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慕课在群众文化普及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020-11-23秦萍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可能性慕课必要性

秦萍萍

摘要:慕课就它所具备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教学的这一特点,正与文化馆群文培训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相契合。如果将慕课引入群文培训教学中,将大大方便众多学员,让他们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由选择学习课程,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学多久就学多久,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就能解决文化馆群文普及中线下教学常常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慕课;群文普及;可能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230-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161

一、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广泛普及,出现了多种在线教学模式。慕课就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即大规模的开放式的在线课程,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容纳几十或几百个学生的教学模式甚为不同,慕课中一门课程至少可以容纳上万人学习,对学习者、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都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有网络就能让学习者免费学习到世界各地的优质课程。

二、关于慕课及其发展与规模

慕课起源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先由美国的一位知识创新者提出了把计算机作为促进知识迸发的协助工具来加以应用的畅想,并详细阐述了如何把个人电脑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相结合,从而达到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形成了规模效应。2008年,正式确定了“慕课”(MOOC)这一名词,随后互联网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11年底,斯坦福大学在互联网上发布了3门免费课程,仅《机器学习》就有超过10万的世界各地的学生选择并注册了这门课程,2012年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德克萨斯大学也纷纷加入其中。自此,慕课的发展之势不可抵挡,世界各地都在尝试创建慕课课程,人们真正认识到这一新型教学形式的意义。

2013年10月,以清华大学“学堂在线”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为标志,中国慕课时代正式开启。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达5000门,学习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慕课总量、参与开课学校数量、学生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成为世界慕课大国。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提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慕课为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新型形式,慕课具有传统课堂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表现为:慕课使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免费共享,进而提升了整体的教育质量,缩短了教育水平的差距;慕课突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将学习时间和空间更加个性化自由化。慕课的这些优越性正是解决群众文化普及与发展中遇到的教师与课程,时间与地点等实际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如果把慕课引入到群众文化普及中,将会取得可喜成效。

三、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化普及的现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文化馆在“让艺术融入生活,让百姓走进艺术殿堂”的工作思想指导下,为满足各层面、各年龄阶段艺术爱好者的需求,开设了各类艺术培训班。仅南通市北文化中心就有声乐、舞蹈、器乐、书法、美术、茶道、太极拳、戏剧表演、朗诵主持等二十多个艺术培训班,课程丰富多彩,每期学员多达五、六百人。在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公益性辅导培训的质量逐渐提高,开设的课程深受广大爱好者的赞赏,各类班次报名呈现出火爆的局面。

在这里,年轻人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培训,享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提升了生活品味和情趣,圓了自己的艺术梦想。但有时会因为工作与上课时间的冲突,常常不能学完全部课程,这成为年轻学员的遗憾。文化馆艺术培训的良好氛围,给中老年学员提供了一个艺术养老、快乐生活的学习交流场所,在文化馆的学习交流中,他们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幸福指数提升。但也时常因交通不便或身体不适等诸多原因,不能及时赶来上课近而耽误学习。

现阶段,文化馆的艺术培训大都以小规模为主,如钢琴、古筝、笛子等器乐辅导班,均以小课的形式分时分段授课,特别是钢琴课只能一对一或一对二授课,时间短受众面小。古琴和古筝班也因场地限制,一个教室只能摆放十几架琴,一期培训也只能容纳十几位学员。为了让更多学员都能报上名,文化馆只容许每位学员连续上两期培训班。因此,学员们只能达到初级水平,无法继续提升。即使是舞蹈、绘画、书法这样的大课,一个班最多也只能容下三十多位学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员的需求。尽管课程丰富、报名火爆,但因以上诸多原因到课率仍存在不尽人意的现象。这些都成为文化馆艺术普及中的困惑,亟待解决。

随着老百姓对文化艺术的不断追求,需求逐步提高,原有的培训课程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艺术培训班需要不断更新与丰富,就现有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培训班的需求。因此,有些基础性的课程会由一些缺乏教学经验的社区艺术志愿者来担任,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同时也由于文化馆艺术培训属公益培训,政府拨款经费有限,外聘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由此看来,担任文化馆培训的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是良莠不齐,难以为定期开展的众多的公益培训提供可靠的支持与保障。

2020年第一学期,为减少人员不必要的聚集,文化馆特别推出公益艺术培训线上课堂,让我们的专业老师与广大艺术爱好者线上交流。先后拍摄了声乐、美术、吉他、笛子等十多个视频课,每次线上授课招生通知发出后,立刻受到众多文艺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开课之后,每天都有很多新学员要求加入。在授课的微信群里,广大学员对文化馆的线上授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文化馆在疫情期间为提高全民身心健康和文化素养,实实在在做了一件大好事呀。

