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景激情,以情促学

2020-11-25郭根宝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数数学课情景

郭根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现实的小学课堂教学中,却被我们冷落了。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由于学科的限制,许多小学生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这些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做题时拖拖拉拉,学习效果自然非常不好。少部分学生是刚上课时就死气沉沉,而大部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是在课程进行了一半时消退了,后半节课的气氛沉重而压抑,学生懒懒地听讲,懒懒地做题,教学效果差极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经过大量的查阅和研究,我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的认知与非认知两种因素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因素是主体的加工操作系统,非认知心理因素则是主体的动力协调系统。学生学习的成果取决于两个系统的协同活动,两者必须密切配合,缺一不可。而认识操作系统本身是没有积极性的,它的积极性来源于非认知系统的动力系统,没有动力系统的参与就不可能出现积极的学习,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个动力系统是由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心理成分构成的,而这些心理成分无一不包含着一个人的情感。

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所以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是教师没有抓住学生的“情”。由此看来,抓住“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40分钟的教学中,时刻吸引着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经过思索和实践,我认为创设情景法是一个好办法。通过对导语、新课、练习、总结这四个环节创设不同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让非认知系统发挥它的功能,在40分钟内牢牢吸引住学生,以景激情,以情促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在导语中创设童话情景,调动学生进入新课的积极性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单调、枯燥,是一些数字、公式、定理的生硬堆砌。久而久之,对数学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且对上数学课产生了抵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依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教学导语的设计上,我创设了童话情景,把一个个小数字、运算符号、求解问题都拟人化了,变成了童话中的小主角,从而使学生没有抵触感和厌倦感,开开心心地接受了这些数字和符号。

例如,讲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我设計了以下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别看它的个头小,但它的本领可大了。只要走出一步,它就能让一个1米高的同学变成1分米,又能让1角钱变成1元钱。那么,它是谁呢,它又怎么样变魔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听完这段有趣的童话故事导入,学生的眼睛都睁大了,他们迫不急待地想看那位“魔术师”如何“变魔术”。

又如,在讲“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为了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并提醒学生注意用0乘这一步的特殊性,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在神奇的数字王国里,有一个调皮的小数字。它可以帮你把复杂的运算变得简单起来,但你只要一粗心,它又会让你犯一个大错误。那么,它是谁呢,它能给我们帮什么忙呢?有谁愿意和这个小数字交朋友呢?”就这样,通过对0的拟人化处理,通过童话情景的创设,全体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

二、在新课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景,把问题隐藏在情景之中,将会引起学生迫不急待探索研究的兴趣。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通过情景设计调动学生兴趣,而且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地进行情景设计,揭示矛盾,使问题不断深化,使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

例如,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先出示了一个例题“比较0.07米和0.059米的大小”,要求学生写出结果。有一部分学生写出0.07米>0.059米,另一部分学生表示反对,他们根据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数位不同时,位数多的大”类推到小数,认定0.059米的小数部分比0.07米的小数部分多,故0.059米大。学生中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矛盾开始被揭示。我又提问:“能不能把它们的小数部分化成数位相同的?”学生立即动手写出0.07米=0.070米。这时,我又问:“0.070米和0.059米该如何比较?”学生立即类推到,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十分位,再比百分位,7>5,得出统一结论:0.070米>0.059米。此时,我又将问题进一步深化:“数位不同的小数该如何比较大小?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有什么异同?”由于课内的步步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热烈地寻求知识奥秘的情绪中。这个解题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的训练,也是一次情感的陶冶,学生从中感受到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三、在练习中创设动作、成功情景,发挥学生蕴藏的潜能

随着新课的结束,学生的兴趣、兴奋点也逐渐衰退,身体上的疲乏和心理上的疲乏同时袭来,练习时间成了全课的低兴奋点,这时就需要创设成功情景和动作情景,从身心两个方面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其潜能。

1.创设成功情景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练习时,我设计了各种能力水平的练习题,由难到易,要求由高到低,注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成功感。我还设计了许多小栏目,如“比一比,谁是第一?”“谁能得到小红花?”“接力赛”“大家为他鼓鼓掌”……用奖品、口头表扬、全班鼓掌、贴小红花等方法极大地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成功感,调动了他们练习的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2.创设动作情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身体也进入了疲乏期。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活动身体,摆脱疲乏感,我特地创设了动作情景,通过一些师生约定好的动作,使学生协调身体,用身体语言来回答问题,既引发了他们的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认识与表达能力。比如,在上“前后”这节课时,新课结束后,我设计了“休息休息,听首儿歌”这个小环节,伴随着歌曲《娃哈哈》,学生跟着我一起唱起儿歌:

小朋友,拍拍手,我们一起动动手。

小朋友,摸前额,前额前额在前头。

小朋友,摸后脑,后脑后脑在后头。

小朋友,拍拍手,咱们一起动动手。

小朋友,摸前胸,前胸前胸在前头。

小朋友,摸后背,后背后背在后头。

通过唱儿歌、做动作,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放松、活动活动、休息休息,但这种休息不是消极的休息,他们在休息的同时又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在做判断题时,我首先让学生挺起胸,手背后,然后让他们眼看,心想,不出声,最后用动作做出判断。判对的学生举手,判错的学生抱肘,动作整齐划一,对错分明。这样既利于教师判别,又杜绝了抄袭偷看,更重要的是通过身体的紧张-放松-紧张-放松的循环,达到了休息和学习的双重效果。

又如,在做练习时,我设计了一些让学生上台做动作的游戏,在游戏中检查和复习学过的知识。像“数学小医院”这个游戏,学生戴上医生帽上台为小病题检查病因(错在哪里)、做手术(改错)、开药(预防以后不再出错)等活动,在动脑的同时加强了身体的运动,在笑声中纠正了易犯的错误,一节课的疲劳在笑声中也消除了。

四、在总结中创设评价情景,提高学生认识自身的能力

通过一节紧张活泼的数学课的学习,学生们普遍感到兴奋充实,有一种成就感。但也有些学生学完了就学完了,并不知道自己学会了些什么,没有想到去总结、评价。这时,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评价情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你学会了些什么?”“为什么学会了?或为什么没有学会?”“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方法?受到了什么教育?”……通过评价情景的设计,使学生在知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都对自己进行评价,从而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我还特别关注评价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比如,是否能认真观察、发言是否积极、是不是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的态度與情感是否积极……而不仅仅关注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在评价的形式上,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营造出一个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

通过学生对自身的客观评价,既总结了全课,又提高了学生认识自身的能力,诱发继续学习的兴趣,更增强了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创设情景,以景激情,以情促学,时刻用景去诱导学生,用情去激发学生,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这种设定情景法为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应用,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向课堂的40分钟要回最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

猜你喜欢

小数数学课情景
失踪的小数
有趣的数学课
讨厌的理由
楼梯间 要小心
“网红”数学课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不计算比大小
小数精灵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