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生成特征、核心构成与培育路径研究

2020-11-24赵富学陈慧芳李攀飞李晨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技能

赵富学,陈慧芳,李攀飞,李晨阳

(1.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要求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1]。体育教师在学生参与学校体育学习及运动竞赛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下,体育教师既是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体育学习的引路人和领导者,也是体育技能与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和解惑者,更是通过体育课堂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理念的思想建筑师。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行者,决定着思政课程能否与体育课程实现有机融合,在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享受体育、参与体育,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程完善自身的思想德行,从而成为德才兼备、德能双修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提升,要明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并能够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学校体育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和协同。洞悉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生成特征,探索其核心构成与培育路径,对于明确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的、主要任务和建设方式,确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核心,培育与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意义重大。

1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生成特征

“育人需先律己”,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需要先从体育教师思政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开始[2]。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堂,需要体育教师将育人育德的目标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之中,进而创造出能够体现课程思政建设要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解决体育学习中遇到的系列问题,以便更加精准地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和本质。在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进程中,有效地培育和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其生成过程中的一系列特征,并正确释读存在于其中的典型价值意蕴。

1.1 实现对学生体育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与塑造

体育教师何以以专业的身份贯彻新时代对于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与目标,是现阶段学校体育需要思考的重点方向[3]。“立德”即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体育教师坚持德育为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育学生优良的体育精神;“树人”,是要培育拥有正确价值观、各方面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之人。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堂,不仅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而且指向于塑造学生敢于拼搏的勇气、公平竞争的意识、思进取和明礼德的精神风貌,培植学生的价值观念,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4]。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将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两方面出发,将德育融入体育,并发扬于体育之中,旨在促进学生获得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能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体育活动的引路人和授业者,需要处理好体育与德育的关系,体现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宗旨,力求培育学生优秀的体育精神并塑造其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高尚的体育精神往往反映着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表现出的体育品格和道德修养,无论是体育游戏中的团结互助、公平竞争,亦或是体育竞赛中的顽强进取、敢于拼搏,都无不彰显着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影响[5]。同样,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体育活动的手段使每一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体育教师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自己作为育人者的主动创造性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与到的体育活动,并在体育活动中使学生树立坚持运动、终身运动的观念,形成勇于追求奋斗目标的不懈信念,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影响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正向因素。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的传递者,也同样需要将自己对德育素养的培育认识渗透到体育课程之中,推动学生精神层面的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

1.2 促进对学生体育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育与引领

学校体育是青少年学习体育技能、储备体育知识和培养体育学习意识与习惯的大环境,体育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习惯和意识的培育引导入正确的轨道之中[6]。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影响下的体育学习意识与习惯的培育,不仅要求学生树立自主进行体育学习的意识,形成终身进行体育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传递的是通过体育学习形成良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学生如何通过体育教师的引导,自主开展体育学习活动,形成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和能力,将成为体育教师发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引领学生正确体育学习意识与习惯形成的重要环节。

体育课程思政能够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意识和习惯,并达到一定程度的自我满足,实现自我价值[7]。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对学校体育课程做出周密的部署和详尽的计划。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活动或竞赛,体验到团结互助与完成目标的喜悦,找到通过拼搏进取打破体育记录的成就感,从而在体育学习中获得快乐。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堂传递思想政治理念,使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树立起良好的品质与德行,在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养成坚持体育运动的态度和习惯。

体育教师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意识与习惯,表面上是通过体育教学的手段去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自主体育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更有难度的是如何通过体育教学的部署,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能够凝结体育活动中为获得胜利而发扬的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得到思想品质与个人德行的升华。

1.3 有助于拓展与学生深度交流的教学优势

为响应国家“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与要求,学校体育推进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念和德育观念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度交流与沟通则是重要手段[8]。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未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情况下,很容易忽视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及运动天赋,将自己所制定的固定教学计划强加于学生,使学生不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无法发挥自身特长,得不到锻炼与提高,而且在心理层面也容易遭受一定程度的挫败感,致使学生失去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丧失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在身体运动和精神层面的全面发展。这种不能够完全发挥体育教师与学生深度交流的体育课堂,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健康地开展,更深度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在体育课堂中的融合,阻碍了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进程。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表现出的对体育教学的精神引领和实践追求,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改进和制定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育课程计划。如何能够深化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和互动,以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融合“立德树人”理念的教学优势,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体育教师是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引导者,除了体育教师需要发挥自身技能特长的优势来正确引导学生之外,从思想政治的角度出发,更应该尊重和照顾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及人才培养观念,尊重理解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情感和性格,并深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找到学生在精神层面和思想政治层面的不足及性格上的缺陷,加以正确引导和改正,使得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自觉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同时也要获得自身道德水准的提升和人格魅力的养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充当一个交流者的角色,但同时应该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体育学习诉求,让学生发挥体育学习的主体作用,在体育学习中不断成长,实现自身价值。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体育教师将体育、道德和品格三者融合起来,以突出和扩大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发挥德育在体育中的重要影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心声,弥补学生体育学习上不足的同时也注重道德和品格的提升,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掘潜能、实现价值,这也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环节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深度交流后能够发挥体育教学优势的核心。体育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体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体育技能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让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使体育教师的教学优势能更轻易且广泛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进而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

