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教学

2020-11-18晏长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0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流程图任务驱动

晏长春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学生自愿完成的“任务”,驱动学生全面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在落实“四基”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不失为好的教学策略。通过查阅文献、走访学者、案例研究等方法,本文形成了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流程图,并针对“比赛场次”这节课的内容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从学生实况和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出凸显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实于教学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任务驱动教学;比赛场次;流程图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数学课堂“要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教学中的可实现性,研究其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具体方式及载体,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教学过程的每个任务之中,设置引导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如何思考、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习者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走访专家等方式,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流程图(如图1)。“任务驱动”教学解决了当前课堂以“碎片化”“缺乏思维含量”问题为主的“满堂问”教学现状;强调任务如何“驱动”学生全面参与学习,尤其是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在学生经历了完整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之后,落实“四基”;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感悟思想直至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任务提出——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生成驱动学生完成的任务

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应该把握数学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执教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一课时,笔者这样创设情境:(手举3根小棒)同学们,这是什么?(小棒)是的,别小看这些小棒,它们蕴含着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哦!不信?我这里有一些有关小棒的问题考考大家,你们敢来挑战吗?(敢!)

师: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

师:2个呢?(6根)怎样摆?(请一生上来摆后)这样一个一个地摆三角形,摆3个要几根小棒?摆10个呢?怎么计算?

师:摆两个三角形一定要6根小棒吗?还有其他摆法吗?

生:也可以只要5根。

师:哟,有不同意见!请你上来摆一摆。

(生摆完)师:哟!这种摆法(图2)有点特别,像这样摆三角形,摆2个需要多少根小棒?(师再摆1个)3个呢?那6个呢?摆10个三角形呢?

师:像这样摆三角形摆成一排,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

二、组内活动——探索“任务”,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任务明确后,教师先给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学生面对从未涉及的问题,往往无从下手,教师有必要给学生“搭梯子”,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能对未知问题即使无法找到答案,也能想出各种解决方法,这一过程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师:要研究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用小棒摆)

师:直接摆10个三角形能知道需要的小棒根数吗?(可以)

生1:但是有点麻烦,如果要算摆10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小棒就更麻烦了!

生2:我们可以像这样摆几个三角形,看看有什么规律,找到规律就可以直接计算了。

师:找规律是个好办法,下面同桌两人一起,边摆三角形边算一算需要多少根小棒,把算式和结果一起记录在探究纸这一栏。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把你们发现的规律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解答时,教师巡视,引导困难学生思考;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解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了解、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独立解答后是否组织小组交流应视学情而定:如果大部分学生已能解答,且能说清楚思考过程,则不必安排;如果只是少部分学生能解答,则应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再给学生独立解答的机会。

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交流,都有助于学生积累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研讨交流——智慧引导,理解知识,培养完成任务的毅力

研讨交流环节,组织学生展示思考过程和解答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先展示错误的再展示正确的,先展示不完整的再展示完整的,先展示易理解的方法再展示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互相质疑、争论、纠错,在理解、掌握简单方法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多种方法。教师在学生存在困难时适时、适度地帮助学生,对出错学生给予鼓励和再次改正的机会,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毅力,即对探索問题的持久热情与坚持。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41页有这样一题:每节硬座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有12节硬座车厢,估一估,这列火车的硬座车厢能容纳1200名乘客吗?

很显然,此处的任务是估算火车的硬座车厢是否能容纳1200名乘客。

学生自主解答后,先安排展示A学生的解答:118×12≈120×20=2400(人)。

师向A学生微笑着说:说错了也没关系!先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好吗?

师:大家觉得这样解答行吗?

生1:把118看成120,12看成20,都变大了,都变大后的积比1200大,并不能说明能容纳1200人。

B学生展示:118×12≈120×12=1440(人)。

生2:还是不行,把118看成120,12不变,估计值还是变大了,比1200大,并不能说明能容纳1200人。

A学生再次举手发言:118×12≈120×10=1200(人)。

生3:还是不行,把118看成120,估大了;把12看做10,估小了。估计值不知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并不能说明能容纳1200人。

师向全体学生:大家听明白了吗?A同学很棒,她没有因为自己的解答错了气馁,而是认真地听大家说,认真思考,一起想办法,你们能做到吗?

C学生展示:118×12≈110×12=1320(人)。

师:C同学这样解答能说明可以容纳1200人吗?

生4:把118看成110估小了,12不变,估计值是估小了,估小了都比1200大,肯定能容纳1200人。

师:大家觉得他的解释有道理吗?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

D学生展示:118×12≈100×12=1200(人)。

师:他这样解答能说明能容纳1200人吗?为什么呢?

生5:把118看成100,估小了,12不变,估计值是估小了,估小了都等于1200,所以肯定能容纳1200人。

师:这样估算可以吗?为什么可以呢?这样估算还有什么优势?

生6:计算更简单!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围绕任务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互相展示、质疑、争论中理解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错误是学习上的暂时失误,教师及时、恰当地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找到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毅力,这是教育的成功。

四、任务完成——引导总结,构建数学模型,掌握基本技能

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还要使学生形成总结和掌握知识、方法的迁移,解决一类问题的技能。显然,仅仅经历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学生的体验、感受是不够的,很有必要再让学生做一些变式练习,熟练掌握方法,再来总结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这列火车的硬座车厢能容纳1500名乘客吗?大家先想一想,估一估,看看怎样估算合适。

E学生展示:118×12≈110×12=1320(人),容纳不下。

生7:把118看作110估小了,12不变,估计值比实际值小,并不能说明不能容纳1500人。

F学生展示:118×12≈120×15=1800(人),能容纳。

生8:把118看作120估大了,12看作15也估大了,估计值比1500大并不能说明能容纳1500人。

G学生展示:118×12≈120×12=1440(人),能容纳。

生9:把118看作120估大了,12不变,估计值比实际值大,比1500小,所以肯定不能容纳1500人。

师:现在,你对怎样估算有什么想说的吗?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讨论结束。

生10:如果要估计两个数的乘积是不是比一个数大,就要把其中的一个数往小估,另一个数不变,如果估计值比这个数还大,就说明两个数的乘积一定大于这个数。

生11:两个乘数都往小估的乘积比这个数大,就说明他们的乘积一定大于这个数。

生12:如果要估计两个数的乘积是不是比一个数小,就要把其中的一个数往大估,另一个数不变或者也往大估,如果估计值比这个数还小,就说明两个数的乘积一定小于這个数。

五、回顾感悟——引导回顾,感悟思想,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课尾,引导学生回顾该节课的学习过程,畅谈学习的感受与经验,启发学生感悟,能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后,老师板书(见图3):“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找规律。怎样找规律呢?找到规律后呢?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时,要知难而退,退到最简单的情形,在渐进中去寻找规律,最终用规律去解决问题,一切问题终将迎刃而解。”

本节课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师为任务的展开创设了合理的情境,提出了任务,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推动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维,又提出了与任务相关的问题,促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学生合理完成任务,从而促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进而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AngelaDuckworth.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流程图任务驱动
云的识别指南
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课堂的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导向课程整合理实一体
流程图学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