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写作的阅读策略教学

2020-11-25陈颖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结合生活阅读策略

陈颖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习作起步的第一年,新课标中亦提及了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基于课程标准,对统编教材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探索,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图片,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回溯课文,引导学生探寻草地变化之美及其变化的原因;结合生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收集素材的习惯,为学生写好作文奠基。

[关键词]阅读策略;指向写作;借助图片;回溯课文;结合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31-0070-02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时期,此时学生的习作存在着缺乏素材、表达无顺序等多种问题。该阶段的学生作文仍以模仿为主,先是借鉴范文或是“下水文”,然后再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方式固然是学生的必经之路,但若长期让学生一味地模仿写作,对于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作为教者,要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渗透素材收集的方法、习作表达的技巧……要着眼于习作表达组织阅读教学,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段学生的习作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现就以《金色的草地》一文的教学为例,浅析如何通过阅读策略指导学生习作。

一、借助图片,教给观察方法

(一)有效借助图片,探寻草地的秘密

《金色的草地》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被放置于“写作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清晰地提及:“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其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并能通过观察有所收获。

图片能够使学生获得一种直观的感受,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伊始,我出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草地图片,在读题比较中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文中的草地是金色的?”这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二)巧妙借助图片,形成主线

《金色的草地》一文的写作模式很值得学生学习。作者采用先介绍现象,再揭示产生这种现象原因的顺序完成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章,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亚里士多德曾经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展示蒲公英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蒲公英,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外形,了解蒲公英的特别之处,为下面探寻蒲公英开花的秘密奠定了基础。然后,我借助图片向学生提问:“这样的蒲公英给你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并把目光投向最后一个自然段:“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最后,再让学生把内心的情感发散到文中,将图片和课文主线有机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效益的达成。

二、回溯课文,探寻原因

在课文重点段落的理解中,我抓住“为什么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回溯课文,小组讨论,找寻原因,学习观察方法。学生根据问题回溯课文的第2、第3两个自然段,获得了更深的感悟。

(一)感性体悟,促进理解

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我将教学侧重点落在指導朗读、想想画面、体会兄弟俩的开心上。这一自然段中,描写兄弟俩玩耍时的一些动词用得贴切、别致,很有意思。为了增强学生的体悟,我没有直接出示这些动词,而是让学生根据问题去找依据:“你从哪儿体会到兄弟俩的开心?”学生经过自主讨论、交流与表演,自然而然地找到了相关动词,得出体悟,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理性分析,学会表达

课文第3自然段前面揭示现象,后面探寻原因,这样的段落是因果式段落,其写作手法是值得学生学习的。而且,这一自然段是该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针对这一段的教学,我刻意进行了以下安排。

1.探寻草地变色的现象。

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1.蒲公英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师:具体在哪些时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默读第3自然段,完成表格。

生2:早上,蒲公英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是金色的;傍晚,蒲公英是绿色的。

师:作者从早到晚都在观察蒲公英。这种观察方法就叫——持续观察。(板书:持续观察)可以把它记到第3自然段的这句话旁边。

2.交流“变化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师:那蒲公英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请你再读一读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来,接着完成表格。

生1: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人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师:谁能分别用相应的词来说一说蒲公英变色的秘密?

生2:合拢、张开、合拢。

师:作者是怎样发现的?

生3:因为他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

师:原来蒲公英花瓣张开、闭合时,颜色是不一样的。老师这有一段蒲公英张开、合拢的视频。请看视频和板书,尝试说一说蒲公英变色的秘密。

(生复述段落)

师:(总结观察方法)像作者这样对一个事物进行持续、仔细地观察,就叫作——留心观察。

通过这样的两个环节,对重点段落展开阅读教学,帮助学生习得了观察方法以及表达方法。我再结合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语言表达的精妙。这样积累后,学生再处理自己的作文就不会无从下手了。

三、结合生活,指向习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段学生提出了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我们所有的课堂学习都是指向生活实践的,因此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很重要。教师在课堂中除了要引领学生积累作品的优美语句及表达方式外,还需要在课文处理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会变化吗?请用本节课学习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事物,完成观察记录表,收集素材,准备习作。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习作,我让学生课后自由选择植物或者是亲手种植诸如豆芽、大蒜等植物,在不同时间进行观察,收集素材,以便顺利完成习作。

四、教学反思

梁启超先生曾经指出:“现在教作文的最大毛病便是不言规矩而专言巧。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出来的。如何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合格的作文可教,一流的作文不可教。”梁启超先生指出在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我认为不应该是一概而论的。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写作目标不是成为一个一流的作家,而是通过积累,学习方法,获得写作能力的增长。所以,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层层递进,以方法为切人点的,这样才能水到渠成。

1.提高思维力。为了促进学生深入关注阅读,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在教学中,我通过一条主线进行提问:“为什么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回溯文章,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方法多样化。在体会蒲公英对于兄弟俩的特别之处上,我以一个问题把课文教学串起来,通过视频、图片、表格、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总结观察方法并发现方法的多样化。

3.安排反复练。通过安排学生课后对豆芽、大蒜等进行观察,自然地完成对本课知识的巩固与总结,同时还能反观学生学习的不足,再指导其巩固,为完成习作奠基。

4.讲评结合练。除进行角色表演的学生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其余学生做小老师、小听众,对别人的表演和回答进行点评、补充,再要求学生进行总结、记录,从而锻炼他们凝练话语、做好课堂记录的能力。这样,就能达到“人人参与课堂真思考,个个有所感悟获良知”的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1]毛晓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科技资讯,2020(18).

[2]杨戈,霍生玉.基于多元智能的语文教学探索——以部编教材《金色的草地》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22).

[3]吴忠豪.从阅读走向表达——黄秀精≤金色的草地》教学案例评析[J].新教师,2019(5).

[4]姜欢晓.指向写作的散文阅读教學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8).

[5]王烟蒙.探寻文本秘妙: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J].江西教育,2019(17).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结合生活阅读策略
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