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进”之“进体育场馆”实践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28王云丽

时代人物 2020年24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对策

摘要:“进体育场馆”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保障,是造就健康体魄的重要途径,是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走入社会、实现全民健康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指出了“进体育场馆”实践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大学生“进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体育场馆”实践研究的对策。

關键词:“五进”;“进体育场馆”;实践研究;对策

作者简介:王云丽(1982-)女,黑龙江密山人,硕士研究生,广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德育专项课题《“五进”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KDY37).

“五进”是广州工商学院邝邦洪院长提出的一个教育理念,具体指“进教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进体育场馆”是指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经常性地到各类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促进学习、终身受益的效果。

一、“进体育场馆”实践研究的意义

毛泽东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很早的时候,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一)大学生“进体育场馆”有利于抵御疾病,增强体质

体育锻炼对于每个人的健康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强健体格,塑造美观体型。大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低头弯腰学习或面对电脑上课学习,长期处于这种姿势,缺少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脑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便秘等疾病。因此,大学生要经常“进体育场馆”参加身体锻炼,因为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必不可少的坚强后盾,弱不禁风的躯体容易被种种压力打垮,强健的体魄能让我们抵御疾病的侵袭,免于疾病的干扰,体育运动能加快体内新陈代谢,增强吸收功能,使人精力充沛,体力旺盛,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更好地进行大学的学习生活。

(二)大学生“进体育场馆”有利于健全心理人格

体育锻炼对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可以调解情绪,陶冶情操,提高个体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校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学习,常常会产生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反应,而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良情绪会导致生理、心理异常和疾病,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降低应激水平,使处理应激情境的能力增强,降低紧张和不安。大学生“进体育场馆”利用运动项目本身特点,通过锻炼可以得到各个方面的改善。比如参加游泳、溜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会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克服害怕、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获得心理调节,产生积极的成就感,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并消除心理障碍。

(三)大学生“进体育场馆”有利于增强信心毅力

大学生“进体育场馆”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体育锻炼本身就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才能取得成功。体育锻炼的参与者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活动(尤其是体育锻炼)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进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广州工商学院学生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得知他们在“进体育场馆”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对“进体育场馆”内涵的认识不够深刻

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对“进体育场馆”内涵的了解,选择非常了解的只有18.8%,选择一般的占32.7%,选择不了解的占11.9%,说明学生对“进体育场馆”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普及学生对“进体育场馆”内涵的认识,提高体育素养。

(二)少数学生“进体育场馆”的动机不纯

身心健康是学生“进体育场馆”的目的,但有少部分学生的动机为应付体育课考试。在被调查对象中,“进体育场馆”的目的依次排序是:强身健体、释放压力和摆脱烦恼、丰富课余生活、塑造形体、娱乐消遣、完成学业、应付体育考试和交友。从而得出学生“进体育场馆”目的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并且目的都是积极、健康的,其中主要动机是追求身心健康,但是也有小部分同学把体育课考试作为自己“进体育场馆”的目的。

(三)部分学生“进体育场馆”次数少,每次锻炼时间比较短

通过调查得知,每周3~4次“进体育场馆”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的居多。但仍有部分学生每周1~2次或偶尔“进体育场馆”,每次锻炼时间低于30分钟。可见,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人口的标准(每周3次以上及30分钟锻炼时间),部分学生没有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原因主要是“进体育场馆”次数少,每次锻炼时间比较短。

(四)缺乏体育自主学习能动性

通过调查得知,学生进体育场馆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上体育课(78.7%)与和同学一起锻炼上(64.4%),说明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社会性。这种形式虽然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人际关系,但缺乏体育自主学习能动性。26.2%选择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对学生的管理与组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会限制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五)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少,学校体育氛围不浓

通过调查得知,学生从未参加过体育竞赛的占48.5%,接近一半,说明学院体育氛围还不够浓厚;其次的体育竞赛依次占比是参加班级组织的体育比赛(25.2%)、校內各种体育活动(22.8%)、院系体育比赛(21.8%)、宿舍间组织的体育比赛(19.8%)和校外各类体育比赛(10.9%)。

(六)学校的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满意度选择一般和不满意的占84.7%,由此可见,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无法满足学生“进体育场馆”的需求。

三、“进体育场馆”实践研究的对策

综合上述研究,结合广州工商学院学生的实际,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对学生加强“进体育场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学校要利用各种形式定期对学生“进体育场馆”重要性进行宣传教育,使学生坚定体育锻炼的意识,相信体育运动是苦中有乐、是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进而组织开展各种“进体育场馆”活动,继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种体育锻炼形式,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懂得正视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进体育场馆”活动,使其常态化

在学生明确自主参与体育锻炼重要性同时,学校要组织相应部门监督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还要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进体育场馆”活动,如举办体育节、各种趣味运动会和开展院级、系级、班级、宿舍级的体育比赛和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从而保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使整个校园内形成一个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课外体育锻炼辅导制度

选择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作为教练或指导,优选有体育专长学生成立学校专业的体育运动队伍,进行课外专业训练,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别比赛,可以展现一个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可以展现学生的技能特长,可以在运动竞赛的成绩中让学生享受到凝聚、激励的能量,让学生有了成就感,潜移默化的提升了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其次,这种成就感无形中会使很多学生对它向往和需求,因势利导建立课外体育锻炼辅导制度,管理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锻炼目标,选择锻炼项目,制定、实施和适时调整体育锻炼计划,使学生强体健身落到实处。

(四)加强体育场馆建设

继续挖掘学校可利用空间,建设种类丰富、用途适当的运动场地,满足学生进行各种形式体育活动对相关的场地、资源的需求。例如,对现有的和新增加的一些分散的运动场地,实行分区域、分类别建设和管理。合理建设,定期维护,醒目标记,有序管理,持续使用。同时优化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管理,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延长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时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不同功能的运动场所,鼓励学生参与管理,既保证了锻炼的场地,又保证了管理的到位,还提供了大学生管理实践的机会。

(五)引进智能化体育锻炼管理信息系统

适当地引进以学生实际运动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智能化体育锻炼管理信息系统,将线下和线上多种学习和运动方式结合起来,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提供即时化交流互动平台( 例如学生可通过手机 APP 完成与同伴或队友的交流互动),拓展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弥补体育教学资源的不足,优化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促进学生体育锻炼进一步朝着个性化发展。

(六)构建新的评价指标

可以构建新的评价指标,如将每一学期大学体育分为体育课堂教学一学分、体育社团活动一学分共两学制。体育课堂教学评分的依据可按理论、出勤率、课堂表现、技能与素质达标分评价;体育社团活动学分评价则可从参与社团体育活动的次数为主、课余体育竞赛为辅两方面考虑,再制定两者分值分配比例。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发展方向、倡导全人教育、体现和谐教育是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思潮的未来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进体育场馆”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保障,是造就健康体魄的重要途径,是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走入社会、实现全民健康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应根据学生学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切实提高“进体育场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嘉丽,郑尚武.大学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22-25.

[2]邝邦洪.高校开展“五进”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与途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09)

[3]吕冬伟.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效果提升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08):113-114.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