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媒介对音乐文化影响下的声乐教育思考

2020-11-25祁晓君

银幕内外 2020年5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影响力

摘要:随着诸多电视类歌唱节目的呈现,观众对视听艺术的理解被重新定义、对演唱者的表演怀有越来越多的期待。声乐教师应该重视电视平台对公众音乐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开拓创造性思维,丰富自身全面的专业技能和演唱形式,积极参与声乐类电视节目并从中汲取营养和经验的同时,不忘初心,有志建立新型的、综合的音乐文化生态,在舞台实践中实现对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电视媒介;演唱类电视节目;创造性思维;综合能力;影响力

首先,电视传媒的公众性、教育性、导向性有助于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专业性的学校教育平台有助于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具有时代性的进一步发展。

人类文明的进步创造了电视,反过来,电视媒介又以其特有的方式改变社会,促进人类文明的进一步提升。人类文明与电视媒介之间的互动互进关系,构成了当今人们面临的一个崭新而又内涵丰富的社会文化问题,而其中,电视作为一种崭新媒介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或者说教育的电视更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因为如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所说的“所有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意识到电视作为当代重要的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生活品质、文化审美、甚至意识形态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和启迪作用,尤其是声乐——视听艺术,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媒介就显得尤为重要。声乐艺术不能囿于“美声歌剧唱法”,经过多年教育实践建立起来“中国民族声乐学派”、音乐剧唱法等等都是声乐艺术,只要用声科学,具备一定的人声表演艺术难度,就可以称之为“声乐艺术”。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演唱都可以称之为艺术,提高全民的艺术欣赏和审美水平需要一个积极的、长期的教育引导环境,电视类的音乐节目就是对大众进行音乐教育最好的平台,可以说电视这一媒介是声乐表演形式最大的、最具规模性的、能够产生最广泛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事实上,业内专家和同行一直在为学校教育的“所学”能够在舞台上“有所用”而不断努力尝试。有一个我们都很熟知的文化现象,舞台上的演唱者是圈里人,台下的观众还是圈里人,一场专业性水平不错的演出,凝聚了表演者很大的心血,台下的观众却寥寥无几。这个现象反映出两个层面的问题,站在专业角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曲高和寡”,其实也反映出我们的表演不太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为了改变这个现象,几代人努力了很多年!早在二十年前,部分专业学习民族、美声唱法的演员在演唱中融入通俗唱法、流行音乐的元素,并且在全国专业性声乐比赛中获得了流行唱法一等奖;部分有一定影响力的歌唱家在唱法和作品上做出试验性的尝试,演唱一些大众广为熟悉的流行歌曲;一些音乐院校的学生通过音乐类选秀节目脱颖而出,为大家广为熟知等等。这些现象反映出业内的专业学者和演员看到了学院派唱法和作品的“曲高和寡”以及演唱形式的固化、单一,试图以声乐技术为“宗”,在演唱方法和方式上求“变”的意识,这些想法和试验一次次通过电视媒介传递到了大众的眼前,再通过大众的反应反馈给声乐从业者。可以说经过长达二十几年(也许更长时间)的努力,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演员丰富多样的演唱形式、感受到大众在歌唱审美中的变化和提升,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多元性。二十年前很走红的类似《两只蝴蝶》这样的歌曲,恐怕很难在今天的音乐环境中被大家广为喜爱,时下很热的网络歌曲《送亲》是一首歌词很接近生活化的通俗歌曲,有很多歌手选择这首作品参加电视节目,他们的演唱令评委、嘉宾以及现场观众潸然泪下,为什么 是真挚的情感!从作品本身到演唱者的表现,真诚、真挚的情感感动了很多人。所以,《送亲》这首有点悲凉伤感的歌曲能够成为网红神曲,反映出时下人们愿意、也能够静下心来去欣赏朴实无华的歌唱,这种看似源于生活的简单的创作歌曲触动了广大听众的心!这种现象犹如“去伪求真”的淘沙,用心、真诚的创作和演唱才能被大家接受和喜爱。这一点其实和我们艺术教育中一直倡导的“美”殊途同归。在这个过程里,声乐教育者和演员做出的贡献首当其冲,电视媒介的作用同样功不可没,所以,作为专业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校教育与电视媒介的关系。我们非但不要反对学生去听、去唱流行歌曲、相反还应鼓励学生在多听多看中汲取营养,敢于去尝试各种舞台。

另外,一大批声乐专业人才特别是优秀的年轻人才通过高质量的音乐类电视节目被大家熟知,他们不仅在这个平台上崭露头角,而且对全民的声乐欣赏和审美水平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到目前为止,总体看来做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歌唱类电视节目还是流行唱法类节目,从《超级女声》到《我是歌手》、《歌手》、《跨界歌王》、《蒙面唱将》等一系列有很高的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的栏目,观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直接导致通俗唱法和流行歌曲的盛行。相形之下,各电视台也推出一些具有专业性的文化类歌唱类电视节目,如《歌从黄河来》、《耳畔中国》、《声入人心》等等,也有很好的反响。本人认为《声入人心》是我们期待很久的一个专业舞台,它有可能开辟中国音乐类电视节目新的潮流,这是一个全民声乐教育栏目、是一个歌剧,音乐剧演员的选秀节目、也是一个综艺节目,具有很强的可视性、专业性和引領性。

