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研究

2020-11-20张春芝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细菌性阳性细菌

张春芝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六病区,河南 南阳 4730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属于儿科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咽痛、鼻塞、流涕及干咳等。可并发支气管炎或致使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加重,严重者甚至可发生细菌性肺炎或病毒性肺炎,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进而影响其正常发育、成长,故早期对AURI 作出准确诊断,及时给予患儿有效干预,对促进AURI 良好转归、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1-3]。近年来随着免疫酶、免疫荧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血清相关因子可明确病原,进而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4-5]。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鉴别细菌及非细菌感染的蛋白质,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在严重真菌、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时,其在血液中的水平会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过敏时其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具有吞噬细菌、预防疾病等重要作用,其水平的升高通常表明体内存在炎症。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可与多糖反应的蛋白质,在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发生损伤等炎性刺激时由肝细胞合成,故细菌感染后其在血液中浓度显著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6]。本研究探讨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检测对AURI 阳性检出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2 月至2017 年3 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7 例AURI 患者,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41 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6例,另取同期本院43 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男性23 例,女性18 例;年龄3~12 岁,平均(7.59±3.15)岁。非细菌感染组男性26 例,女性20 例;年龄4~12 岁,平均(7.84±3.01)岁。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19 例;年龄3~12 岁,平均(7.67±3.25)岁。纳入标准:①细菌感染组及非细菌感染组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儿科学》中AURI 临床诊断标准[7];②年龄≤12 岁;③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纳入研究前48 h 内服用抗生素;②合并呼吸系统以外感染性疾病;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有免疫抑制剂使用史。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 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相关指标检测 抽取晨起时空腹状态下静脉血2 mL,3 000 r/min 离心15 min 后取上层血清置于-20℃冰箱中冷藏待检。PCT 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CRP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仪器为日立H7600 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BC 测定采用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XT-1800i 血液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2 各指标阳性判定范围[8]PCT>0.5 μg/L,WBC>10×109/L,CRP>10 mg/L,联合检测中任一指标阳性则判定为阳性。

1.2.3 分组治疗 给予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患儿抗病毒、解热镇痛、镇咳及退热等对症治疗。有细菌定植、呼吸道分泌物中粒细胞增加,且病程>7 d 者适当使用抗生素,共治疗3~7 d。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LSD-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3 组血清PCT、WBC 及CRP 水平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血清PCT、WBC 及CRP 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且非细菌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各指标阳性检出率比较

细菌感染组PCT、WBC、CRP 及PCT+WBC+CRP 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 组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

表1 3 组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

表2 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各指标阳性检出率比较 [n(%)]

2.3 3 组治疗后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3 组治疗后血清PCT、WBC 及CR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细菌感染组治疗后血清PCT、WBC 及CRP 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且非细菌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3 组治疗后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

表3 3 组治疗后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

3 讨论

AURI 是临床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起病急、发病率高、具有传染性,是威胁患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细菌及病毒是引起AURI 的主要病原体,由于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在治疗上存在本质的差别,为避免抗生素滥用、提高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对病原体进行准确判断至关重要[9]。传统病原体检测时间长、费用高,容易导致患儿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延误病情,进而增加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患儿预后改善[10-11]。因此,寻找一种可靠、有效的指标对细菌性感染及非细菌性感染进行鉴别诊断,对提高AURI 诊断准确率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选择血清PCT、WBC 及CRP 作为诊断AURI 的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血清PCT、WBC及CRP 表达水平表现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提示PCT、WBC 及CRP 在AURI 诊断细菌与非细菌感染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PCT 主要由甲状腺C 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属于降钙素前体激素,最早在肝脏中发现,随着近年来不断深入地研究,临床逐渐发现其在其他器官中也广泛存在。正常代谢时,甲状腺C 细胞分泌产生具有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在严重细菌感染时PCT 水平可显著上升,在此过程中细菌内毒素具有关键性的诱导作用,因此PCT 可作为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标记,其已广泛应用于血液肿瘤科、麻醉科、内科及感染性疾病监测中,在AURI 病情预测、预后评估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姚冬云等[12]研究中就明确指出,PCT 在细菌及非细菌感染鉴别诊断中具有高敏感性及高特异性。WBC 是包括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在内的一类细胞,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在病菌入侵机体时,WBC 经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并集中于病菌入侵位置,将其包围、吞噬,提示WBC 高于正常值时,机体有极大可能存在炎性反应。此外病毒入侵所致的感染,WBC 通常不升高或升高呈缓慢、幅度较小的状态。郑文等[13]研究发现,WBC 病理性增高应当引起临床极度重视,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对疾病进行分析判断,在机体遭受急性细菌性感染后,WBC 可迅速升高,且其升高水平与感染程度成正比,故在患者出现咳嗽、发热及感冒等症状时,临床医师可通过WBC水平对上述症状是否由细菌性感染引起作出初步判断。但也有研究指出,WBC 易受外界刺激、应激反应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故单独检测WBC无法进一步明确AURI 是否由细菌性感染引起,通常联合其他血清学指标以提高AURI 诊断效能[14]。CRP 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也是炎性反应的重要标志物,主要合成于肝脏,在健康机体中表达相对较低。机体存在感染时,炎性细胞浸润使内源性递质大量释放,进而刺激肝脏合成CRP,导致血液中CRP 水平明显升高。目前CRP 水平检测已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诊断、术后感染预测、抗生素疗效评估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显著疗效。毕永春等[15]研究中指出,血常规联合CRP 检测可提高AURI 诊断准确度,进而为患儿治疗时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本研究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WBC 及CRP 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充分佐证了联合PCT、WBC 及CRP 水平检测有利于提高AURI 诊断效能。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细菌感染组PCT、WBC及CRP 单项检测阳性率和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有差异,且经治疗后细菌感染组及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WBC 及CR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CT、WBC 及CRP 可作为AURI 诊断及感染类型鉴别的重要指标,且随着患儿病情的良好转归,患儿血清PCT、WBC 及CRP 逐渐恢复正常,提示上述指标在AURI 病情评估中亦具有重要作用。AURI 患儿治疗后血清PCT、WBC 及CRP 与健康儿童仍具有一定差异,可能与其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恢复、仍有轻微炎性反应存在等相关。

综上所述,血清PCT、WBC 及CRP 水平检测可提高AURI 阳性检出率,为疾病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但本研究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选取样本量少,未对病例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故仍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观察时间作进一步分析探讨。

猜你喜欢

细菌性阳性细菌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细菌大作战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细菌大作战
细菌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