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防控视域下公安院校学生职业认同引导策略摭探

2020-11-27

成才之路 2020年31期
关键词:人民警察公安院校警务

王 斯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 长春130000)

公安院校学生职业认同是对公安工作乃至公安事业的肯定性理解,是警校生促进自我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影响未来新生代警察的精神面貌。当前,部分警校生存在职业信念弱化、学习行为惰化、责任担当淡化的问题。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应急防控过程中所展示出的中国担当精神给当代青年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下面分析重大公共事件应急防控中公安院校学生职业认同的价值引导契机,并从职业信念、职业价值、职业担当三个维度入手研究当代公安院校学生职业认同引导优化路径。

一、重大公共事件应急防控中公安院校学生职业认同的价值引导契机

1.爱国和民族精神引领下的职业信念认同

部分警校生对职业信念有所弱化,职业理想和信念对于他们而言有时比较空泛,而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他们上了重要一课。在重大公共事件应急防控中,医护工作者、人民警察等各行各业的一线人员冲锋在前,危难时刻中华民族所展现出的空前团结的爱国与担当足以让世人叹服。在这种情怀和精神的引领下,公安院校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更为深刻,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职业理想,找寻职业信念。

2.典型激励引导下的职业价值认同

对于部分公安院校学生而言,并未走入社会的他们对于职业担当的内涵理解大多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上。而在重大公共事件应急防控中,他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人民警察用生命在一线拼搏奋斗,践行使命担当的过程,便对职业价值有了最直观的感悟。典型的激励能够引导其对职业价值进行全新的审视与认同,建立起对人民警察的敬佩和作为人民警察的自豪情感,以此激发职业热情,内植职业向往。

3.应急防控中的职业担当认同

在重大公共事件应急防控大考中,人民警察用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过硬的专业能力完成了“守护国家和人民”的问答题,而警校生为自己选择了“对警察职业担当的换位认同”的思考题。人民警察在一线所展现出的过硬的业务能力与精湛的实战技能,成为他们的向往和追求。这些都将成为他们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业务、磨砺品质、锻炼技能的内生动力,而练就过硬本领,才有肩负职业担当的底气。

二、重大公共事件应急防控视域下公安院校学生职业认同优化路径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职业信念

高校要深入挖掘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所展现出的空前团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职业信念。一方面,以红色实践根植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因此,高校要以爱国主义实践为抓手,组织开展以红色教育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实践活动,如“红色之旅”学习参观、党(团)日活动、重走抗联路、祭扫烈士陵园等。要引导当代警校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时刻牢记人民警察职责,将职业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为成为一名忠诚警魂的合格警察而不懈奋斗。另一方面,开展党性教育,提升学生政治素养。要注重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有效开展党性教育。线下可将政治理论学习纳入常态化轨道,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线上可利用党支部微信群及“学习强国”等手机APP,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党的最新政治理论知识,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积淀涵养一名人民警察应具备的政治素养。

2.注重典型宣传激励,引导学生充分认知职业价值

要建立“学思悟行”四位一体的典型宣传模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重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涌现出的公安模范典型。第一,搭建多元化宣传平台,让学生熟知先进典型的事迹。充分利用学生关注度高、接受度高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与官方微博等微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在微媒体平台上设立“典型宣传专栏”,并开设留言通道,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先进典型的学习,增加学习的互动性、自觉性。第二,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让学生深入理解先进典型的“精神”。充分利用思政课平台将先进典型的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将思政课学习的最新政治理论知识与身边典型的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理解与思考,通过思考对其背后的职业精神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正确认识。第三,鼓励自发组建宣讲团,让学生身体力行讲好先进典型的“一线故事”。要鼓励在一线奋斗过的学生自愿者组成志愿宣讲团,深入全校各支部党小组进行分享,让更多警校生对一线工作感同身受,对职业价值产生多角度认知,进一步激发其公安职业热情。同时,还可以邀请先进典型走进校园近距离讲述奋斗历程,表达内心的所感所想,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警察的职业责任与归属感,以共情的方式获得职业情感共鸣。

3.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生肩负职业担当

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是对公安机关应急指挥调度和作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在大考面前,勇于担当的底气就来源于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过硬的业务能力。作为公安队伍的后备人才,要想拥有“关键时刻顶得上”的职业担当,就要在平日里扎实学习专业知识,磨砺实践能力,培养作战技能。第一,高校要以培养全能型公安人才为根本,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一是以法治公安为导向,建立法治思维。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程序性、实用性法律法规,让学生强化依法履职的规范意识,逐步具备科学规范化执法的能力。二是以智慧公安为导向,优化信息运用处理课程体系。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实现现代科技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方向,也是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根本导向。因此,公安院校要以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需求导向,引导学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领域学习与探索,为打造智慧公安储备专业人才。第二,以打造实用型公安人才为方向,拓宽实践参与路径。一要广泛开展警务志愿服务实践。结合公安院校特色,以重大节日、活动为契机,有计划、分批次让公安院校学生参加安保维稳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安保工作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与训练,切实提升实际工作能力。二要集中组织专业性实习。立足学以致用的根本方向,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与基层派出所沟通为学生安排专业实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基层一线的锻炼中进入警察角色,学会换位思考,全方面提升业务能力。第三,以塑造作战型公安人才为目标,完善实战技能课程。一要明确警务实战技能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技能。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特殊技能主要包括警务实战的语言和姿势、警务实战的挪闪和解脱、警务实战的步法和移动、警务实战的自我保护等。二要完善实战技能课程设计。探索理论与实战紧密结合、教师与教官融合一体的实战化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警察理论”向“警务实践”的转化,保证专业课教学质量,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公安人才。

猜你喜欢

人民警察公安院校警务
向人民警察致敬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沦为恶势力“保护伞”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