2019年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具有专业性展示和舞台推介的原创新形态声乐节目——《声入人心》,栏目出品人是廖昌永老师、尚雯婕和刘建华,栏目主旨以古典音乐为立足点,试图颠覆大众心中对传统美声的刻板印象,体现美声、音乐剧、歌剧、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的流行与创新,将高雅艺术大众化。栏目共推出12期,展示了36位具有良好音乐教育背景以及部分在业内取得成绩的男声具有专业性的精彩表现。仅通过《声入人心》这一个栏目,大家就认识了诸多优秀的歌唱演员和学生:阿云嘎、郑云龙国内顶尖级的音乐剧王子;王凯、蔡程昱、马佳非常漂亮的男高音;余笛、洪之光优秀的声乐教师;王晰的男低音被称之为唱片版的现场演唱;假声男高音廖佳琳、高天鹤;还有海外归来的优秀学子贾凡、南枫等等。通过选手们在每一期的表现,观众们见证了他们的成长,有艺术的成长也有心理和精神的成长。这个节目,给予学院派专业唱法的演唱者一个传媒平台,演唱者呈现出的作品不再是单一的传统歌唱形式,还有以专业学习功底为基础的新式唱法和综合的舞台表演能力的体现,具有一定的艺术层次和推广意义。节目中呈现出的许多作品在美声唱法中融合音乐剧唱法和流行唱法、将经典的优秀曲目进行跨界的改编和嫁接;二部、三部甚至四部和声的运用,丰富了人声乐器的感染力和音乐表现的张力;演出服装上突破传统的演唱正装,融合更多时尚和自然元素,加上现代的舞美灯光、与乐器和乐队合作的形式,使得演唱者的歌声有更强的诉说感,更加容易引起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样的演唱状态,从而有能力影响更多的人接受古典、喜欢高雅,提高大家的声音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再者,通过优秀的声乐类电视节目,也给我们声乐教育者很多启示,我们做学、所教的一切都要能够被观众接受,在接受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去实现影响、引导、教育提升的目的。所以,我们除了应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远的职业理想的培养和影响。

早期一点的《全能星战》,通过这个栏目人们了解到龚琳娜全面的演唱实力,她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在学期间被文化部授予“民歌状元”称号,她怀揣高远的理想,一直在和丈夫老罗探索“中国新民歌”的方向,创作出以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为根基,人声与民族乐器相融合的优秀作品,让中国声音可以走向世界。《忐忑》让大家关注到她这个人,《全能星战》让大家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她更多的优秀作品,进而关注到她的歌唱之路和职业理想,一时间很多年轻人都受到她的影响学唱中国民歌。最近19岁的黄霄云引起大家关注,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学生,她参加《梦想的声音》演唱《左手指月》比原唱萨顶顶的表现还要更好,因为她有美声演唱的基础,声音的张力和控制力、特别是高音的穿透力和松弛度,与一般的通俗歌手演唱自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她选择了几首著名歌星的代表作进行翻唱,表演中融入了流行唱法的自然、自由的表达,加之良好的声音表现力,一下子就脱颖而出。她才19岁,现在取得的关注会为自己迎来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她也有机会得到更快的艺术成长,观众们对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教学和能力也更加崇拜。

电视媒介对当代人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担当着一定程度的公众教育功能。我国的声乐教育发展至今,我们应该在借鉴和学习中突破传统,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在专业演唱舞台上呈现出更多丰富多彩的表演风格和作品类型,这样,我们才能让美声唱法适应中国的国情,能够被大家广泛的接受和喜欢。这不是我们去适应大众的欣赏品味,而是为了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契合点,有机会给與大众更多的、更深入的影响。通过歌唱类电视节目大家认识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蔡程昱、中央音乐学院的黄霄云、天津音乐学院高天鹤、星海音乐学院的廖佳琳等等,他们的都是声乐(美声)专业,但是除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他们还可以在音乐表现上有所创新,运用创作性思维并结合电视媒体的节目需要,在不同的栏目中脱颖而出,他们的成功同时又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同龄人和后来人。

流行之所以可以形成流行,那一定是有一部分人的引领,电视媒体的平台就是“引领者”发声的重要平台,作为声乐教师我们应该关注不断发展中的视听媒介呈现出的新元素,重视电视及其他媒介平台的影响力,解放思路、勇于突破创新,丰富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全面的表演能力,鼓励学生走出“专业的圈子”,敢于去参与创建新型的、综合实力的音乐文化生态圈,在表演实践中实现对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引导。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研究组,国试书业组织编写.传播学概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刘存宽.中国教育电视文化品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祁晓君(1980—),女,甘肃定西人,天津音乐学院戏剧影视系声乐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影响力
My Hobby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