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明代南京夫子庙地区的青楼文化
——基于江南贡院与青楼共生关系的考察

2020-11-19

长江丛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青楼贡院妓院

/南京市金陵中学

一、前言

六朝古都南京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也是明代王侯将相与才子佳人的聚集地。秦淮河流经的夫子庙地区,不仅坐落着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之一江南贡院,众多名人如郑板桥、李鸿章等由此走上历史舞台;而且分布着鳞次栉比的青楼妓院,深藏着以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等才艺名妓为代表的“秦淮八艳”。

二、贡院与妓院铸就青楼文化

贡院是中国科举文化的产物,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江南各地学子往往集中于南京进行考试,因为这里有南方最大的考场——江南贡院。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时期的1168年,由当时的知府史正志倡导所建。起初,这里仅供县、府学生考试之用,占地面积不大。进入明代以后,江南贡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并成为乡试的考场。明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四试”,即“院试、乡试、会试(以及殿试)”,分别可以考取“秀才、举人与进士”。乡试三年一次,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乡试一次三场,一场三日,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又称“解元”。在江南贡院,众多学子通过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科举时代800多名状元中,半数以上出自江南贡院,众多历史名人如郑板桥、李鸿章、唐伯虎、吴承恩等由此走上历史舞台。

妓院在明代又被称为“旧院”或“青楼”,开设在“桨声灯影”的秦淮河边,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地区,是南京青楼文化的发轫地,《秦淮志序》这样记述:“秦淮之地,金陵一衣带水耳。秦淮之事,金陵一北里平康耳。顾自明初设教坊司以来,而青楼管弦,风流不歇,绵历乃逾数百年。”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等才艺名妓曾盛极一时,在文化氛围的氤氲下,秦淮名妓个个都是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比如柳如是,沈虬《河东君传》就说她:“知书善诗律,分题步韵,倾刻立就;使事谐对,老宿不如。”民国史学大家陈寅恪著有《柳如是别传》,对其评价颇高。精通音律的李香君、诗文奇绝的董小宛,以及擅长丹青的马湘兰等,其才艺及涵养均非常人能及。

贡院与青楼的共生,造就了繁盛的青楼文化:每到乡试之时,江南各地的考生纷至沓来,聚集于江南贡院附近,其目的不仅是想高中举人,也是慕名前往繁华的旧院一游。《板桥杂记》曾记叙:“旧院与贡院约遥对,仅隔一河,原为才子佳人而设。逢秋风桂子之年,四方应试者毕集,结驷连骑,选色征歌,转车子之喉,按阳阿之舞,院本之笙歌合奏,迥舟之一水皆香,或邀旬日之欢,或订百年之约,蒲桃架下,戏掷金钱;芍药栏边,闲抛玉马,此平康之盛世,乃文战之外篇。”①《板桥杂记》以记载妓院韵事出名,其中“车子、阳阿”都是当时的名妓,在余怀笔下,旧院并非乌烟瘴气之地,而是一个“笙歌合奏、一水皆香”的文人雅集之处。不论是箫管琴瑟,还是各种美食佳肴,皆为上品;部分名妓居之陈设更是别出心裁,奇石幽竹,香烟缭绕,富有园林情调,宛如人间仙境。②由此看来,在科举考试期间,如何在“文战”之外,用个人才华来吸引名妓,成为江南才子的“情战”。

三、明代青楼文化兴盛之因

按理说,自古读书成才不易。寒窗苦读数十载,红袖添香几度秋。但在明代,参加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在参加科举考试之余,往往流连于花街柳巷,与艺伎缠绵,在青楼弹琴作赋、纵论国事,演绎出独具特色的青楼文化。青楼文化兴起于明代南京城南夫子庙地区,其原因何在呢?

首先,这与明代君主的特殊喜好直接相关。在定都南京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初提倡在秦淮河畔开设官营妓院,据《五杂俎·地部一》所载:“太祖于金陵建十六楼,以处官伎。”③此举本意是吸引商贾消费,增盈国库。不料商贾不曾前往,倒是朝廷百官竞相涌去,难以自拔,以至出现“百官争嫖”的景象。无奈之下,朱元璋下达禁娼令,关闭官营妓院。但官令却无法遏制市场需求,私营妓院应运而生。到正德年间,明武宗皇帝追求声色犬马及情爱之欢,不再限制妓院开设,由此各类青楼如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1519年秋,明武宗南巡金陵,教坊司为取悦皇帝,精心挑选十名乐妓相陪,这真是正中皇帝下怀,于是歌舞升平,欢饮达旦。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南京秦淮河畔成为青楼文化盛行之地,而将妓院开设在考场对面,正迎合了上至皇帝、下至考生的闲情雅趣。

其次,这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明代南京是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私营妓院的发展。在古代,河流成为沟通区域经济往来的动脉,南京城南的秦淮河两岸,人潮拥挤,辐辏云集,具有极大的消费潜力。商人选择在贡院附近开青楼,眼光极为独到。每当乡试之时,各地考生从四方八方赶来。据统计,江南贡院在规模最大时拥有20644间考棚,前来应试的人数可想而知。古代学子赶考之时为何又热衷于逛青楼呢?这是因为,学子出门赶考应试,往往要花费数月时间,他们终日面对黄灯青卷,与诗书为伍,与孤寂为伴,故而在闲暇之余,特别祈期待来一场“你侬我侬”的“艳遇”,青楼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⑤再加上在封建礼制下,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很少有伴侣选择权。学子出门赶考,在逃离家庭管束后,于青楼挑选钟爱的女子,既不用承担道德负担,又是一种自由的抒发,毕竟“妓女与以‘家庭为主’的妻子不同,可以成为自由恋爱的对象”。⑥由此,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不时在秦淮河畔上演,青楼文化开始兴起。

