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身份理论视域下英语学习者身份构建策略研究

2020-11-18孙玮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产性双语母语

孙玮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0)

0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接受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也在接受沉浸式本国语文化的学习。语言是形成思维和价值观的载体,接收一种语言符号也在同时接收语言所承载的目的语文化。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接收目的语文化时,或多或少会产生文化身份认同的疑惑,可能会产生对本国文化的质疑和对目的语文化的认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对立和文化休克的情况,源自于目的性的对目的语文化优势的过度夸大和追捧,对传统中国文化认知的缺失。这一现象尤其是在国际教育背景的学习者中尤为突出。本文以文化身份理论为基础,解读“附加性双语现象”,“消减性双语现象”和“生产性双语现象”来分析国际教育背景学习者文化身份迷失的原因和重构策略。

1 文化身份理论

霍尔[1]是文化研究领域最早开始研究文化身份的学者,霍尔对文化身份的理论出于帮助消除本质文化身份观,致力于文化身份重构帮助边缘文化向中心文化靠拢。

霍尔将断裂性、多重性、非连续性引入文化身份,打破身份的整体结构,他认为文化身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过自我认知对外界的反应,不断打破、融合、重组,达成文化共生。

文化身份包括文化习俗、民族、国家、价值观、宗教信仰、文化习俗、自我认知等多个层面。Lustig 和Koester[2]指出,一个文化群体成员是通过潜移默化其所在文化群体的价值观来选择群体归属的,这也是个人文化认同最重要的部分。该理论认为,文化认同和跨文化交际是不可分割的,交际双方对各自的文化认同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文化身份理论阐释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体对本国语文化认同的优先性和重要性。

2 双语对语言学习者自我认同的影响

“附加性双语现象”(additive bilingualism)和“消减性双语现象”(subtractive bilingual)是相互作用的Lamber[3]。附加性学习中,学习者仍保留本国语文化,目的语文化仅仅只是“附加”不会替代本国语文化。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在本国语和目的语文化间来回切换。而消减性双语现象仅在学习者踏入异域疆土,主动或被动性地撅弃本国语文化,融入目的语文化。这种撅弃并不是真正的遗忘或者消失,仅仅只是为了适应目的语文化做出的条件性反应。

高一虹[4]在谈到文化超越的概念中提出“生产性双语现象”,在生产性双语学习中,本国语跟目的语是相互促进,共存发展的关系。

“生产性”和“附加性”的区别在于生产性双语现象有主观意志的参与,包括个体对事物新的认知和知识的迁移,评价,以及情感和个人行为和个体成长等。而附加性双语现象仅限于对目的语文化原原本本的接收。

3 英语学习者文化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

英语学习者的文化身份认同因素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主观因素,另一方面是环境客观因素,个体主观因素会受到个体语音发展水平、认知选择、个人经历、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方面影响。此外英语学习者还会受到家庭环境中言传身教、传统文化、学校环境、课堂教学等影响。刨析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帮助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具有国际背景的学习者构建文化身份的重要突破口。

4 文化身份认同构建策略

4.1 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生产性”文化身份观

在思想上,引领学生加强对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学习,把优秀的文化精神融入学生日常学习,来引发学生共情,从而树立文化自信。从心理上疏导学习者因各种原因抵触传统文化的情绪,客观去对比本国语言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各自的特点,不主观目的性地刻意去宣扬或贬低两种文化各自的优缺点,客观地对文化本身所反映的特性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多角度思考不同文化现象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呈现的不同事物,客观表达自己的文化观感,而不是机械性接受。

4.2 大力开展跨文化教学,加强人文关怀

对于英语学习者不断接收目的语输入的现状,直接导致了英语学习者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仅在于对英语国家语言和文化的认知,忽略了用目的语使母语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为此首先学校应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和中西方文化比较类课程,有助于学生转变思想,选择性吸收外来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话。教师和管理者应以正确的自身文化观引导学生去树立正确文化观,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关注他们情感变化,及时梳理和开导他们的负面情绪。

4.3 选择性吸收外来文化,适度保持母语文化本质性

作为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具有国际背景的英语学习者,应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既不固守本国文化,也不过度推崇外来文化。英语学习者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才能在国际交流中彰显中华文化的气魄,进一步加快国际竞争的步伐。

前不久,美华人留学生杨舒平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表达“美国的空气比中国的要香甜”引起一片哗然,她用讨好的方式,忘本的言论为当地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国际背景的英语学习者树立了一个负面的形象,这源自于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本质主义的文化观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本质,中国文化讲究“谦和”。在国外铺天盖地各式言论自由的虚拟外衣下,我们应时刻保持自我判断,接收信息但不妄议评论和肆意传播。从杨舒平事件来看,她迷失了自我文化身份认同,她可以任意夸大目的语文化的优势,但她触及了跨文化交际的禁忌,作为母语文化身份的立场,切忌以贬低母语文化来衬托目的语文化,这样的事件对于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激发民族防御体系,在当今社会必然受到母语文化网民的唾弃。这对于社会上开始接触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错误的示范。

4.4 适时选择“附加性“ 或” 生产性“文化身份观

“附加性双语现象”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归属不会受到威胁。这种缺少了两种文化实质性互动和融合的模式受到很多文化学习者的青睐。“附加性学习“也减弱了目的语语言文化对学习者自我认同的影响程度和个人成长母语文化身份认同迷失可能性,在现实中它表现为功能性的文化交互。比如华裔少年儿童在家能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接受目的语文化教学。当目的语学习者对本族语表现出浓厚兴趣时,本族语学习者可以适时运用“生产性“ 文化交流模式,以减少文化交流中存在的文化休克现象。

5 结语

英语学习者文化身份认同是一个动态变化、长期发展的过程,身份认同的需要在树立母语文化观的基础上,“附加性”加入目的语的学习,客观看待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观点和现象,适时“生产性”接受目的语文化,时刻保持母语文化身份,在目的语文化输入和输出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文化身份观。

猜你喜欢

生产性双语母语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