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2020-11-27王如平胡自强

成才之路 2020年31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王如平,胡自强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362000)

构建“大思政”格局,是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把“三全育人”工作有效落实到位,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同向同行,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这对于有效克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孔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就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知”转化为“行”,避免陷入空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为了“课程思政”建设能够继往开来,开拓创新,高校必须把继承性与创新性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注意吸收和借鉴过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传统、好经验;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习惯做法,认真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载体和新途径。特别是在新时代实施“课程思政”,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高校更需要大胆探索和实践。

(3)坚持融入性与渗透性相结合。“课程思政”不是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它必须挖掘专业课程内容的育人元素,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品格的熏陶。这样才能增强“课程思政”的生动性和有效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成效。

(4)坚持统一性与多元性相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遵守统一的教学规范和教育原则,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专业课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形成立体多元、精彩纷呈的“课程思政”新局面,促进“课程思政”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

(5)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外显式的有形教育活动,它具有目的性和直接性的特点,而隐性教育是一种无计划、间接的、内隐式的无形教育活动,它具有隐蔽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校必须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让思政教育工作“虚实融合”,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亲和力。

二、高校“课程思政”的操作流程

(1)做好学情分析。认真做好学情分析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各专业课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也要注意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及存在的思想困惑,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解疑释惑,使“授业”与“解惑”有机统一起来。

(2)做好教学设计。做好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各专业课教师要把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纳入课程教学设计之中,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充分挖掘专业知识和技能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方案。专业课教师所准备的教案,既要有知识目标,也要体现育人目标。

(3)做好教学实施。做好教学实施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环节。各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或专业实训中,要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各种教学方法,将核心价值观或工匠精神、人文精神等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其中,使“智育”与“德育”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4)做好教学评价。做好教学评价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保证。各专业课教师要把学生的思想表现和行为作风也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之中,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思想品德修养。要改革传统的学业成绩评价办法,比如在专业课程学期成绩评定中,学生的日常思想表现应占一定的比例。

(5)强化教学督导。强化教学督导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高校要把“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纳入日常教学督导之中,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要改革教师年度考核办法,在专业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中要增加育德维度,不断调动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方法

高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可从“三教”入手,即从教材建设、教法改革、教师引领等方面着手。

(1)注重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资料,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参考。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成效。专业课程教材承载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使命,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但长期以来,部分高校没有把“立德树人”原则融入到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课程育人元素的挖掘,导致一些专业课程教材缺乏思想性和引领性,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必须科学规划,把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之中,这是新时期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

(2)注重教法改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既是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和工具。专业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目的,因材施教,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生动性和思想性。要注意打破传统“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灵活采用案例法、讨论法、体验法、视频法等,把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3)重视教师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曰:“教者必以正。”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榜样示范在育人中的作用,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因此,教师在育人工作中,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高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就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用教师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和影响学生。

总之,“课程思政”是大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因此,高校必须认真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做好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督导,注重教材建设、教法改革、教师引领,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效协同,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