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的资助工作研究

2020-11-17刘帅臣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7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资助育人信息化

刘帅臣

摘  要:高校资助工作在信息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具有实用性、多渠道、发展型育人的工作特点。目前开展线上资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工作便捷化,办公简洁化、育人长久化的目标。但同时也暴露出网络安全、精准资助、育人成效等方面的问题。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切实加强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化建设,实现资助工作达到真正育人目的,确保资助精准化。

关键词:信息化;资助工作;资助育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贫困学生资助的力度、宽度及持续性都在不断地加强。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开展,目标为实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对贫困学生进行精准化助学助困。目前信息化资助系统成为了一种重要工具,这有效促进资助育人工作的公平性,也实现学校资助体系化、科学化、合理化、便捷化的工作目标。虽然信息化系统资助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资助工作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也凸显出了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校资助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及趋势

伴随高校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的资助工作在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模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系列的资助变化,都影响着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对资助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校资助信息化更具实用性

高校资助在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高速网络资源的覆盖实现了人、数据、资源、设备等因素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高校信息化资助系统,将一线工作者从繁杂的统计数据的表格中成功解放出来,通过学生客观填报个人数据,系统智能分析也能够更加快速响应学生申请,及时掌握学生需求解决学生实际困難。同时,资助工作由被动评定改为学生主动申报,提高了申请效率,将学生“拖、等、靠”的被动思想进行了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先从思想上脱贫,再从经济上脱贫。通过大数据分析对贫困学生进行评定,有效的保护了贫困生自尊,避免了传统意义上的比穷拼惨式的评定方式,更好地保护了受助学生健康的心理。

2.高校建立广泛性多渠道线上资助平台

现在高校已从原来生硬的单纯宣讲贯彻,转变为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达到宣传目的。这种工作模式让资助育人工作更加贴地气、暖人心。信息化技术也突破了工作局限性的劣势,学校官网建立起资助服务系统,让学生不再为公章而抗拒资助,因审查流程而奔波。在易班、QQ、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推送资助领域相关政策性文件,实现全方位资助文件信息化,保障每一名学生不因信息不对称而失去资助资格。网络拓宽了学生获取资助讯息,让更多困难学生了解到更多资助故事,学习优秀学子风采,加强感恩意识。

3.高校资助工作进入发展型育人趋势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随着大数据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资助的精准化与资助的信息化联系结合更加紧密。在资助环境方面,由新中国成立之初普及型资助到目前国家、社会、校友、学校资助等全方位多层面点对点精准化资助。在资助理念上,资助工作由传统意义上简单的资困助困,到现在的助学筑心,努力实现以资助达到有效育人的工作实效。在资助方式上,由传统的单一资金支持转变为现在的立德树人,建立起对困难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资助。

二、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的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及挑战

1.资助工作信息化操作友好化的工作实效及困难

不断推进完善资助管理体系文件落实,确保学生资助友好安全。提供相应的指导性文件以供学生填报各类信息,避免学生因不会填写而发生未申请,申请错误的情况出现。努力实现资助信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确保学生个人信息安全。在网络上申请资助时,学生将个人信息进行填写及提交,高校须在申请、评定及公示环节提高对学生隐私的保护意识,对网络安全实行严格管理。严格把控有权限获取学生信息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公示期已满的学生个人信息要及时安排专人清理,避免因后期工作疏忽造成对学生个人信息进行泄露。

2.资助育人工作精准性要求及挑战

在原始评定贫困生工作过程中采用现场唱票,对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无法放下个人尊严而逃避评选,出现最应被资助的学生却无法获得资助的问题。线上评选让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网络空间进行评定,一定程度提高了资助精准性。关于评定工作,由人员主观评定变为大数据评定,根据学生所在省份,填报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学生个人历史档案等方面因素综合评定学生资助等级,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真正用到实处。

3.资助工作的育人目标及成效

通过提供更多的教育方式,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个人思想意识,在活动增强感恩意识,在实习中提升个人能力。从他助实现自助再到助人,这样的资助才更有育人意义。但是资助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实现无死角综合能力的培养,高校所能提供的资助教育资源有限,这都为资助育人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要将感恩教育以春风化雨的形式融入人心,努力实现“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信息化资助系统引入资助工作中,实现了由人工向智能方向的转变,对于资助工作更加简便和精准。对资助群体实现了相对隐私的空间。但是现在信息化建设尚不完善,在实现全面资助,精准资助,资助育人方面还存在风险及挑战,因此高校仍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摸索资助工作模式,在工作中有温度,在资助中有成效。救贫先救心,将受助者努力培养成具有诚信意识、感恩意识、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郑玉莲,曹浩.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困境与路径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7):92-95.

[2]  伍冬云.大学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6(06):133-134+137.

[3]  肖珺.高校资助信息化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7(10):85-87.

[4]  辛翔,黄厚华,贾迅.基于大数据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智库时代,2019(43):115-116.

[5]  陈宝生. 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N]. 人民日报,2018-03-01(013).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资助育人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