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感,阅读教学的应然之态

2020-11-25邱燕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鸟词语想象

邱燕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体验”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从前言部分的“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到课程目标中的“注重情感体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等。这些要求都是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亲身经历、深入体会、内化语言,感受作者寄寓在文本深层的情感流动,进而形成自己认识上的突破和感情上的升华。

一、分角色朗读,体验情感

分角色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选取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等内容,让学生模仿其中角色,还原当时、当地的情形等。统编教材在一年级下册有序安排了分角色朗读,进入二年级这些训练继续强化,并且逐渐综合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学习要求中。这些都是课程标准“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习要求的具体落实方法、策略。

如教学《狐假虎威》课后练习:“下面的词语哪些是写狐狸的,哪些是写老虎的?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试着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完成这项带有综合意味的体验性训练,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熟悉,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分角色朗读,为体验做好铺垫;接着对题目中列出的重点词语进行学习,弄明白这些词语包含有哪些关键性动作、神态、表情,并互相做一做、比一比,为体验进一步做准备;最后进入演一演环节:第一步是人人参与,同桌学生分演狐狸和老虎,在练习表演中初步体验狐狸或老虎的心理、神态、表情。第二步是表演比赛,看看哪一组的表演最精彩,不仅学生自己有体验感,连观看的人都有体验感。

二、想象补白,体验内心

小学语文课文中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留白,从作者的角度看,这是写作艺术的体现,如果真的补白就成了画蛇添足;但从读者阅读的角度看,通过想象把作者的留白适当再现出来,并用补白把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味、情感等表现出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与表达。不过补白是有讲究的,一般文本中内容上的省略只需要想清楚就够了,无须再用具体文字表达出来;对那些因语言张力带来的情感深厚处的留白,在想象体会之外,需要用文字将想象的内容固化,进而使体验更有真切感。

如教学《去年的树》这篇童话中,树只是在文章开始“天天听着鸟儿唱”并与小鸟约定告别,之后的一切活动树都不在场了。这种不在场就是课文中最大的留白,因为春天小鸟回来后发现树不见了,最后竟然还能找到由树经过一系列变化而点燃的灯火,毫无疑问不在场的树留下了独特的信息,才能确保小鸟最后找到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信息呢?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树在被砍伐之后,一路的心情和想法:当被砍倒后,对树桩怎么说;在工厂大门口,跟大门怎么说;在村子里,跟煤油灯旁的小姑娘怎么说……虽然只是一次次叮嘱,但言语之中树对小鸟内心的思念和期盼应该一次比一次更强烈,这就是补白的文字所要达到的效果。

三、通过对比,体验情境

有些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包含在特殊的情境中,而小学生受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一时难以进入“此情此景”中。对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相近或相反的情形,与之形成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体验,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

如教学《白鹭》时,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不足以接纳这种表达范式,也就无法进入作者所表达的对平常的白鹭那种特别喜爱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提前介入,课前推荐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内容。因为這段话是从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写美人的内容演变而来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先读读“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理解这种“恰到好处”的极致感。有了宋玉这段话做比较,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的独特表达时,自然能够体验作者对白鹭与众不同的独特美感。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体验感的方法还有很多,但都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有效选择,以此引导学生在亲历中加深体验感。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猜你喜欢

小鸟词语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