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创作中的自然之妙与艺术之美

2020-11-23赵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

赵莉

摘要:中国艺术博大深沉,其艺术创作关乎多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主要从人、自然界、山水画、花鸟画、园林艺术、艺术生活等六方面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中国艺术的生成规律以及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从而在艺术发生学角度对自然与艺术的生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艺术创作;自然之妙;艺术之美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18-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12

中国书画艺术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现实存在,从形神气韵为一体的人文体系之美中展现情感,是中国数千年辉煌历史的文明见证。而美的形态具有多样性,可以是现实的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等等。但艺术创作中的美的形态,主要是通过艺术构思中所意会到的心灵之美而生发出来的,其具体关切到自然之妙与艺术之美。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论述。

一、人与大自然和谐美

老庄哲学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美的感受通常是指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一种主观感受。这里的“大美”是说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是最壮丽的,也是最为微妙的。中国古称“华夏”、“中华”就是大而繁盛的灿烂之意。人与生俱来就有审美的欲求和能力,但具体到每一个人来说侧重点不同,原因不同。对此,人们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比如孔子就喜欢自然美,乐意游赏自然风景之中,特别是见大水必观之。而这些“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观念在古代上层社会、知识分子阶层中较为普遍,这是因为它合乎他们的审美观念。据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常以自然美教育学生,赞赏学生们春日郊游,体察民情。由此也开创了以自然美为核心进行美育的先河,此后历代教育家无不以此为基础,多有发挥。例如汉代名儒董仲舒著有《山川颂》,发挥了这种美育观,更有甚者,亲率弟子登临潼关,观雄关漫道,以显示和培养其壮凌云之志。

这种在日常生活与游览中所形成的欣赏自然美的意趣,也直接促使人在优美的自然之中去感受和陶冶优美的心性。古代书院和为学子提供学习便利的寺院道观,就多设立在山水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之中。如江西九江庐山脚下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河南省郑州登封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等就是如此,这也成为艺术创作的策源之地。尽管古今中外不同艺术创作在有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和区别,甚至是分野显著。例如中国绘画首先讲“气韵生动”,讲意境,重视笔墨与抒情写意,追求诗情画意。石涛就提出画家必须走进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使自己与山川神遇而迹化,要抒发自己对于大自然的亲切感受。而西方绘画讲究主题、气氛、色调等因素。因此中国人所画花鸟是自然中有生命的花,生长着的草,飞翔鸣叫的鸟与自由的活鱼,而不是摆放着的死鸟死鱼,或是一枝两朵插在花瓶中的花,甚至是枯萎许久的干花。所以,中国画接近文学、书法,诗书画印结合,而油画接近雕塑。中国画重线,以线为主。刚健雄伟、奔放缠绵,纵横骋驰,又可拖泥带水,干湿浓淡直至渲染泼墨泼彩,变化无穷;西画以体面为主,明暗冷热变化丰富。事实上,东西方两种艺术形式并无本质上的高低之分,只不过是中国绘画不是孤立的看对象,注重意境表达,而两大艺术体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二、自然之美和山水画

人们既喜爱大自然中的山水与花鸟等物的如画之美,同时又钟情于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艺术凝练之美。山水诗、山水画是在六朝时期的晋宋就开始萌生,而山水画的倡导者宗炳和王微就生活在這一时期。宗炳善书画,好游山水之间,并图之于壁,尽管年老有病,不能再到山中游赏,也面对山水画作卧以游之。写有《画山水序》一文,影响渐广,而“卧游”一说便成为欣赏山水画的代名词。宗炳把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与佛道游心物外的观念融合为一,使之成为欣赏自然之美的基本思想,也为山水画与地图作了区分。山水画是以“畅神”为旨归的,所谓“神之所畅,熟有先焉!”自然的美能使人感到心情非常愉快舒畅,便可陶醉其中。而王微则认为“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哉!”他感受到春天、秋天的山水美景,所给人的精神享受要比钟磬音乐还要美得多。

魏晋时期山水的自然美和山水画为何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深入思考呢?究其首要原因在于当时战乱日久,社会动荡不堪,而道佛思想流行于世,人们普遍向往清静安定的生活,愿意置身于山水自然环境之中享受自然的美,渴望由自然所唤起一种超越人世烦恼的自由感,从而得到些许的宁静。而这也是对自然山水之美所流露出来的一种最为贴切的本我感受。中国山水画自从产生伊始就是人们崇尚自然、怀念自然、回归自然的产物,起到悦目畅神、陶冶性情的作用。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独立而成熟青绿山水画作,其主题就表现了人们寄情山水的游赏之景。唐玄宗想看嘉陵山水,便让吴道之前往图写其貌,并绘于大同殿墙壁之上。唐代时描写自然美景的山水画也是宫殿寺观建筑壁画的重要内容与主要题材,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当时两京地区的寺庙道观中就有张璪、毕宏、朱审、杨庭光、李昭道等人画的山水壁画,甚至是还杜撰有李思训与吴道之图写嘉陵江山水的故事流传,由此可见当时山水画的创作之盛。

北宋时有僧人请文同在方丈室的墙面上画墨竹,并对他人说“:吾使游人见之,心自清凉,此君盖替我说法也”。这也是受山水画启发,体会到自然之美怡悦性情的妙。宋代人郭熙认为山水画盛行的社会原因,是解决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矛盾,即“君亲之心两隆”与“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间的矛盾冲突,同时也抚平了文人士大夫忙于作官而又想畅游山水之间的矛盾心理。因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山水花鸟的艺术美思考及相应的美术创作发展起来,而后宋元时期的遗民画家与文人不满异族统治,也从事山水花鸟画创作,多有表现自然美的优秀作品流传至今。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艺术创作说明
“融合”不等于“覆盖”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黄河口芦苇画的文化生态环境研究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真丝手绘创作——丝绸上的奇光异彩
浅谈戏剧灯光创作中的观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