2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核心构成

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充分拓展学生德行层面的教育内容,使得“育体”与“育人”合二为一[9]。“育人”与“育体”的结合,对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核心构成有很高的标准,体现出一个体育教师能否响应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总要求,能否正确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2.1 思想与知识共鸣:拓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能力

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形成合力,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体育技能与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依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形成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向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过渡能力,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合进自己的体育课堂教学,通过改进教学内容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拓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合到传统的常规体育教学内容之中,进而引发思想品德与体育知识技能之间的共鸣,需要体育教师在融合思想政治理念的体育教学内容上有所建树。体育课程具有独特性,融合了思想政治理念在内的体育课程更是如此[10]。每个学生的运动天赋和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所擅长的体育项目也必然不同,学生的价值观、性格、思维方式和道德水准更是差别很大,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拓展上,体育教师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体育课程中的项目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投入更多积极性和专注力,推动学生有目的有目标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主动与队友进行合作,主动与体育教师进行交流,为达到运动目标或掌握运动技能,展现出自身强大的拼搏精神与进取精神,并在扩展自身技能的同时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教学内容中,体育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开展体育游戏的时间并丰富体育游戏的类型,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掘自身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寻求团队合作,努力创造自身价值,在增强运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深度挖掘并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是当今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通过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人格素养,使思想道德与体育知识产生强烈共鸣,进而拓展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2.2 传统与新兴碰撞:改造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能力

无论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还是新兴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其本质都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健全的人,并深度发掘学生的体育潜能。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教学的要求。面临传统与新兴的碰撞,体育教师作为连接学生与课堂之间的重要枢纽,其是否具备改造传统体育课程与教学方法以适应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将成为验证体育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之一[11]。体育课堂的乐趣和吸引力就在于能够根据教学方法的变换,不断发展和创造出新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够让学生接受,更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获得道德和身心素质的提高,是当代体育教师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亦是当今体育课程思政所需要改造的教学方式。

在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了解和关注不同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活动、思维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以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中充分包含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政治教育等能够体现“德育为先”的活动内容,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升。另外,灵活地改变教学环境,并充分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也是体育教师改造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好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并吸引学生在体育课堂的注意力。体育教师在保障教学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将教学场所由学校内部转移至学校之外,充分利用草地、山丘等自然资源为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仅通过学校操场对学生开展教学的单调方法。在户外体育教学中,能更容易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及团结互助的能力。愈发艰难的教学环境则越能够激发学生不畏艰苦、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不同,体育教师在改造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注意灵活多变,不要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方法[12]。体育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时,要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进去,这种需求不仅是学生在这一堂体育课或一学期的体育课中应该学会何种体育技能,或掌握某种运动知识,更应该尝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安全意识、人际关系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素养。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改造需要借鉴传统,但不能拘泥于传统,两者的碰撞正是为了擦出新的火花,优化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则是体育教师在改造教学方法时需要重视的核心问题。

2.3 理性与情感并举:提升师生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互动能力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所表现出的师生互动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所掌握的运动技能与体育知识的质量和思想道德提升的效果[13]。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展现出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和互动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体育教师往往在构建体育课堂时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使得学生对参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兴趣和积极性显著提升。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展现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能力,使学生具备多方面发展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师生交流与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不仅包括学生,教师也应该发挥其在体育课堂上的主动性,主动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更应该主动了解和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参与体育学习时产生的心态变化等。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心理层面的发展,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不同心理活动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既可以是课堂体育活动或技能传授时的交流,也可以是课余与学生言语上的交流。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通过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有助于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主动投身到体育竞赛或终身体育锻炼中去,并能够通过自身的体育参与不断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行,这种由体育教师展现出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强大教学协同能力,是体育教师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备能力。

