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020-11-28张伟

时代人物 2020年23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伟

摘要:该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确反映了世界广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坚实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从“虚幻的共同体”向“真正的共同体”演进的必经过渡阶段。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历史;社会发展规律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创造,也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下所推动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以解决当代世界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为出发点,以建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目标,有利于引领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人类文明朝着更高阶段的方向发展。它正确反映了世界广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和世界的现实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应用和发展,具有坚实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的现实方案

2017年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发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

世界怎么了?从根本上讲是人类面临日益严重和紧迫的生存和发展危机。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诉求,也是每个国家和每个人的基本诉求。在生存与发展两者中,生存又是第一位的。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存的历史,然后才是发展的历史,生存与发展之间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果人类的“发展”危及人类的生存,或者一部分人的“发展”危及另一部分人的生存,那么这种“发展”不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就不是向更高文明程度方向、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当今世界所处的时代,仍然和狄更斯所描述的时代一样,“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不断地飞跃式提高,但是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反而因此变得更加紧迫:一方面,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直接的结果,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粮食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早已显现出对人类行为对自身的巨大破坏性,还有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新兴科技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影响,也存在诸多难以预料的后果;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所引发世界性贫困、失业、两极分化等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引发恐怖主义、动乱和战争的温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不确定性。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当今世界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已经超过国界而扩大到世界范围,人类活动越来越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但是生产资料依然为少部分人占有,他们通过占有生产资料直接或间接地主导着这个世界,他们只顾自身的眼前利益而忽视甚至抛弃人类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当生产社会化程度扩到到世界范围后,人类的共同利益也就越来越多,人类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具有相关性,“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已经超越了国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独善其身。

我们怎么办?答案是构建基于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在前述这样一个少部分人利益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存在尖锐矛盾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的阶段,人类必须要更多地关注共同利益,避免因为人类自身的原因威胁人类的生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提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反映,是应对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的现实方案。人类共同体思想可以唤醒更多的人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注,而不是执着于零和博弈乃至相互消耗的恶性竞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将单个国家利益置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之中,以实现各国的共享发展,既能满足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需要,也能适应了世界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共享全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认为“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 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下,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成为可能。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阻碍和困难,不会一蹴而就。但中国作为越来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通过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落实到自身的对内和对外实践中,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必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也将吸引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之中。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则出发,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揭示人类世界历史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关于人类历史演进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 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交往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即使间或有交往,范围也极其有限,相互之间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之后,生产力迅猛发展,使得资产階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国内市场已经不能满足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资产阶级必须要要冲破国家民族的藩篱为产品寻找市场,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传统的地域、地理概念被世界历史所代替,原来的民族史、国家史变成了世界史的内容,所有的民族的或国家的问题,都成了整个世界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世界市场在瓦解人类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状态的同时,也几乎使每个卷入其中的国家和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使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仅是为了描述现象、解释原因,而且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终极价值指向——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认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 ,在他看来,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是世界历史进程的完成,单个人的解放在一定意义上是以世界历史的发展为条件的。“只有这样,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马克思是从终极价值上看待世界历史形成的意义,但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充斥着血腥的扩张和掠夺,“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由于落后国家是被迫参与到世界市场和世界分工之中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为核心。在这个秩序中落后国家难以改变被掠夺和压榨的地位,世界历史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历史,或更准确地是发达国家资产阶级的历史,历史还没有“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这就导致在世界历史已经形成数百年、生产力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依然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依然有大量的人口食不果腹、住无所居。由此可见,尽管世界上极少数人似乎处于“自由”的状态,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其自由解放程度依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世界历史的进程远远没有完成。

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相比,从生产力的角度,世界历史的发展条件已经发生了飞跃。世界不仅通过海、陆、空交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而且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让世界各国物理距离远近在相互交往中的重要性大幅下降,这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际间交往的广度和深度空前扩展,世界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世界历史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必将进一步发展。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现行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世界历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改变目前服务于发达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不仅发达国家的利益得到体现,落后国家的利益也要得到平等的对待,实现世界普遍的发展和繁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当代呈现,倡导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该共同发展,并共享发展的成果,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为世界历史的演进开辟了可行的路径。根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中国主动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发展的机会、经验和成果,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改善国际间的利益分配格局。随着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也必将随着发生改变,国际关系将会向公平、公正、民主的方向发展,反过来促进世界历史的进一步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经阶段

共同体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形态,是人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体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但共同体只是个人自由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将人类共同体分为“自然共同体”“市民社会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这三个不同而又相互衔接的社会形式或阶段。

“自然共同体”是人类最初的社会形式。由于生产力低下,这种共同体中各成员必须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才能满足族群繁衍的需要,共同体以血缘、地缘、部落关系为纽带,共同体的规模和范围也极其有限。与之相对的是,各成员完全依附于共同体,个人一切完全服从共同体的需要,没有个人的自由。这种个人对共同体完全依附的状态被马克思成为“人的依附状态”或“人的依赖关系”。“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增加,少数人能够占剩余产品,这种共同体走向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市民社会共同体”阶段。

人类社会进入“市民社会共同体”阶段后,开始发生阶级分化,“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被统治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但是由于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权力,控制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因此它能够将自己的特殊利益塑造成普遍利益。但对于被统治阶级而言,所谓的普遍利益就是虚幻的,这种共同体是“虚幻的共同体”。“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 这种虚幻的共同体,只是统治阶级控制被统治阶级的组织形式,使得它严重限制了被统治阶级的个人生存和自由。从表面上看,个人摆脱了对人的依赖,个性和自由得到发展;从本质上看,人的个性和自由受到一种异己力量的支配,陷入对物的依赖。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假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自由和发展只有到了“自由人联合体”才能真正实现,“自由人联合体”才是真正的共同体。“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但人類社会从“虚幻的共同体”向“真正的共同体”演进,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需要建立在“虚幻的共同体”为其准备的物质基础上,“虚幻的共同体”与“真正的共同体”之间存在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将以“真正的共同体”为价值导向,对“虚幻的共同体”进行扬弃。某些强权国家打着“国家利益”的名义,将“本国利益”至于他国利益至上,本质上是垄断资本的假借“国家利益”来实现其特殊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兼顾各国的合理利益诉求,以合作代替竞争,以共赢共享代替赢者通吃,是对当今世界资本逻辑主导社会的纠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要马上建成或马上能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它一方面基于现实,并不完全否定“虚幻共同体”的存在合理性,另一方面又朝着理想,力图推动世界范围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进人类社会向由虚幻的共同体”向“真正的共同体”的方向演进。因此,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虚幻的共同体”到“真正的共同体”必经阶段。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新时代美好生活建构的根本旨归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面向及其实质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