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靓丽乳菇一、二级种培养基碳源氮源筛选

2020-11-19徐彦军毕道金许乃红

种子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玉米芯氮源松针

刘 萍,徐彦军,严 飞,毕道金,许乃红

(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 550025; 2. 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贵阳 550025; 3.道真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道真 563500; 4.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 镇远 557700)

靓丽乳菇(Lactariusaurantiacus)是松乳菇(Laclariusdeliciosus)橙黄色种类,贵州又称松菌、松毛菌,属担子菌门,红菇目,红菇科,乳菇属的一种大型真菌[1],易与松树等形成外生菌根食用菌[2],是贵州传统食用的野生食用菌[3],具有药用食用的双重价值和经济价值[4]。由于菌丝脱离共生树种的根系不能形成子实体,目前还难以实现人工栽培[5]。课题组对靓丽乳菇一、二级菌种培养基设置不同的碳源和氮源配方,研究靓丽乳菇菌丝生长情况,以期为靓丽乳菇菌种制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2018年4月,课题组在贵州省镇远县羊场镇龙洞村采集靓丽乳菇子实体,在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菌种分离,在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实验室纯化培养。

1.2 试验地点

本试验在贵州大学农学院园艺实验室和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松乳菇基地进行。

1.3 试验方法

1.3.1一级种培养基不同碳源、氮源设计及接种培养

1) 一级种不同碳源培养基配方

处理1: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0.5 g、酵母膏2 g、松针水1 000 mL;

处理2:胡萝卜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0.5 g、酵母膏2 g、松针水1 000 mL;

处理3:绿豆芽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0.5 g、酵母膏2 g、松针水1 000 mL;

处理4:番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0.5 g、酵母膏2 g、松针水1 000 mL。

2) 一级种不同氮源培养基配方

处理1:马铃薯200 g、豆饼2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0.5 g、松针水1 000 mL;

处理2:马铃薯200 g、蛋白胨2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0.5 g、松针水1 000 mL;

处理3:马铃薯200 g、牛肉膏2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0.5 g、松针水1 000 mL;

处理4:马铃薯200 g、硝酸铵2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磷酸二氢钾0.5 g、松针水1 000 mL。

3) 制斜面培养基,接种培养

一级种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制作时,按各配方制作成试管斜面培养基,无菌操作接入靓丽乳菇菌种后,置于25 ℃恒温箱培养,观察记载靓丽乳菇一级菌种在不同碳源、氮源试管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情况。每个处理接种5支试管,3次重复。

表1 一级种配方碳源对比各处理菌丝生长发育情况

1.3.2二级种培养基不同碳源、氮源设计及接种培养

1) 二级种不同碳源培养基配方

处理1:松木屑45%、麦粒35%、麸皮18%、糖1%、石膏粉1%、松针水20%、含水量60%;

处理2:松木屑45%、玉米芯35%、麸皮18%、糖1%、石膏粉1%、松针水20%、含水量60%;

处理3:松木屑45%、棉籽壳35%、麸皮18%、糖1%、石膏粉1%、松针水20%、含水量60%;

处理4:松木屑45%、可溶性淀粉35%、麸皮18%、糖1%、石膏粉1%、松针水20%、含水量60%。

每个处理接种5袋,3次重复。下同。

2) 二级种不同氮源培养基配方

处理1:松木屑45%、棉籽壳35%、麦麸18%、糖1%、石膏粉1%、松针水20%、含水量60%;

处理2:松木屑45%、棉籽壳35%、高粱面18%、糖1%、石膏粉1%、松针水20%、含水量60%;

处理3:松木屑45%、棉籽壳35%、米糠18%、糖1%、石膏粉1%、松针水20%、含水量60%;

处理4:松木屑45%、棉籽壳35%、大豆粉18%、糖1%、石膏粉1%、松针水20%、含水量60%。

3) 装袋、灭菌,接种培养

二级种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制作时,按各配方比例称取培养料主料、辅料,充分拌匀,调节含水量至60%,装入12 cm×24 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300 g,用机械免锅炉灭菌锅LGB-1500*4500灭菌2 h,冷却到30 ℃以下接种。每个处理接种5袋,3次重复。接种完将菌包放入人工气候箱,保持温度25 ℃,相对湿度65%~70%,避光培养。

1.4 测定项目

在对靓丽乳菇菌丝体连续培养5 d之后,根据菌落边缘,将起始线画在试管或菌袋上。之后以3 d为一个阶段,对菌丝生长潜力(颜色,密度,生长潜力,菌落边缘均匀性)进行观察并记录。待一级种菌丝充满试管,二级种菌丝充满菌袋后,用较粗不易水溶的签字笔画终止线。测量菌丝体的平均长度和满管(袋)天数。

一级种和二级种接种长满后测量数据,从菌丝的中心到生长的最远端测得的半径长度作为菌丝生长的长度,再除以菌丝满管或者满袋的时间得出菌丝日均生长速度。

菌丝体生长速率(mm·d-1)=菌丝体长度/菌丝生长期。

1.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软件和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级种培养基中靓丽乳菇菌丝的生长情况

