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中玩 玩中学

2020-11-26杨小英

西部论丛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

杨小英

摘 要:幼儿园数学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因此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育,而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探究的水平,为他们搭建体验的平台。而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与游戏化改革,有效满足了上述改革要求。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我们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幼儿数学教育的效果。对此,本文将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策略

“数学”活动生活化,为孩子们提供了最为感兴趣的操作材料与学习内容,满足了他们探究熟悉的生活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我们从孩子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切入,引导幼儿主动发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游戏化改革,延长了幼儿游戏的时间,增强了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因此我们应该设计趣味性强的游戏,有效治理“小学化”倾向,丰富数学教育的形式,让幼儿感受到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一、数学教育回归生活,让教育自然而然渗透

(一)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同时我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数学知识,所谓生活化教学,即从生活中来,再回归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幼儿实践能力,与其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在课堂上构建生活情境,不如直接采用真实环境渗透数学教育。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教育,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建立起联系,实现自然而然地渗透,进行无痕教育。如在饭前指派幼儿轮流负责餐具的分发,要求他们根据班级人数确定所需餐具数目,班上的其他幼儿则负责监督和修正,及时指出分发者的错误;在分享零食、糖果时,也可采用相同方法,在班上选出幼儿负责分配,要求必须做到公平公正,保证每位幼儿得到数量相同的零食。若是不同零食的数量存在差异,无法做到均等分配,还可以采用换算制,如一块奶糖可充当两块水果糖,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等效替代思想与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又如午后教师带领孩子们在操场边散步时,孩子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此时引导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可以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一般情况下,孩子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如我们让孩子们数一数操场上有几棵树,种植区有几种植物,几盆花,每盆都开了几朵花;或者在一日活动过渡环节,引导孩子们观察教室的主题墙大概有多长、有多高;不同游戏区里的展示架哪个高、哪个矮;自己今天参与了几个游戏区的游戏,在建构游戏中搭建了几个作品;今天中午自己吃了几个小馒头……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只要孩子们用心观察,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捕捉生活中孩子们感兴趣的点,然后由此出发,提炼出生活化的数学素材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二)在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最重要的是思维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渗透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孩子们学习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增强他们运用数学的能力。如有一天,莫菲(化名)跟老师说:“老师,我妈妈买了很多芒果和火龙果。”此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用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来表达生活中的现象与自己的想法:“那么,你妈妈一共买了几个芒果,几个火龙果呢?”“4个芒果,3个火龙果。”如此反复地训练,当再遇到这些事情时,小朋友们就会这样跟教师说:“我妈妈今天又买了8个苹果和2个火龙果,一共有10个水果。”当然,教师也可以主动组织这种谈话活动,让孩子们围绕生活中的数学进行“聊天”,因此而实现渗透式教育,在了无痕迹中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的习惯与能力。

(三)整合不同领域活动,渗透数学教育。幼儿园提倡综合教育,在五大领域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不同的活动为载体,对五大领域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渗透式教学,体现教育的整体性,培养完整的儿童。如在体育课程中,教师要借助体育活动渗透数学教育的内容,像有的教师会通过体育活动准备环节渗透数学教育,“甜甜(化名),帮我搬3个拱门”“请你帮我拿6个图形框”“咱们班今天来了几个女孩,几个男孩”“‘果果(化名)站在谁的前面”“青青(化名)站在第几个”,等等。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开展体育活动准备工作,不但可以调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当然教师还要把握数学教育的难易程度,如果太难,也容易使孩子们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课程游戏化改革,有效治理“小学化”

(一)数学与游戏整合,增强课程趣味性。在幼儿园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因为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关注知识的传递,并通过机械训练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活泼好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都不发达的幼儿,很快就会对“小学化”的教学方式产生反感,并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顺应数学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潮流,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不但增强了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同时延长了孩子们游戏的时间,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时,教师引导孩子们玩开火车的游戏,在游戏中每人都拿一个数字,通过与小伙伴手里的数字进行加减得出另一个数字,然后把结果交给教师。此时,教师只要知道其中一个小朋友手里的数字,另一个小朋友手里的数字也就知道了,每每孩子们就会发出疑问:“老师,你怎么知道她手里是这个数字?你猜对了!”在轻松愉悦的趣味游戏中,孩子们大胆提问,充分体验了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数学与游戏融合,体现幼儿主体地位。在数学与游戏融合过程中,孩子们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这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相比,更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如在学习数字6的组成时,有的教师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数学游戏,在游戏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6”的组成,而是讓他们在将商量价格不断地组合中,形成了对6的组成的认识。在游戏中,孩子们遇到疑难合作探究,主动探索未知的知识,时刻保持积极探究的心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通过数学教育的生活化与游戏化改革,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让他们体验数学的重要性与运用数学的乐趣。为此,我们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尝试数学活动的生活化与游戏化,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帮助幼儿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推动他们自主探究。本文结合幼儿数学教育实践,对数学活动生活化与游戏化进行了详细探讨,为相关研究与教育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三)数学与游戏融合,提高幼儿参与度。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会使课堂枯燥无味,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能使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采用数学教学与游戏融合的方法,可促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体验学习与探究过程的快乐,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授课效率。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设备与色彩鲜艳、结构简单的教具构建某些特定场景,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鼓励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学习基础数数时,可假定教师为“菜市场”,以“买菜”作为教学背景,让幼儿统计菜篮中的蔬菜种类与数量,列出购物清单;还可以用课桌、板凳等拼凑出一条“河道”,在“河流”中放置不同颜色的玩具,让幼儿数数“小鸭子”“小鱼”分别有多少。

参考文献

[1] 刘云敏.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观察,2018,7(06):60-62.

[2] 徐燕.如何在数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224.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