计了以本课为例的侧重考查核心素养的《高一学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命题双向细目表》(见表1)。

表1 高一学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 考点 难易程度 核心素养考查水平2 易 中 难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单选 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 知道资本主义萌芽与文艺复兴产生的关系 理解意大利的环境因素对认识文艺复兴的重要性 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 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 知道文艺复兴时期优秀文化遗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单选 宗教改革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 知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理解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知道德国的路德改革,法国人加尔文在瑞士的改革,英国的亨利八世改革 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在叙述历史时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 发现宗教改革对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意义 单选 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 知道科学革命与思想解放的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认识天文学革命建立的新宇宙观对欧洲人认识世界起到重要作用 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 在叙述历史时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 知道科学革命的优秀文化成果,理解科学与神学的艰难斗争 多选 启蒙运动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 知道思想解放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关系,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能将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定位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 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在叙述历史时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 知道启蒙运动的优秀文化成果,和由此形成的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 ]

4.进行网络测试

很多网络教学平台都提供了选择题的测试工具,他们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自动阅卷,并实时发送学生的个人成绩。有些平台甚至可以直接形成班级和学校的分析数据与成绩对比图像并录入数据库,以备以后随时调阅,如云阅卷、七天网络、学生微测评等。这些平台或网络工具提供给教师非常方便的成绩统计与反馈功能,不仅可以减轻教师阅卷和数据统计的负担,更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针对学生与家长的个性化成绩反馈,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二)质性评价的方法

质性评价要求教师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价值观的形成做出判断。混合式教学中进行质性评价的方法有很多,我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整理电子学习档案

电子学习档案中可收录学生自主学习时查找整理的教学素材(图片、新闻、网页、影音)、特色作业的成果(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思维导图、小论文、小课题、成果汇报的ppt)、社会实践的影像记录等。基于网络平台的电子学习档案较纸质成长记录袋容量更大、形式更丰富、保存更持久,整理统计更轻松,也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科素养与价值观的动态发展情况。

2.设计学习任务清单

学习任务清单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梳理知识网络,也可以此进行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尤其是生生互评。我设计了包含讨论组评价、资源贡献评价、学习态度评价等项目的学习任务清单,以达到动态监测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情况的目的。(见图3)

3.撰写历史小论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小论文记录课前的困惑、课后的反思、理解的误区,也可以写写历史人物评价、家国情怀感悟。历史小论文的撰写可不拘泥于形式,重在通过反思对自己历史学习的态度、方法等有清醒的认识,实现教学评价的激励、调整功能。教师在设计历史小课题时,可以从学生自主搜集整理教学素材、思维导图学习法与解题法、历史知识趣味记忆法、乡土历史文化旅游简介等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三、历史学科混合式教学评价的实施效果及教学建议

(一)有利于建立多维评价体系,但量化评价的效度受限

疫情期間的线上教学与复课后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使我认识到:线上教育平台的加入对于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教学评价的渠道与测量的工具增加了,教学评价的时间与空间更为自由开放,有利于建立多维教学评价体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学习多为学生自主学习,导致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难度各有不同,高中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家长陪伴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学习,设备与网络环境也不尽相同,导致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线上课程学习效果受到影响,量化评价的时间、效度、信度也较难控制。

(二)教学建议

基于以上情况,在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多维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线下实体课堂教学评价与线上网络平台教学评价要有机结合,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要有机结合,既要重视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达成过程中形成性材料的积累,也要关注学生在阶段或模块学习完成后达到学科素养水平的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

其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要有机结合,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历史课堂真正落到实处,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又使学生在每个学段能够达到相应的学业水平和能力培养的要求。

其四,成果积累与评价反馈要有机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容易积累学生学习历史的成果,拓宽师生、生生、家校交流的渠道,方便教师进行个性化评价结果的反馈,更顾及学生与家长的心理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及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性。

其五,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应成为评价主体,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自我反思、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活动,实现混合式教学的多元化评价。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线上线下及时准确的评价能起到引领思路、提纲挈领、升华凝练的作用。教师要更多地采用激励性评价,具体做法如下:重在评优点,增强学习自信心;巧妙指不足,避免打击积极性;启发多于灌输,转化思维习惯;差异重于同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多元评价中家长的评语主要起到促进家校沟通的作用,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家长有了更多渠道与教师、学校进行沟通,形成家校共同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历史学科混合式教学评价实践要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展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海量资源,开拓多种渠道,使教、学、评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韩芳,杨盼.美国K-12学校评价指标体系:背景、内容与前景[J].现代教育管理,2019(6).

[3]李勇,赵静宇,史辰羲.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J].中国考试,2019(12).

[4]黄牧航.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维测评模型[J].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20(1).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教学评价混合式教学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