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测脑状态指数与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损害程度及意识状态的关系分析

2020-11-20李玲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程度

李玲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河南 新乡 453000)

颅脑外伤属于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交通意外、高空坠落以及暴力打击均是引起颅脑外伤的重要原因,患者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1]。目前,临床医师主要通过生命体征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瞳孔大小变化状况进行患者意识状态的判断[2]。其中GCS 是临床上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损害程度及意识状态评估的广泛手段之一,然而该方式无法较好地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GCS 需要专业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医师或专科护理人员完成,普通的医务人员通常不具备上述能力。同时,医师采用GCS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频数有限,无法实现对患者的实时动态监测。因此,采取积极有效、可对患者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可为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判断、治疗干预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作用[4]。本文分析监测脑状态指数(CSI)与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损害程度及意识状态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0 例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男157 例,女103 例;年龄19~74 岁,平均(46.23±16.23)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3 例,高中及以上137 例;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98 例,高空坠落伤62 例,压砸伤43 例,暴力打击伤39例,其他18 例。纳入标准:①所有观察对象均有明显的脑外伤史;②入院前均未接受药物治疗;③年龄≥18 周岁;④受伤至就诊时间≤24 h。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②有恶性肿瘤者。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①采用GCS 评估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损害程度,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脑功能损害程度越低[5],由本院3 名经验丰富的脑外科医师通过双盲法进行评估。②意识状态区分标准:GCS 评分15 分记为清醒,13~14 分记为嗜睡,9~12 分记为模糊,6~8 分记为浅昏迷,3~5 分记为昏迷,3 分以下记为深昏迷。3 名医师在进行意识状态判定过程中,若出现判定结果不同的情况,则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患者的意识状态。若3 名医师的意识判定结果均存在差异,则放弃对该患者的观察。③采用脑状态监测仪对所有患者的CSI 值进行检测,使用仪器为UP-8000 型意识水平多参数监护仪,购自丹麦丹密特公司。通过数据线将上述仪器的子机连接于患者的前额部、颞部以及耳后乳突部的电极片上,从而获取患者的相关自然脑电信号,通过模糊逻辑分析器导出CSI 量化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并将所获取的数据经由无线信号传导至脑状态检测仪主机,由此获取实时监测图像。对每例患者进行连续10 min 的监测,检测频率为1 次/min,取平均值作为其CSI 检测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意识状态患者的GCS 评分以及CSI值,分析颅脑外伤患者CSI 值与GCS、意识状态的相关性,并做CSI 值诊断不同意识状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CSI值与GCS、意识状态的关系予以Pearson 相关性分析;CSI 值诊断颅脑外伤患者意识状态的能效予以ROC 曲线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意识状态患者GCS 评分比较

意识状态为清醒至深昏迷患者的GCS 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意识状态患者GCS 评分比较 (,分)

表1 不同意识状态患者GCS 评分比较 (,分)

注:1) 与清醒比较,P<0.05;2) 与嗜睡比较,P<0.05;3)与模糊比较,P<0.05;4)与浅昏迷比较,P<0.05;5)与昏迷比较,P<0.05。

2.2 不同意识状态患者的CSI 值比较

意识状态为清醒至深昏迷患者的CSI 值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意识状态患者的CSI 值比较 ()

表2 不同意识状态患者的CSI 值比较 ()

注:1) 与清醒比较,P<0.05;2) 与嗜睡比较,P<0.05;3)与模糊比较,P<0.05;4)与浅昏迷比较,P<0.05;5)与昏迷比较,P<0.05。

2.3 颅脑外伤患者CSI 值与GCS、意识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颅脑外伤患者CSI 值与GCS 评分、意识状态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颅脑外伤患者CSI 值与GCS、意识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2.4 CSI 值诊断不同意识状态的ROC 曲线面积

经ROC 曲线分析,CSI 值诊断清醒至深昏迷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CSI 值诊断不同意识状态的ROC 曲线分析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6],患者意识状态的准确评估和实时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床旁神经系统体检的方式实现对患者意识状态的评估[7]。然而,上述评估方式主要依赖医务人员的主观经验,且无法实现实时监测[8]。有报道显示,颅脑外伤尤其是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是其康复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准确评估该类患者的意识状态,通过动态监测可达到评估预后的目的[9]。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通过脑状态监测进行昏迷深度的量化,同时完成脑功能损害程度的实时监测[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意识状态为清醒至深昏迷患者的GCS 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说明了随着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由清醒逐渐转向深昏迷,其GCS 评分随之降低,临床工作中可通过GCS 评分判断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状态。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GCS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脑功能损伤程度,而随着脑功能损伤程度的不断增加,患者的意识状态势必随之变差[11]。然而,GCS 评分的可靠性主要依赖于评价者的主观经验,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12]。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可通过检测颅脑外伤患者的CSI 值,继而评估其意识状态。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脑功能状态检测仪主要是通过自适应的神经模糊推论系统进行患者脑电信号的分析,进一步获取CSI 值反映患者的意识状态,其具有实时监测患者意识状态变化的优势[13]。另外,本研究结果中,颅脑外伤患者CSI 值与GCS、意识状态均呈正相关关系。程锦珍等[14]的报道结果也证实了CSI 值与GCS 评分密切相关,与本研究结果类似。说明CSI 值与颅脑损伤患者的GCS、意识状态均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检测CSI 值来反映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损害程度及意识状态的情况。本研究经ROC 曲线分析提示了CSI 值可作为有效诊断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的指标之一,但对意识状态为模糊的诊断灵敏度最低。究其原因可能和GCS 评分的精准度有关,意识状态为模糊的CSI 分布区间的调查主要源自GCS 评分结果,从而使得模糊与嗜睡及浅昏迷CSI 的灰区重叠较多,影响了诊断效率[15]。

综上所述,CSI 指数与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损害程度及意识状态存在密切相关,可通过对CSI指数进行监测来诊断脑功能损害程度。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程度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