2.1.1一级种不同碳源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1可知,不同碳源之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由快到慢依次为马铃薯(1.93 mm·d-1)、紫番薯(1.77 mm·d-1)、绿豆芽(1.32 mm·d-1)、胡萝卜(0.83 mm·d-1)。经多重比较,靓丽乳菇菌丝在马铃薯培养基的生长速度与紫番薯培养基差异不显著,而与绿豆芽培养基、胡萝卜差异显著;靓丽乳菇菌丝在紫番薯培养基上生长速度与胡萝卜培养基、绿豆芽培养基上差异显著。靓丽乳菇菌丝生长速度在胡萝卜培养基和绿豆芽培养基上差异显著。表明靓丽乳菇在以马铃薯和紫番薯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速度较快。

从菌丝颜色看,靓丽乳菇菌丝在马铃薯和胡萝卜培养基中,萌发期为白色,满管后为白色间淡黄色;而在紫番薯和绿豆芽培养基中,萌发期为白色,满管后为白色间黄色。

从菌丝长势看,在马铃薯和紫番薯培养基中,靓丽乳菇菌丝浓密、粗壮,生长势较强,紫番薯培养基菌落边缘不整齐,比马铃薯培养基稍差;在胡萝卜、绿豆芽培养基上靓丽乳菇菌丝表现为菌丝密、细,长势稍差。

综合来看,靓丽乳菇一级种培养基以马铃薯作碳源较好。

2.1.2一级种不同氮源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2可知,靓丽乳菇菌丝在以蛋白胨和牛肉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势较强,在NH4NO3为氮源的培养基上长势弱。从菌丝颜色看,豆饼和NH4NO3培养基上为萌发期白色,满管白色间黄色;蛋白胨、牛肉膏培养基上为萌发期白色,满管白色间淡黄色。菌丝生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蛋白胨(1.06 mm·d-1)、NH4NO3(0.93 mm·d-1)、豆饼(0.58 mm·d-1)、牛肉膏(0.56mm·d-1),经多重比较,蛋白胨和NH4NO3培养基之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豆饼和牛肉膏培养基之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但NH4NO3菌丝密、细,菌落边缘不整齐,长势弱于蛋白胨。表明靓丽乳菇一级种培养基以蛋白胨为氮源较好。

表2 一级种配方氮源对比各处理菌丝生长发育情况

表3 二级种培养基碳源对比配方中菌丝生长情况

表4 二级种不同氮源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情况

2.2 二级种培养基靓丽乳菇菌丝的生长情况

2.2.1二级种不同碳源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3可知,靓丽乳菇菌丝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中菌丝满袋时间由快到慢依次为玉米芯(35 d)、淀粉(37 d)、棉籽壳(39 d)、麦粒(41 d)。各培养基中菌丝颜色,除淀粉培养基为白间褐黄外,其余都为白间黄。菌丝长势最弱为淀粉培养基,麦粒、玉米芯以及棉籽壳培养基上的菌丝长势相当。

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玉米芯(0.39 mm·d-1)、淀粉(0.32 mm·d-1)、棉籽壳(0.29 mm·d-1)、麦粒(0.21 mm·d-1),经多重比较,玉米芯碳源培养基与麦粒碳源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其余各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表明靓丽乳菇二级种培养基以玉米芯为碳源较好。

2.2.2二级种不同氮源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4可知,靓丽乳菇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中菌丝满袋时间由快到慢依次为麦麸(35 d)、高粱面(37 d)、大豆粉(37 d)、米糠(38 d)。各处理菌丝生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麦麸(0.44 mm·d-1)、高粱面(0.36 mm·d-1)、大豆粉(0.36 mm·d-1)、米糠(0.31 mm·d-1),麦麸为氮源的培养基中靓丽乳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经多重比较,不同氮源培养基之间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麦麸和高粱面培养基菌丝长势强,大豆粉和米糠培养基菌丝长势稍差。综合看,麦麸和高粱面作靓丽乳菇二级种培养基氮源较好。

3 讨论与结论

3.1靓丽乳菇在以马铃薯和紫番薯为碳源的一级种培养基中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势较强,而胡萝卜、绿豆芽为碳源的一级种培养基稍差。综合比较,靓丽乳菇一级种培养基以马铃薯作碳源较好。

3.2靓丽乳菇菌丝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一级种培养基中生长势较强,生长速度最快,靓丽乳菇一级种培养基以蛋白胨为氮源较好。

3.3靓丽乳菇菌丝在以玉米芯为碳源的二级种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生长势强,可能与玉米芯含糖量较高有关,靓丽乳菇二级种培养基以玉米芯为碳源较好。

3.4靓丽乳菇在不同氮源二级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但麦麸和高粱面培养基菌丝长势强,大豆粉和米糠培养基菌丝长势稍差。综合看,麦麸和高粱面作靓丽乳菇二级种培养基氮源较好。

猜你喜欢

玉米芯氮源松针
口干尿黄吃玉米芯
不同产地玉米芯的持水率及其相关性分析
松针扫把
溥心畲山水画谱(九)
玉米芯发酵巧作牛饲料
松针是另一种时间
去除脐橙白皮层的产酶培养基优化
得闲爱搓玉米芯
拉曼光谱分析有机氮源促进乙醇发酵的机制
松针茶风味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