综上所述,文化馆群众文化培训中存在着:小班授课却不能满足众多学员的需求,课程丰富却因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的束缚不能满足学员的特殊需求,班级繁多却因缺少优秀的老师教学效果良莠不齐。而这些问题如果利用慕课教学则都会一一迎刃而解。疫情期间利用微信群教学取得的初步教学效果,为我们研发群文系统的慕课平台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奠定了基础。

四、慕课在群文普及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如何解决文化馆群文普及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成了当下群文工作者最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慕课就它所具备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教学的这一特点,正与文化馆群文培训中的遇到的问题相吻合。如果将慕课引入群文培训教学中将大大的方便众多学员,让他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由学习课程,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学多久就学多久,得到个性化的选择,那么就能解决线下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问题。

例如:舞蹈乐器班上的老年人常跟不上教学进度,如果他们在慕课平台上学习,就可以放慢学习进度,反复听讲不断练习。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员,就可以在慕课平台上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提高课程,继续提升艺术技艺。众多年轻学员面临着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不能挤出固定的时间来参加培训班学习,如果能利用慕课平台,他们就可以将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安排为专门的艺术课程的学习时间,方便而灵活。

另外,近年来由于城市的扩大,出现了许多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居住的地方相对偏僻,交通不便远离城市文化中心,但他们也向往文化娱乐活动,力求提升生活的质量。如果慕课也能覆盖到这一群体,那么群文普及面将扩大甚广,群文艺术之花将遍地开花结果。

为了提高培训课程的质量,培训班除本馆的专业教师上课外,还聘请社会上知名人士前来上课。仅以笔者供职的市北文体中心为例:我们就聘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书法协会主席张宴老师担任书法班的教师,聘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通大学顾森毅教授来担任美术班的教师,聘请南通大学声音系王娅教授担任声音班的老师。这些外聘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技能,他们的教学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但由于场地限制,教室最多只能容纳三十余位学员,同时还因上课时间的限制,到课率常常不理想,这样优质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很是遗憾。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我们市北文化中心,在其他文化馆也同样存在。据悉南通市文化馆开设的深受广大学员欢迎的烹饪课,聘请市级非遗传承人、南通市烹饪大师张大师前来授课,但每期只有一个班20个名额,张大师的粉丝们都在第一时间网上抢名额,错过了最初的报名时间就要再等下一期。但等到正式上课时,往往因时间和地点的原因会有多名学员缺席,造成优质资源的严重浪费。

由此看来,有必要将慕课纳入群文培训工作之中,它是互联网新时代语境下推动群文工作有效开展的新手段。如果我们将各地文化馆的优课都拍成视频,以慕课的形式授课,就可以解决文化馆小班授课不能满足众多学员的需求,因授课时间和地点不便而缺席,教师良莠不齐,优质课程资源短缺,同时优质课程又不能得到更为有效利用的种种问题及现象。如果有了慕课,学员们就可以不再受区域、时间的限制,在家随时随地就能共享優质教学资源,选修到自己心仪的课程,丰富了精神生活。就此文化馆有必要为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也为早日实现全民艺术普及,提供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

五、慕课教学平台的利用与建设

如何开展群文系统的慕课课程学习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纵观各个现有的慕课平台,结合群文普及中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以人为本,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

首先,可以利用现有的慕课平台,向广大基层群众传授知识与技能,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最有效便捷的途径。只需在现有慕课平台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将优质课程通过网络账号上传到平台上,针对群文系统不同类型的学员设制不同的界面,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专用入口,各类学员均可注册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界面内的任意课程。该界面课程仅有授课视频和讨论环节,没有作业、互评和测验等项目。学员完成规定的学习时间和课程内容后即可申请获得相应的学习证书。

其次,可针对群文系统的特殊情况,在行政部门推动下,联合多家文化馆打造专门的慕课平台,资源共享,专供群文系统的学员使用,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就文化馆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不足以完成,必须协同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探讨拿出有效的对策,才能打造出属于群文系统自己的慕课教育品牌。

另外,各文化馆也可以以馆为单位,利用自己的软件和师资资源自建平台,实现互联网教学。

所设想的三种慕课平台建设的模式各有所长,无论哪种都能够适用于群文系统的培训及教学,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当下,创设多形式的学习新格局更显尤为必要,我们群文工作者和广大的学员都期待着这一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车延,张小山.慕课的发展现状分析[J].成都工业学院报,2017(12).

猜你喜欢

可能性慕课必要性
观念可能性与现实可能性
小学数学《可能性》智慧教育案例设计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