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智失能老人照护需要专业机构托底养老护理将成为释放消费潜力新产业新动能

2020-11-28林雅妹

上海商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养老院养老服务

林雅妹

上海已成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老年人口最多的城市,据上海巿民政局最新公布:全市60岁以上老人518.12万人,占沪籍人口的35.2%,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81.98万人。因此伴随着年龄老化而增长的失智失能的也就越来越多了。据不完全统计,仅失智老人就有约20万人,并且还以每年大约1万人的增长幅度增加;按照上海市老年人失能率8%的保守估算,失能老人达到40万以上。失智失能老人的照护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家庭最重的短板和最苦的痛点。

一人失智失能 全家焦虑不堪

失智老人分辨不出熟悉的人和环境,不停地游走以至丢失,有时候大声喊叫,有时候沉默寡言,可能随地便溺,随意玩弄水电煤开关,需要家人一刻不停地盯着;失能老人的吃喝拉撒,都要你象婴儿般地照顾着,很多的家庭还要给他们翻身、清洗、涂药、喂药、换纸尿裤等,即便是这些老人获评最高等级长护险上门服务,也只能是时段性的,做不到全天候。失智失能老人从患病那时起到告别人世的时光往往又是漫长的,很多家人生怕突发险情而昼夜伺候。例如,上海劳动杂志主编朱凯杰的丈母娘已是80多岁的高龄了,近年来被诊断出心血管、呼吸等多系统多种疾病,在市区多家二三级医院就诊。朱先生说,反复的心血管发病和肺部感染,频繁地出入医院,让他和家人心力交瘁。而且作为慢性疾病患者,丈母娘也不能长期在急诊病房滞留。朱凯杰一家子的遭遇只不过是众多类似家庭的一个缩影而已。他们推掉了工作,牺牲了生活享受,呕心沥血,身心俱疲,拖垮了自己,直到不得不承认我们不行了,我们真的不行了。这样的困境正是我们许许多多家庭正在或将要面临的困惑。

近年来,上海的各级政府和民政等部门非常努力,建成了各类长者照护之家、托老所、养老院等两千多家,可是真正具有治疗各种老年性疾病、配备各种专业医疗设备和专业医护人员的护理院却屈指可数。这也就是说,目前的养老照护市场将服务对象主要锁定在比较容易接手,生活尚能自理的老人,有意无意地忽视和排斥了那些更需要服务的,但难度相对较大的失智失能和长期患病的老人,无形中在老年照护供给侧市场结构上出现了“避重就轻”现象。

2019年9月,囯家民政部等22个部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针对仍然存在的供需失衡现象,要求护理型床位占比50%以上,确保特困失能残疾老人专业护理配建设施达标率100%,向着布局更加合理,供应更加丰富,更能适应实际需求的方向发展。上海市政府也提出了许多着力点,补短板、扬优势,重点聚焦做实失能老人需求,逐步完善制度供给的强有力措施。

目前,我们的养老院基本上隶属民政系统和街道城镇管辖范围,由于条件限制,大多数是“缺医少护”,医疗能力薄弱,出于安全风险的考虑,“想接不敢接,没有能力接”,这就迫切需要卫生系统和民政系统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将目前部分养老院和正在新建中的养老院转型为隶属于卫生系统管理的标准化护理院。

改变老年照护“避重就轻”供给侧市场结构

可喜的是上海已经有了一批三级医院开始了这方面的积极探索,中山、瑞金、仁济等医院与多个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办医疗机构、养老院等建立医联体、培训基地、开办培训班,由此创造了将三级医院优质资源幅射到养老院中去的条件。位于松江区的上海亲清护理院是全国劳动模范朱良才于2010年创办的,起初只是一家养老院,只能为老人提供可替代的一般性的日常生活服务,然而他在工作中渐渐发现有许多老年人群都是长期性疾病患者,2种以上多种疾病共患者更是占到七成以上,他们迫切需要入住集护理、医疗、康复、直到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护理院。朱良才邀请卫生和监督等部门领导和专业人士前来考察、指导和培训,还带领院内相关人员前往各大护理院学习,终于成功转型为上海市社会办护理院医保定点单位,享受国家规定的城保、农保、镇保等医疗报销待遇。

今年,上海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等部门给每户市民发放了一份《健康上海全景地图》,亲情护理院也成为松江区唯一被推荐的老年护理院。现在这里常年入住的失智失能、长期患病及危重病人达500多人,很多老人都是从中心城区前来入住的,甚至还有外省市的老人慕名而来。这些老人逾半数年龄都在80岁以上,还有约十位百岁寿星。他们几乎都是从最初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最后决定要一直住下去,直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老人和家属们终于摆脱了“住院难,回家怕”的窘境,可以欣慰地松一口气了。

失智失能老人的照护是一项需要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和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性的服务,如何解决供给成本相对较高与老人有限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去年9月发布的国家22个部门《实施意见》中5次出现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叙述。上海市政府明确表示,“结合财政支持,重点向有困难的失智失能老人照护倾斜”。

此外,降低社会成本也要引导养老服务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开源节流。上海亲清护理院开办在松江区而不是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级差优惠。值得一提的是,护理院还利用在松江的地域优势,特别承包了200多亩粮田和鱼塘,为老人和员工们提供安全放心,新鲜有机的大米、蔬菜、水产等,基本上解决了护理院每天的食材需要,既保证了大家营养需求,又大大降低了护理院成本支出,使得该院成为普通收入的工薪阶层也住得起的老年护理院。希望社会上多开办一些类似的养老护理院。

需要多层次、优品质、时尚化养老照护市场

我们要树立积极的老龄观,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更加有力的举措,来面对老龄社会,应对老龄问题。老龄化既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养老既是大民生,也是大产业,目前正呈现出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品质化的发展趋势,对提高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去年5月30日举办的养老服务工作会议上指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结合点,养老服务将成为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动能的重要增长点。要把全社会的活力更好地激发出来,更大力度向市场开放,更好滿足差异化、优质化、时尚化养老需求。因此在保质保量满足大众照护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开辟更高档次的生活照料和医疗照护的中高端养老照护市场。

上海处于祖国东陲漫长海岸线的中央点位,又是长江的入海口,开埠开放以来,大江南北、世界各国文化在这里汇聚,融合出了独具魅力的海派文化,这里有很多有知识有文化且紧跟时尚潮流的老人们,他们喜欢时尚养老,青睐品质生活,中高端养老产业大有市场潜在需求。

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与会代表提交了许多与养老问题相关的提案,尤其提到失智失能、长期患慢性疾病或多种疾病共患的老人照护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养老照护体系的一个缺口和短板,需要专业养老照护机构托底,要让老人们有质量、有尊严地老去。养老服务关系百姓,连着民心,既现实又紧迫。要针对各种各样的实际需求,发挥优势,坚持不懈努力,做好超大城市养老服务。要全力打响上海养老服务品牌。让上海的老年人寿星更多,脸上的笑容更灿烂。

猜你喜欢

养老院养老服务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