2.4 继承与创新并举: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创新能力

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展在诸多方面已经无法满足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更深入地融合进体育教学活动之中[14]。推动体育课程由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朝向融入思想道德理念在内的体育课程思政的转变过程,所展现出的改革创新能力是每个体育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标志性能力。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创新,是在继承传统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既能够在新的体育课程之中展现出与传统体育教学不同的能力,展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进行针对性培育的教学方式,也能够继承传统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教学方式。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不是一味的谋新而忘本,对体育教学而言,“育体”与“育人”同样重要,首先学生能够在身体素质良好发展的基础上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这是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核心环节。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创新,既要做到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创新,更要做到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

教师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创新改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自身教育思想的转变程度和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15]。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指导和评价中,不能仅拘泥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而是注重学生是否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正确的体育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体育精神并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体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创新将决定体育教师在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中是否合格。另外,在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怎样改革并创新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体育教师所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一套健全革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的成长情况。相比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评价应该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测评,既要评价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也需要测评学生是否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心理和道德层面的表现。

3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培育路径

无论是体育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拓展,还是通过体育课程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都需要体育教师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理念与意识,要求学校注重强化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16]。现阶段对于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育可以从思想政治认知的转化、思想政治机制的构建、思想政治教研的开展和思想政治创新的推动等方面着手,形成培育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新路径。

3.1 融合与转化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

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的认知和拓展,其本身就是结合思想政治理念和教育观念的特点,将传统的体育课程转化为学生能够普遍接受的带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课程。对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育,归根结底就是对其思想政治认知的强化,使其能够自觉地将思想政治元素与要求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而夯实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基础。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认知依托于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和对学生体育知识的教导3个方面,也不乏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认知。“立德树人”教育要求提出后,国家大力倡导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其根本原因是体育课程思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且为社会所接纳的健全的人,增加思想政治层面的教育目标,更加丰富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和范围,使体育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出发,构造出健全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这种思想政治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融入,是转化体育教师思政认知的基础,也是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关键,其本质是对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方式的改变。对于符合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体育教师培育路径的探索,不能仅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体育技能的培养,在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之前,首要的是对体育教师存在的固有体育课程认知进行转化,使其能够认识到体育与思想政治融合、育体与育人相互转换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在建设体育课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也会发挥其主体性,唯有体育教师的思维认知层面得到转化,才会有助于体育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与体育课程教学对接起来,并纳入最终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去。因此,融合与转化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是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的基础,也是推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

3.2 配置与构建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应机制

现阶段道德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内容的中心环节和要求,是发掘和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核心[17]。在体育课程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然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是比较复杂的,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要求也非常高。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体育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和具备的能力越来越广泛,国家和学校对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培育也愈发重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能缺失课程建设机制的配合,而通过配置与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应机制是培养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重要路径。

课程思政建设的机制可以分为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两种类型。机制的配置主要是为了保障课程思政有效建设和开展,以及培育出有足够能力胜任课程思政教学任务的教师[18]。在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培育路径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提升体育教师强化自身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主动性,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为激励目标,并以自身思想政治观念素养的水平为激励评价标准,对能够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体育教师,或能够不断加强自我道德品质修养并时刻学习和更新马克思主义理念的体育教师予以奖励,激发体育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动力,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内在修养和道德水平。保障机制的构建则是为了确保学校能够有效地培育出有能力建设体育课程思政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课程思政合理化、科学化开展。从体育课程思政教师的遴选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确定,再到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环节的保障,不断强化体育课程思政保障机制的要求和内容。制定和优化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其目的指向于激活学校对体育教师思政能力的培育质量,保障体育课程思政合理化建设,有效确保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提升和优化。

3.3 完善与提升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教研水平

与传统体育课堂不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其目标不仅限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更多的是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程思政的学习树立良好道德品质并实现自我价值[19]。这对体育教师的教研能力有很高要求,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体系,都需要与时俱进地开展和更新。因此,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高的体育课程思政教研能力,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体育教育的融合。