最后,青楼因营造出的独特公共空间而倍受各类学子及文人喜爱。在青楼之中,有才华的名妓在挑选男子时,不仅仅看重身份或钱财,也要考察其是否文采出众。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腰缠万贯,还是贫困潦倒,所有文人在旧院中地位是平等的,只有才华出众者才可能获得佳丽青睐。如旧院中有不少熟捻丝弦、能歌善舞的乐妓,如对音乐一窍不通,即便钱财无数,也难得到乐妓爱慕。与之相对,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却可能凭借满腹经纶而俘获佳人芳心。而那些精通诗词书画的妓女,恰恰是文人学子们指点江山、谈古论今的“红颜知音”。由此看来,在青楼之中,才子与佳人相怜相惜,相识相爱,构筑起独具特色的青楼情爱文化。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文人流连青楼看作一种放荡行为,因为文人与妓女的交往并非仅仅是“身体交易”,而且有着丰富的情感交流。如“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便迎娶秦淮名妓董小宛为妾,并在其早逝后,将二人缠绵的生活点滴形于笔墨,写成《影梅庵忆语》,字里行间,真切感人,据说这还启发了曹雪芹对《红楼梦》的写作。⑦

实际上,才子与佳人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难以分离的叙事话题。古往今来,正是那些名妓勾起了诗人的无限遐思和如泉灵感,致使他们用笔墨创造了不少诗词佳作,流传下不少佳话。比如今天秦淮河上的“桃叶渡”,就来自于一个历史典故——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同为书法家的王献之,因在渡口接送爱妾桃叶,而为她作了一首“桃叶诗”,其中一句写道:“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不仅如此,经过妓女和妓院的传播,新的文学和艺术形实,比如诗、词、曲都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以昆曲为例,青楼女子作为昆曲最重要的演绎群体,能够将文人雅士创作的作品以乐曲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推动了昆曲的发展。

四、青楼文化折射封建社会之弊

明代南京城南夫子庙地区,贡院与妓院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共生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殊难分解,由此营造出久负盛名的青楼文化。妓院需要文人来养活,文人也需要妓院来消遣。文人热衷寻访旧院,相应地刺激和促进了青楼的发展和繁荣,并谱写出一曲才子佳人的艳歌。⑧青楼通过吸引文人才子而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文人才子对于青楼旧院的眷恋也铸就了内涵丰富的青楼文化。

不过,从这种盛极一时的青楼文化中,也不难发现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束缚。在贡院举行的科举考试,是无数贫寒阶层打破阶层束缚、进入上层社会的有效途径,它为封建统治者培育了众多具有管理才干的政府官员及其他方面的专业人才。⑨但在历朝历代,科举取士仅限于男性,贡院大门对于女性永远关闭。于是,一些女性即便才华满腹,也只能在青楼中展示。“秦淮八艳”之所以出名,不仅是因其有沉鱼落雁之貌,更因为她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知识与才华将她们与一般妓女区分开来,也由此吸引着无数朝廷百官与文人学子流连忘返。殊不知,还有更多良家女子,既不能通过接受教育而出人头地,也难以掌握某种技能而养家糊口,在失去人身自由后辗转沦落到青楼,境遇悲惨。正如曹雪芹所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即便是历史上大红大紫的名妓,能够得以善终的又有几人?

当然,对于文学作品中被浪漫化的青楼文化,其实应辨证看待。如果说在明初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开设妓院是经济繁荣下的社会需求,那么在明末国运日衰、民生凋敝状况下,文人学子仍回避现实、寻欢作乐,无疑是社会风气败坏的表现。唐代诗人杜牧就曾撰诗:“烟笼寒云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实,商女可怜不可恨,可恨的是那些即便亡国却依然醉生梦死的人。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写了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才子侯方域的爱恨情仇,揭露出明代晚期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还常将国家兴亡之责怪罪到女性头上,并提出“红颜祸水”的论调。《明史·流贼》这样记叙: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掳走,冲冠一怒为红颜,最终迫使其与李自成反目,从而投降清军,造成清军入关的结局。但作为秦淮名妓的陈圆圆,真的为明朝败亡负责吗?不妨看看鲁迅先生的评论:“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可见,“红颜祸水”的论调不值一驳,它充分反映出妇女在封建男权社会中的从属地位。

综合而言,青楼文化在南京夫子庙地区兴起及盛行,是明代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及鳞次栉比的妓院,共同见证着青楼文化的兴衰。明代盛极一时的南京夫子庙青楼文化,一方面反映出明代士人阶层生活的腐化以及在国家危亡之际对现实的逃避,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封建礼教时代妇女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

注释:

①[清]余怀.板桥杂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②陈一中.青衫淚滿江南客:晚明的名妓——17世纪游走在时尚尖端&礼教刀锋的女人们[M].台北:典藏·古美术,2015.

③[明]谢肇淛.五杂俎[M].闽都文化,2017.

④刘坡.中晚明秦淮名妓考略[J].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⑤乐云.青楼莺声为谁啼[J].书屋,2005(09).

⑥〔日〕斋藤茂.妓女与文人[M].申荷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⑦刘坡.皇帝,文士与下层的互动——明代秦淮风月嬗变考[J].船山学刊,2011(1).

⑧阳达,欧阳光.明代文社与科举文化[J].湖北大学学报,2010(5).

⑨[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三百九流贼[M].北京:中华书局,2005.

猜你喜欢

青楼贡院妓院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的“三门”
遣怀
欧盟拨款资助妓院遭质疑
阆中贡院
贡院墙根街下的科举梦
古时男人们在青楼里干些什么
妓院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