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业导师考评体系构建的思考

2020-11-27

成才之路 2020年31期
关键词:导师制学业导师

张 理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部分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学业导师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科学的考评体系是构建学业导师制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但具体实施还存在量化考核标准不科学、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学业导师的工作水平和工作业绩不能得到客观评估等问题,没有真正发挥考评体系应有的导向作用,影响了学业导师制的实际效果。因此,高职院校根据学业导师职责的特殊性和实际工作要求,构建一套符合院校实情的行之有效的考评体系,对其发挥考核、督查、评价和激励的导向作用,有效促进学业导师提升责任意识和育人意识,增强育人本领,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业导师职责及考评内容

(1)工作职责。高职院校学业导师制有别于研究生、本科生导师制,它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陈述曾在文章中对高职院校十种不同模式的导师制进行分析,指出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明确,即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业、专业发展方面的指导。鉴于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学业导师的职责内容可包含以下五个层面:专业辅导、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成才向导。

(2)考评目标。学业导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学业导师工作与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实施学业导师制的目标应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细化与分解。而加强对学业导师的考评,其目的就在于强化学业导师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学业导师的育人积极性,提高智育与德育的契合度,提升高职院校育人质量。

二、高职院校学业导师考评体系的设计思路

(1)设计原则。考评体系的设计既要坚持考评内容的全面性,又要保证考评指标的合理性,同时还要体现导向性。因此,考评应遵循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工作过程的经常性与总评结果的阶段性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要做到权重合理,既要反映学业导师的工作态度,又要反映学业导师的工作实效。

(2)评价指标设置。有效地开展学业导师考评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是基础。要根据学业导师职责和考评目标,合理设计考评指标,全面考察学业导师的工作情况。考评指标可分为三项一级指标、十五项二级指标。即“师德及工作纪律”(职业道德、工作纪律)、“履行职责”(学业指导、思想引导与教育、素质培养与特色培养、日常生活关怀与管理、工作规范)、“导学效果”(学业成绩、行为规范、科研竞赛、社会实践、评优评先、创新创业、毕业设计、学生就业),各占30分。此外,还有“其他加分项”占10分,相应的评价要点包括:特色工作,大胆探索科学的工作方式与育人方法。

(3)考评主体及权重。参照360度绩效考核模型,学业导师工作考评体系主体分为五个方面:领导小组(管理者考评)、学生(服务对象评教)、辅导员、任课教师(协作者互评)以及本人自评。由与之关联的群体共同组成考评主体所获得的数据,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评价学业导师的工作绩效。

要科学设置考评内容、权重,针对不同主体采取不同考评方式,达到多元统一。其中二级指标“职业道德”“思想引导与教育”“日常生活关怀与管理”为定性考核,采取基本分,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测评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反馈。一级指标“导学效果”、二级指标“工作纪律”“学业指导”“素质培养与特色培养”“工作规范”为定量考核,采取指标分,结合日常检查与阶段检查、查看师生工作记录和佐证资料进行考核。

三、高职院校学业导师考评体系的实施

(1)成立考评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学工处、人事处、质量办、院(系)领导及学业导师代表担任成员的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一是负责考评工作的顶层设计与组织开展,二是对学业导师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

(2)确定评价方案。学业导师考评体系各元素(评价标准、指标权重、评价过程等)形成初稿之后,领导小组应组织多方讨论,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学业导师层面的意见。征询意见的过程是考评主客体形成共同评价愿景、考评客体熟悉考评体系的过程,能为有效开展考评工作打好基础。

(3)实施考评。一是实施方式。以各学院(系)为主、教务处和教学督导专家组协助的方式实施。二是考核时段。可分为学期初提交工作计划、期中检查“指导手册”、期末提交工作总结等不同时段。三是考评等级。根据各学业导师所得分值排序进行等级评定,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各等级所占参考比例为20%、65%、10%、5%。

(4)考评结果反馈。考评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业导师改进工作,因此,通过结果反馈促进问题的解决是考评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是在结果正式公布前,要有考核反馈的面谈环节。一方面,帮助学业导师客观认识工作状况,扬长避短,确定今后需改进的方向,同时通过面谈收集学业导师对导师制以及考评体系的意见和工作感受,为今后改进工作提供思路。另一方面,对于问题较多的学业导师,要给予帮助和培训。对于师德方面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应坚决执行退出制度。同时要建立合理的申诉制度,赋予学业导师对考核结果进行申诉的话语权。二是及时反馈考评的总体结果。要通过考评结果通报、总结表彰会等形式,分析成绩与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便于在今后工作中改进。

四、高职院校学业导师考评结果分析与运用

高职院校通过对考评体系中各个方面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运行情况及成效,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导后续工作。

(1)分析考评结果。一是要认真对考评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考评结果可以使用雷达图来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直观地了解导师强弱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提升其能力。二是要对考评的实际成效进行全面总结。领导小组要分析考评是否真正起到引导、激励学业导师的作用,并对不合理的指标内容或权重进行优化与调整。

(2)运用考评结果。一是发挥考评导向作用。可以以考评结果为依据,评选出优秀导师,并对优秀导师的事迹进行宣传、表彰;引入退出机制,形成“能上能下”的导师选聘制度,建立高质量导师队伍。二是发挥考评激励作用。可以将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项目之一,纳入教师评优及绩效分配体系,并与奖励、津贴发放、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外派进修、提拔任用等方面结合起来,调动学业导师的工作热情,推动导师制的深入实施。

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是推行学业导师制的重要方式,是激发导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学业导师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加强学业导师制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考评结果能客观反映导师制育人机制的成效与不足,为高质量实施导师制提供依据。高职院校要加强学业导师考评体系研究,结合院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考评目标、丰富考评内容、完善考评规范、创新考评方法,增强考评的有效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从而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切实提升学业导师制育人成效,为国家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导师制学业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35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