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教研能力,首先要注重的是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挖掘体育课程中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元素,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的协调统一,既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更新自己停留在传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观念,又要求体育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课程思政教研能力。体育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教研能力更多地展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教学方法的教研中应加强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和改进。在进行体育技能教学时也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与思想政治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积极表现加以鼓励、认可,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态变化,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发掘和实现,有助于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在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时,完善其课程教研能力,是对体育教师能否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丰富其教学内容的考验。单一专项或技能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立德树人”对体育课程的要求,在教研活动中必须注重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关键环节在于通过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体育活动中所蕴含的优良道德、进取精神和积极品性。丰富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也有利于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元素在体育活动中体现[20]。提升和完善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教研能力,实际意义就是在建设体育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形式进行剖析和研究,其中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教研能力,将使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样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3.4 注重体育课程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对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实际推动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到体育课程建设中,是在体育课程中开展立德指向的要义之一。体育教师怎样设计和规划体育课程以达到既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也能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目的,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所应该展现出的一种能力[21]。体育课程思政的规划和设计,不仅要提高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其根本在于响应国家“立德树人”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体育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中需要积极整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参与体育课程的整体规划和设计[22]。与传统的体育课程不同,体育课程思政的设计注重对体育活动范围和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拘泥于学校的体育场域,注重加强学生适应户外和学校外部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在规划和设计体育课程时,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体育教师的授课活力,设计并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课程,不仅有利于突出传统体育课程的多样性,也使得新兴体育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堂,可以促使学生吸收所习得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体育课程的育人效率,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体现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在体育课程思政的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充分加入体育的竞赛因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功能的发挥[23]。体育竞赛是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和竞争观念培养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体育竞赛将更好地形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赛观念,形成敢于拼搏、勇争第一的竞赛意识,这是培育和养成学生体育情感的重要方式。体育竞赛不仅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同样是对学生体育技能掌握是否牢固的重要考验形式。在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中,体育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可以系统地考验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质量,使体育教师在德育和体育并重的前提下能够规划具体的体育课程。

3.5 持续改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能力

在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大格局中,提升体育教师对于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挖掘能力势在必行。这一能力不但有利于培养体育教师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同样有利于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运用正确的体育教学手段,丰富体育教学方法,推动体育与德育相互融合。体育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团结互助、敢于拼搏以及爱国奉献精神的培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

体育教学中每个项目都配有独特的教学内容,都蕴含着独特的思想、情感和教育内涵以及价值观,每个体育项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性也是多层次的,比如足球教学中所展示出的团结、拼搏和奉献等教育性元素,有浓郁的足球项目特点。发掘每个体育教学项目所蕴含的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更有利于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在专项体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元素的体现则更为明显,学生需要不断模仿和观察体育教师对项目的展示过程,反复练习以达到对项目内容的掌握,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对体育技能的接纳和学习过程,又是一个对自身思维能力和专注能力的培养过程。学生在体育专项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强化了专项技能的练习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及思考能力,这些能力均是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元素的特有体现。体育思政元素不仅仅蕴含在体育课堂之上,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都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24]。学校体育组织的形式越多样,越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则体育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范围越广泛。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应该从课内和课外的每一项体育活动着手,唯有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发掘并注重体育思想政治元素,才能时刻关注并有效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参与态度,使学生形成敢于拼搏、团结互助的精神,进而强化其人际交往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体育精神,为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奠定基础。

3.6 强调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深层教学对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提升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体育教师能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精神和价值观念[25]。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往往取决于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否专业化,体育综合素质是否过硬[26],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影响体育教师建设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能力。教师教学技能和自身素质的培育,归根结底也是对学生的负责。体育是一种身体与头脑共同参与的活动,不能仅流于形式,需要强调体育教师知识与技能的深层教学,这是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的出发点和关键环节。随着体育学科相关知识与技能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体育教师仅凭借自身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显然是不够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体育教师无论是自身学习体育新知识与新技能,还是对学生进行新知识与新技能的传授,都应该尝试利用新的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体育知识技能在深层渗透的基础上实现深度教学。

知识与技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代表着一个教师整体水平的高低[27]。一名综合能力较高的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一定是在不断更新并扩大其知识和技能范围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体育教师知识与技能的深层教学,需要考虑体育教师知识面与技能面的广泛程度,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基础,技能是掌握知识的表现,只有掌握好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体育教师才能在不断调适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表现出可以更好驾驭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

4 结语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自身的创新能力是有很大拓展空间的。对于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提升,也将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变化的过程。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者和实施者,需要发挥其高度的主动创造性,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所蕴含的独特育人功能构建平台和提供支持,这种创新能力大多数会展现在体育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把控上。体育课程作为一种集多样化身体活动在内的学校基础课程,其传递给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基本场域需要回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关注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内容、方法是否有独特的创新点。在进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时,需要将德育资源的创新形式与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与更新链接起来,创设积极的课程思政建设环境,吸引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进而聚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点,扩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面。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技能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